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文化身份认同是什么_刮痧身份认同_《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6-13 09:03

  本文关键词:身份认同的瓦解与重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南理工大学》 2013年

身份认同的瓦解与重建

王景平  

【摘要】:本文首先论证了身份认同是道德伦理的前提,是伦理学建构的支撑点,解决道德问题,必须首先解决身份认同的问题。 本文指出身份本身具有双重判断形式,即事实判断形式和价值判断形式,身份是“自我”具象化彰显的表达方式。同时通过对拉康镜像理论的重新诠释,将身份认同从主体性的探讨拓展至主体间性的探讨,从而指出身份是协调道德行为与博弈生存行为的中介,同时也是协调自我与他者的中介。 身份认同的内在矛盾在于:身份内涵的确定性与现实的变动性的矛盾;自我与他人行为评价标准的矛盾。身份认同的内在矛盾和外部社会经济结构变迁等诸多因素共同造成了身份认同的瓦解,本文从事实变迁引发道德行为的博弈劣势,个人对行为选择的合理化解释与认同,以及错误身份名称的滥用等角度分析了身份认同的瓦解过程和原因。 本文借鉴了孔子的“正名”思想,提出了重建身份认同的两条路径:“正名”与“正实”,在正名过程中,本文确立了新的身份价值判断标准,即价值利益与对“对应身份”的付出相一致。在确立这一标准后,本文着重探讨了国家政治层面的社会主义公民的身份认同的建构。而在建构的过程之中,本文比较了儒家伦理与西方自由主义伦理之间的差异,确立了公共理性标准,并在价值利益与对“对应身份”的付出相一致的身份道德标准上重新诠释了社会主义公民的身份内涵。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22.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洪英;;社群主义自我观的理论结构及其现实关照[J];北方论丛;2009年04期

2 伍茂国;;现象学视阈中的“他者”[J];东疆学刊;2006年01期

3 张汝伦;;义利之辨的若干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陶家俊;身份认同导论[J];外国文学;2004年02期

5 李慧敏;;具有理想色彩的自我认同理论——评介吉登斯的《现代性与自我认同》[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马振铎;论孔子的正名思想[J];河北学刊;1993年01期

7 叶飞;;公民身份认同与公民教育理念的嬗变[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8 王莹;;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研究评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周云之;试论先秦儒家对逻辑正名理论的发展和贡献[J];孔子研究;1988年02期

10 袁祖社;;“人是谁?”抑或“我们是谁?”——全球化与主体自我认同的逻辑[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杜威的认识论对“二元论”的“克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3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7 吴玉军;;确定性追求与自我的失落——考察前现代人生存境遇的一个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8 金志云;;双重激励下的地方政府间竞争行为的博弈分析——以投资支出竞争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陈治国;论罗尔斯正义观的三个理论向度及其表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0 刘彦顺;妙玉新论——对妙玉的精神分析解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征;翁立伟;;男性气质展示:《非诚勿扰》男嘉宾呈现的男性形象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梁华;;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理论综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柯华庆;;法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桑本谦;;传统刑法学理论的尴尬(Ⅱ)——面对梁丽案[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吴永远;;中小学校长职业幸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个案[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6 郑丹丹;;女性集体行动与社会空间塑造——以耽美现象及粉丝组织为例[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孟维娜;王毅杰;;困境中的挣扎[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林晓珊;;性别表演与性别认同:城市职业女性香烟消费的情境与实践[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王慧军;;政府网络舆论危机及其治理原则[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扬金;;交汇口处的权力异化与矫正——城市化进程中过渡型社区区务人员腐败透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曹磊;翻译的修辞符号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8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经燚;返乡农民工家乡认同感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周艳丽;论漫画的影视剧改编[D];河北大学;2009年

3 王腾飞;水彩画当怀文抱质——画面与精神共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肖兴;环境权入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6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张舜;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认同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吴玄;马基雅维利与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宪政[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杜建泉;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及实现机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潘红英;时政深度报道的传播符号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Г.季利根斯基,刘伸;全球化与人文尺度[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3 贺来;走向公共性的丧失──论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根本理论旨趣[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06期

4 海因里希·伯尔;假如没有马克思[J];领导文萃;1997年09期

5 赵志裕,温静,谭俭邦;社会认同的基本心理历程——香港回归中国的研究范例[J];社会学研究;2005年05期

6 杨大春;主体形而上学解体的三个维度——从20世纪法国哲学看[J];文史哲;2002年06期

7 张一兵;大写他者的发生学逻辑[J];学海;2004年04期

8 孟威;“合理化”的意义与实现——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述评[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年02期

9 张文喜;马克思的自我认同观与现时代[J];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10 李艳霞;;公民资格视域下当代中国公民教育的历史与逻辑[J];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晓林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延超;;新加坡英语文学中的身份认同困惑初探——以小说《跟着错误女神回家》和《辩护者的魔鬼》为例[J];东南亚纵横;2009年09期

2 金廷英;;失落的旅程——《失落》与身份认同[J];大众文艺;2010年12期

3 高伟光;;泰华文学与泰国华人的身份认同[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曹而云;现代白话文体的身份认同[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王春枝;;身份的对立与互换——论陈果电影的深层指向[J];名作欣赏;2007年18期

6 陈功继;;身份认同与存在的虚无——卡夫卡《城堡》的解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刘英杰;马双;;极权主义支配下的身份缺失——试析《美丽新世界》中主要人物的身份认同危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12期

8 陈美霞;;日据时期旅行文学论述:身份认同与现代性[J];台湾研究集刊;2008年04期

9 郭乙瑶;;身份建构的焦虑——从钱广和“药匣子”说开去[J];作家;2009年04期

10 李怡;程骥;;论五四新文学的认同焦虑及其危机体验[J];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峰;;农民工的身份认同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A];山西省政治学会纪念建党85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蓝若宇;;我们都是“恶搞者”:从文化的身份认同看恶搞[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泓;;虚拟游戏的身份认同——网络游戏的文化体验之反思之一[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竹琳;;论文化传播全球化背景下的身份认同[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华正新;;结构力量与身份认同:农民工中的青年技工[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6 鲍迎迎;;论《灶神娘娘》中的母女关系与身份认同[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吴新慧;;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状态分析——以杭州市为例[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婷婷;;盛宴的背后——在青春文学中寻找和重构青少年身份认同[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朱冰;;《包法利夫人》精神批评浅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向荣;;被低估的大师与外省文学的身份认同——兼论文学的地缘政治学[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学博士 刘伟;[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2 彭兴庭;[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3 复旦大学历史系 赵嗣胤;[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邢军;[N];中国社会报;2004年

5 记者 杨彦华;[N];中山日报;2009年

6 萧坊;[N];福建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王昭;[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8 陶东风 首都师范大学;[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韩玉玲;[N];湘声报;2006年

10 吴挺;[N];计算机世界;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茂森;自我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寻阳;我国高中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邓楠;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D];浙江大学;2004年

5 潘艳慧;《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常勇;商周青铜艺术身份认同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李清雁;教师是谁[D];西南大学;2009年

8 李益;马丁·瓦尔泽小说《迸涌的流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王莹;地方基督徒的身份建构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10 白杨;文化想像与身份探寻[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身份认同感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景平;身份认同的瓦解与重建[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胡泽英;第二代成年美籍华裔身份认同的特点[D];外交学院;2008年

4 钟慧;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看黑人女性身份认同之路[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官淑华;理解教师成长中的身份认同:对两位高中英语教师职业生涯的案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鑫;草根型民间慈善组织身份认同的社会政策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苓;消费者符号价值感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陈灿;春节联欢晚会:“在家感”的营造[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静;李碧华情欲小说中的性别政治[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正荣;进城就业农民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身份认同的瓦解与重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6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56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4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