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水伦理价值观的分歧与重构

发布时间:2017-09-02 03:06

  本文关键词:水伦理价值观的分歧与重构


  更多相关文章: 水伦理 价值观 层创进化 二重性 以人为本


【摘要】:当代中国水伦理价值观经历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非人类中心主义、从价值一元到多元的转变,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水伦理价值观的分歧与对立。双方相互驳诘、各执一端,彼此之间的交锋和对立多于交融与认同,这一方面使人们对水伦理学的身份感到困惑,并对水伦理学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另一方面又无法在实践层面回应中国水问题的现实需求。因此,如何整合水伦理价值观就成为水伦理研究的重要理论课题。然而,在整合价值观研究中,中国学者提出并论证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整合价值论,即"像河流那样思考"的进化价值论、人河互为尺度的水伦理价值观以及"以人为本"的水伦理价值观。这三种价值论都试图融合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水伦理价值观,但由于它们既没有在理论上真正厘清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各执一端的认识论根源,又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原则,于是,在整合中又形成了新的价值论分歧。这种新的价值分歧使水伦理学的合法性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对此,我们以为,消解水伦理学的合法性质疑,并使水伦理学摆脱价值论困境的路径是:重构并培育"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包含三个理论基点:唯物辩证的本体论、"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价值论以及"像水一样思考"的方法论。它通过提出并坚持本体论与价值论、整体论与层创进化论、永续发展与有限发展、以人为本与人水和谐的辩证统一,追求人为本即以自然为本、自然为本即是人为本的合规律合目的的境界,进而消解了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的价值对立,并成为当代水伦理学的合法性基础。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水伦理 价值观 层创进化 二重性 以人为本
【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9ZXA001);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005) 国家林业局科技司林业软科学研究项目(2014-R10) 江苏省2013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JGLX13_045)
【分类号】:B82-058
【正文快照】: 一、水伦理价值观的分歧当代中国水伦理价值观经历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非人类中心主义、从价值一元到多元的转变。在价值观转变的进程中,由于采取的价值原则和立场不同,致使彼此的交锋和对立多于交融与认同。这种对立不但不利于当代水伦理学的构建,而且不利于增进水生态文明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建明;杨志考;;当代水伦理价值观反思[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李映红;黄明理;;论河流的主体性及其内在价值——兼论互主体性的河流伦理理念[J];道德与文明;2012年01期

3 P.C.卡尔宾斯卡娅 ,亦舟;人与自然的共同进化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1989年04期

4 孙道进;;环境伦理学的价值论困境及其症结[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1期

5 林德宏;“以人为本”刍议[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王正平;;面对“水难”的水伦理思考[J];探索与争鸣;2010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孙显元;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3 唐建生;关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蒋毓舒;吴永辉;张仁玲;;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易小芳;李名家;肖尚桃;;节约型高校后勤建设中的校园文化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6 徐春;以人为本与人类中心主义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李承宗;;马克思与罗尔斯顿生态价值观之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廖小平;孙欢;;政治参与的价值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陈也奔;赵小茜;;环境伦理学价值关系的评价——论罗尔斯顿的内在价值理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7期

10 陈也奔;;从哲学认识论的视角看环境伦理学的自然价值观[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建平;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杨通进;;人对动物负有何种道德义务[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李润珍;武杰;;跨学科视野下的工程伦理[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白岩;;重新诠释现代人类中心主义[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5 刘湘溶;王彬辉;;环境法学权利研究方法论[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立宽;;构建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伦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董正爱;;小康社会视阈下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解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蔡运龙;蒙吉军;;退化土地的生态重建:社会工程途径[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9 于艳芹;李世雁;;自然体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浅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10 李小梅;沙晋明;;环境伦理观对生态环境评价的影响机制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白宇;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罗利群;人神交往中的教育[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欣;师陀论[D];兰州大学;2011年

7 高宏星;低碳社会的哲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卢斌;哲学视域下的网络社会交往[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宋瑜;后现代语境下的传媒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郑璇;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规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赵文静;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及对我国生态社会建设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卫玲;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汝秋实;约翰·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宋佳;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及其出路[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朱卫东;中国环境犯罪刑罚责任问题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9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P.C.卡尔宾斯卡娅 ,亦舟;人与自然的共同进化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1989年04期

2 王建明;论“以人为本”的环境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的环境伦理学视野[J];江海学刊;2005年04期

3 李国英;以河为镜可以正发展[J];中国水利;2004年23期

4 卢风;论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础[J];学术界;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全亮 (作者为黄委社会科学研究员、巡视员);[N];黄河报;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少明;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伦理价值观重构[J];武当学刊;1995年01期

2 陈占友;;论中西伦理价值观的主要差异[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3 钟晓鸣;;论计算机软件与伦理价值观的相互作用[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05期

4 李武装;杨亚玲;;追悔与忏悔:中西伦理价值观之比较——谨以此文献给巴金先生以寄哀思[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张传有;刘科;;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伦理价值观的转向[J];哲学动态;2008年08期

6 鲍承业;;社会伦理价值观的构建与回归[J];园林;2009年09期

7 刘秀芬;毛泽东的共产党人伦理价值观[J];青海社会科学;1995年02期

8 陈晓敏,王伟;关于行政伦理价值观的几个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05期

9 孙景艳;关于建构新的伦理价值观之我见[J];大连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10 袁祖社;西部大开发与“生存本位”的新发展伦理价值观探究[J];道德与文明;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戴虹;应用于现代技术中的伦理价值观[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孙向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伦理维度[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官云生;当代中国人伦理价值观的哲学思考[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智;跨国公司伦理价值观变化趋势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3 徐轶群;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4 韦震;我国当代大学生伦理价值观问题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亚林;论我国区域文化对企业伦理价值观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759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7759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7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