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刘炫《孝经述议》与魏晋南北朝《孝经》学——兼论《古文孝经孔传》的成书时间

发布时间:2017-09-02 19:02

  本文关键词:刘炫《孝经述议》与魏晋南北朝《孝经》学——兼论《古文孝经孔传》的成书时间


  更多相关文章: 刘炫 《古文孝经孔传》 《孝经述议》 法家化 魏晋南北朝


【摘要】:刘炫撰著《孝经述议》以注解和发明《古文孝经孔传》,力排众家,不主郑氏,尤其对当时流行的东晋南朝人之注解做了回应。从某种程度上说,此书在《孝经》学史上综合了南北思想,成为走向唐代经学统一时代的先导,可谓是《孝经》学发展的一大转折点。《古文孝经孔传》对《孝经》的解释有着浓重的法家色彩,将《孝经》解释为饱含刑名治术之书,此正与曹魏时期的名理之学及博通风气相合,同时亦与曹魏以重典治国相应。以此为线索可推测该书之成书当在曹魏时期,而《孝经述议》对颇富法家意味的《古文孝经孔传》不但未予以批评,反而能予以高度认同,也正是因为两者均成书于从分裂走向统一、需要强调法治以整合社会的历史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律法儒家化的时期,儒、法关系与当时的忠孝之辨、仁孝之辨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三大主题。《孝经》本身论述忠孝关系,且有专门关涉律法的《五刑章》,故成为当时士人关注的重要典籍。刘炫对这三大主题都做了回应,他主张忠先于孝、仁大于孝,此正与其主张不孝之罪在三千刑律之内的立场一致。而刘炫的解释也凸显出历史上对《孝经》的解释呈现出礼仪化和刑法化两种不同的趋向,这体现出了法律的儒家化和儒家经学对法家思想的吸收之两重面向。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关键词】刘炫 《古文孝经孔传》 《孝经述议》 法家化 魏晋南北朝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汉唐《孝经》学的发展与转折”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23.1
【正文快照】: 在《孝经》学领域,对于汉末至隋朝这一时段之《孝经》学的研究最为薄弱。1造成这种局面的一大原因在于文献不足、著述失传。魏晋时期的《孝经》学著作除却《古文孝经孔传》2(以下简称《孔传》或《孝经述议》)之外几乎全部遗失,我们只能从后人的辑佚成果中略窥其端,但却不能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增光;;《古文孝经孔传》为伪新证——以《孔传》与《管子》之关系的揭示为基础[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岳武;;南京国民政府看守所制度研究[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2 刘希洋;;清代前期地方社会矛盾和社会治理——以徐士林《守皖谳词》为中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3 强舸;;血缘社会与专制国家:古代中国国家起源的一种解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刘康磊;;无讼与厌讼之辩[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3期

5 李方明;;清代司法实践中的情理初探[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沈明;;前版权时代的智识权属观念和出版制度[J];北大法律评论;2006年00期

7 刘晴辉;;对人民陪审制运行过程的考察[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8 于明;;法律规则、社会规范与转型社会中的司法——《叔向使诒子产书》的法理学解读[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9 王辉;;试析汉代子女对父母的告发权与诉权[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钱泳宏;;清代夫权的法定与恣意——基于《大清律例》与刑科档案的考察[J];北方法学;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秦玉娈;袁辉;唐芳;;和谐社会下如何树立国人的法律信仰[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张昊;;试论我国现行法律解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3 胡江天;;浅谈和谐社会的法治与儒学思想[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马青连;;清代理藩院司法功能研究——以清代蒙古地区为中心的考察[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5 王扬;;重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复调法治”的新视角[A];社会管理法治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徐顺欣;陈健鸿;;中国司法文化递嬗之建筑学观照——以古代衙署和现代法院的立面图像为分析基点[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7 徐宁;;近代女校对江南都市生活影响探微[A];都市文化研究(第11辑)——刘易斯·芒福德的城市观念[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志松;清“冒破物料”律与工程管理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田园;侵权行为客观归责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许人;新塘乡土家族仪典文化与教育法实施的关系分析[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潘大礼;民国三四十年代湖北婚姻冲突案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磊;法律与身体[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马高洁;明代妇女的民事法律地位[D];湘潭大学;2010年

3 彭斌;清代情理审判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吴黎黎;清代妇女的民事法律地位[D];湘潭大学;2010年

5 闻以军;遗失物法律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徐慧娟;《唐律疏议》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权文长;法律与社会控制:中国古代礼法结合的传统及当代启示[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奕;论宋代土地权利的法律调整及保护[D];南昌大学;2010年

9 龙蓉;宋代女性继承制度探析[D];南昌大学;2010年

10 黄环宇;清代“赘婚”制度及其相关法律问题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顾永新;日本传本《古文孝经》回传中国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李学勤;竹简《家语》与汉魏孔氏家学[J];孔子研究;1987年02期

3 舒大刚;论日本传《古文孝经》决非“隋唐之际”由我国传入[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舒大刚;试论大足石刻范祖禹书《古文孝经》的重要价值[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舒大刚;论宋代的《古文孝经》学[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张固也;赵灿良;;从《孔子家语·后序》看其成书过程[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本文编号:780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780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a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