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斯凯尔夫人小说《露丝》的女性主义伦理解读
本文关键词: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与伦理道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08年
盖斯凯尔夫人小说《露丝》的女性主义伦理解读
杨亚敏
【摘要】: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1810-1865)是十九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与其同时代作家狄更斯、萨克雷、乔治·艾略特等一起被马克思赞扬为英国“现代一派杰出小说家”,“他们生动感人的作品向世界揭示了政治与社会的真相,比所有的职业政治家、政治评论家和道德伦理家的总和还要多”。与其同时代作家相比,盖斯凯尔受到的关注要少一些,但是她作品的广博多样的题材,悲天悯人的目的使她在十九世纪的英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露丝》是盖斯凯尔的第二部小说。该小说充分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伦理问题。作者通过贫苦女缝工露丝被富家子弟贝林汉诱骗并遗弃的故事揭露了当时社会伦理道德的虚伪不公。《露丝》在以道德著称的维多利亚时期可称是一部惊世之作,出版后曾引起强烈反响,不仅因为小说以“堕落”姑娘露丝为主人公,更因为作者一再强调露丝的纯洁无辜,善良可爱。这部小说与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颇有相似之处。该小说的出版使盖斯凯尔夫人成为十九世纪英国第一个把失足妇女当作主人公的小说家,比哈代创作其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要早约四十年。 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伦理角度解读《露丝》,探讨出小说中蕴含的女性主义伦理思想,从而揭示盖斯凯尔夫人独特的女性主义伦理意识:反对女性主义者推崇的极端女性主义角色榜样,主张从女性特有的母性情感中提炼出一种建立在理性之上的同情与关怀的女性主义伦理道德思想。这种超越自我、感受他人,实现关怀、避免伤害的伦理道德实践不仅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在其有限的活动范围内发挥影响的一种途径,也是盖斯凯尔本人挑战当时不平等的两性关系,企图通过此部作品净化社会的善意:唤起大众对此类贫苦失足女性的同情、关心与责任,而不是鄙视与漠然。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引言、主体内容(第一章到第三章)、结论。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了盖斯凯尔的生活与创作;《露丝》小说的主题及本论文的创新点与意义。论文的第一章主要介绍文学伦理学批评﹑女性主义伦理理论及它的主要理论概念。其中着重论述了女性主义伦理学的起源;本论文中应用的理论如关怀伦理学理论并列举出其代表人物及其观点。第二章是论文的主要部分:论述了盖斯凯尔的女性思考:道德敏感性、关怀伦理;分析了露丝的形象:众人眼中的失足女性,盖斯凯尔夫人眼中的纯洁女性;及她对社会的反抗和自我救赎;论述了人们之间的关怀,爱护的思想:露丝对她儿子的自然的关怀以及本森一家对露丝的伦理关怀、爱护。本章最后一节总结了盖斯凯尔独特的女性主义伦理意识。通过本章的论述,揭示了书中存在的浓厚的女性主义伦理思想。第三章追溯了盖斯凯尔夫人女性主义伦理思想的渊源,其中涉及到社会背景:女性主义运动及文学思潮;个人成长环境及个人的宗教信仰的影响。 通过以上充分的论证和分析,得出结论:《露丝》小说中蕴含着盖斯凯尔夫人独特的女性主义伦理思想,她试图通过此书唤醒人们对失足女性的关怀,从而达到净化社会的目的及重建男女平等的社会伦理道德。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561.07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东艳;盖斯凯尔夫人小说中的劳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魏恩文;盖斯凯尔夫人小说中的男性与唯一神教精神[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吴祖镏;浅论盖斯凯尔夫人的《克兰福德》[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3 马娅;;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与伦理道德[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程慧静;刘立峰;;盖斯凯尔夫人创作的现实性[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5 徐新;论盖斯凯尔夫人的《克兰福德》[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6 胡亦乐;;试论盖斯凯尔夫人笔下的妇女形象[J];山东外语教学;1991年04期
7 聂珍钊;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8 欧阳美和;周香花;;维多利亚文化语境中矛盾意识的突显——评盖斯凯尔夫人的《玛丽·巴顿》[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2期
9 戴岚;;论盖斯凯尔夫人作品的道德情怀[J];中文自学指导;2007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魏恩文;好男儿、好父亲与唯一神教[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祎呐;盖斯凯尔夫人小说新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爽;盖斯凯尔夫人的工业小说——论《玛丽·巴顿》和《南方与北方》[D];吉林大学;2004年
4 王亚芳;论盖斯凯尔夫人小说中的伦理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金虹;圣·德雷莎的同情与关怀[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因;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小说中人物的两性越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宁媛媛;从《玛丽·巴顿》到《南方与北方》中主题的延伸[D];安徽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娜;谁是玩偶——再读《玩偶之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杨雪云;;女性的网络表达模式及其社会学解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戴媛;;撑起一片天空——《磨砺》之女性主义解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彭珍珠;;《尤利西斯》与社会性别[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刘昀;;徘徊在理智与情感间的女性主义者——从小说《爱玛》看奥斯丁的矛盾心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6 伍娜;;女性主义文学的未来——“双性人格”——读伊莱恩·肖沃尔特《荒原中的女权主义批评》有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7 杨六荣;;走出房间意象的女性漂泊写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8 赵静;;重返伊甸园——《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对工业文明的批判与人性的复归之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9 李娜;;“在路上:何处是归途?”——反思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写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10 左文娟;;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偏见描述和尴尬定位——由一位母亲致媒体的公开信引发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珊珊;;绝望中的希望——浅析萧红短篇小说《手》[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2 刘梅珍;;哈姆雷特形象的伦理视角审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凌静;;潮汕女村官参政过程、特点和困难研究[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4 方珏;;主奴关系与承认——论女性主义哲学的辩证方法[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陈沙麦;吕蓉蓉;;海峡两岸慈善组织中的女性参与[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吴荣兰;;从无声到有声——论《喜福会》中华裔女性自我身份的建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李萍;;当前我国农村离婚率趋高的社会学分析[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庞明慧;;《中国妇女报》家庭暴力报道内容分析[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徐明宏;;夫妻同悦的理想与现实——论女性的性和家庭角色的转向[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邹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实用性与有效性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玲;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沈晓红;伊恩·麦克尤恩主要小说中的伦理困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8 袁梅;中国古代神话中智慧导师阿尼玛原型及其承传移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9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张文诺;文学大众化与解放区小说[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岩;跋涉在路上—女性视域下的李少红影视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丽;论奥斯丁笔下的中老年女性人物[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沈敏;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电影中的女性主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尤正;《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性伦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李追坤;杨必译本《名利场》中的女性主义翻译表现及其意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吕莹莹;论毛姆的自由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韩凤仪;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樊秀秀;译者的性别身份[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班晓宇;《时尚》杂志中的男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晴;小说《北与南》中平行结构探讨[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2 李增;陈莹;;维多利亚小说人物的阶级属性与道德观研究——以盖斯凯尔夫人小说中绅士形象为例[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魏恩文;盖斯凯尔夫人小说中的男性与唯一神教精神[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东红;《克兰福德镇》的女性视点[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周香花;;《南方与北方》:冲突与解构[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6 魏恩文;Victorian Social Values Reflected in Mrs. Gaskell's Characterization[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7 魏恩文;试析盖斯凯尔夫人《克兰福德镇》的叙述声音[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8 吴祖镏;关于《南方与北方》的一点看法[J];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9 邓楠;论十九世纪英国女性文学繁荣的原因[J];求索;1998年04期
10 王秋荣;丁子春;;无产者战斗的画卷——评盖斯凯尔夫人的《玛丽·巴顿》[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祎呐;盖斯凯尔夫人小说新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亚芳;论盖斯凯尔夫人小说中的伦理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因;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小说中人物的两性越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宁媛媛;从《玛丽·巴顿》到《南方与北方》中主题的延伸[D];安徽大学;2006年
5 渠红丽;盖斯凯尔夫人和她的工业小说[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陈莹;伊丽莎白·盖斯凯尔作品中维多利亚绅士形象及其文化内涵[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孙彦召;《克兰福德镇》的女性主义叙事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晓梅;论《克兰福德》的女性主义叙事技巧[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宠爱;从《玛丽·巴顿》看盖斯凯尔夫人的伦理关怀[D];南昌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龙艳;“沉默”的背后——乔治·爱略特两部小说中的基督信仰与男性神学话语压制[J];外国文学;2002年01期
2 肖莉;对周敦颐“圣人”人格的心理学思考[J];九江师专学报;1993年03期
3 朱桃香;试论乔治·艾略特女性意识的独特性——对《米德尔马契》的重新解读[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朱虹 ,盖斯凯尔夫人,主万;从阶级矛盾到文化冲突——《南方与北方》赏析[J];名作欣赏;1995年03期
5 罗婷;边缘与颠覆:克里斯特瓦的女性主义诗学[J];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03期
6 殷企平;在"进步"的车轮之下——重读《玛丽·巴顿》[J];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01期
7 陈蕾蕾;乔治·艾略特早期作品的新历史主义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1期
8 聂珍钊;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巍;“关怀伦理学”一席谈——访萨拉·拉迪克教授[J];哲学动态;1995年08期
2 肖巍;妇女与伦理学——访凯思林·伦农博士[J];哲学动态;1998年04期
3 肖巍;关怀伦理学对西方道德教育领域的冲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4 许启贤;中国儒家对孤儿和流浪儿的关怀伦理[J];唐都学刊;2004年01期
5 何艺,檀传宝;诺丁斯的关怀伦理学与关怀教育思想[J];伦理学研究;2004年01期
6 周煜;;关怀伦理与心理健康教育[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3期
7 张敏;刘悦;;关怀伦理与女权运动及自主的女性[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8 赵勤,罗蔚;浅析当代伦理学的新理论:关怀伦理[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8期
9 罗蔚;;政治的而非伦理的视界——论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的理论归属[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林娜;;关怀视野下的女大学生成才心理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浙江大学法学院 万慧进;[N];健康报;2001年
2 鞍山师范学院 李玢;[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王泽应;[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树衡;[N];健康报;2004年
5 何国良 王思斌;[N];中国社会报;2003年
6 ;[N];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雪霞;西方道德教育模式的比较:正义与关怀[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宋晔;校园伦理智慧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亚敏;盖斯凯尔夫人小说《露丝》的女性主义伦理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曙光;论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康永祥;幼儿教师的教育公正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鲁琳;后现代视域下的女性生命伦理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5 刘笑言;通往福利之路[D];吉林大学;2009年
6 邓艳平;当代美国生命伦理学中原则之争述评[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葛建平;关怀理论在儿童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云;生态女权主义与道教生态关怀[D];四川大学;2004年
9 汤英华;利他情感德育的基础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管卫华;关怀伦理视域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与伦理道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88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78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