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阈下的利蓓加·夏普的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16-07-30 06:04

  本文关键词: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与伦理道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师范大学》 2014年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阈下的利蓓加·夏普的形象分析

祁宏伟  

【摘要】:《名利场》是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利蓓加·夏普和艾丽米亚·塞特利这两位姑娘的生活经历为主要线索,淋漓尽致的再现了虚荣和享乐主义思想盛行带来的社会问题-----伦理道德的腐化堕落。在这部作品中,萨克雷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利蓓加·夏普。通过对这个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刻画,萨克雷真实的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的伦理道德风貌,再现了虚荣和享乐主义盛行后的社会图景。 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重新解读利蓓加·夏普这个人物,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为依据,深入分析作品中所展示的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的伦理道德环境和伦理观,探寻利蓓加·夏普的所作所为背后深层的社会原因和伦理原因,以便能够更深刻的理解利蓓加·夏普这个人物和《名利场》这部小说。本文共分为三个章节。 第一章主要对利蓓加·.夏普这个人物的伦理道德观和所作所为进行批判。首先,为了能够获取金钱和地位,利蓓加·.夏普利用自己的姿色和诡计渔猎男性。其次,她心中没有爱和感恩,对朋友忘恩负义,,不爱丈夫,虐待儿子,无情无义。再次,她生活奢侈,爱慕虚荣,到处赖账不还,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她是名利场上个人伦理道德败坏的典型代表。 第二章分析了利蓓加·夏普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这一章分为三个小结。第一,维多利亚时代,男权至上,社会等级森严。利蓓加只是一个出身贫苦的孤儿。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下,一个无权无势的女孩想要出人头地,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只能依靠征服男人来实现。所以,利蓓加才会耍尽手段取悦男性,勾引男性来获得了财富和地位。但是,英国社会等级森严,权贵阶层从来没有把利蓓加·夏普看成是上流社会的一份子,只是把她当成他们满足私欲的玩物而已。第二,利蓓加从小饱受疾苦,对于贫困的恐惧扭曲了她的伦理观。在她眼里,金钱就是伦理。因此,她放弃了伦理道德的约束,变成了一个无情无义的骗子。第三,备受屈辱的生活经历促使利蓓加立志要跻身上流社会。为了名利,她巴结权贵,背叛丈夫,一步一步走向道德堕落的泥潭,下场凄凉。 第三章主要分析利蓓加·夏普身处的社会伦理道德环境。小说真实的再现了虚荣和享乐主义盛行带来的伦理道德的堕落腐化,而利蓓加·夏普只是当时腐化堕落的伦理道德环境下的一个不可救药的牺牲品。 最后笔者得出结论:现代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和批判现实主义是有关联的。《名利场》这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所展示的伦理批判性和批判精神恰恰体现了这两者的关联性,对后世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诞生起到了启示的作用,提供了文本依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561.07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琴;;两种追求,两种命运——简·爱与蓓基·夏泼之比较[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田俊武;唐博;;白日梦、男权思想、女性意识——三个家庭教师形象背后的作家世界观[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马娅;;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与伦理道德[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程绍雨;论英国女权主义的先驱——利蓓加·夏泼[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贾巍巍;;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蓓基·夏普——重读《名利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6 徐威;;丽贝卡·夏普的女性主义观[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10期

7 马云飞;《名利场》的社会意义[J];龙岩师专学报;1996年01期

8 龚北芳;蓓基·夏泼形象新解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杨笛;;简·爱与丽贝卡·夏普——两个女性形象比较[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10 李珍;;现实主义中的一抹浪漫——从蓓基的性格塑造试探萨克雷的心路历程[J];三明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爱萍;;外国文学阅读教学中的伦理教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黄媛媛;;从弗兰德斯看笛福时代英国妇女的地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3 刘晶;;完美中的瑕疵——简析简·爱性格的局限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4 张冬冬;;体面人生的种种危机——从小说人物的人生困境看奥斯丁的人生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5 孙艳;;花一样的年华,花一样的梦——林黛玉与简·爱之对比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6 李颖;解秀琴;;从嘉莉妹妹的道德倾向中看工业社会中的美国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7 甄艳华;李欣;;从十九世纪英国小说谈早期女性主义文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8 王羽青;;“美国梦”幻灭的另一种解读——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9 陈光明;没有英雄:《名利场》副题命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郭竟;;浅谈《呼啸山庄》中象征解读人物悲剧[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邹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实用性与有效性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成坚;;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当代北爱尔兰文化融合与反思[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黄开红;;嘉莉妹妹“美国梦”的幻灭——评嘉莉的道德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林玉鹏;;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伦理思想及其矛盾困惑[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丁立群;;从《等待戈多》看塞缪尔·贝克特的伦理关怀[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艾庆华;;藻海茫茫,痛苦绵绵——从文学伦理学视角分析《藻海无边》中男主人公的悲剧人生[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二辑)[C];2013年

7 尹根德;阮小娟;覃玖英;;文学伦理学视野下的詹姆斯·赖特诗歌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二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波;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宗教人格与创作:勃朗特姐妹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晞;城市漫游者的伦理衍变:论菲利普·拉金的诗歌[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何青志;隐含作者的多维阐释[D];吉林大学;2011年

4 耿潇;安东尼·特罗洛普小说世界中的欲望主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娟;张爱玲与英国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庄新红;莎士比亚戏剧的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华忠;善的支撑[D];吉林大学;2012年

8 王鲲;上海风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徐晗;凯·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现代主义特征[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曹波;回到想像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论奥斯丁笔下的中老年女性人物[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袁渊;《浪》:一部关于存在的“诗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沈韵濛;《傲慢与偏见》两种中译本对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孔德鑫;爱·摩·福斯特的“联结”之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韩会平;《米德尔马契》中乔治·艾略特女性伦理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贤蓉;论阿诺德·贝内特《克雷亨格》中的父子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8 孙亮;论约翰·高尔斯华绥《有产业的人》中三类福尔赛人的责任观[D];湘潭大学;2010年

9 姚静;张力的调谐:特罗洛普《你能原谅她吗?》中的新女性人物[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黄杨莲;论塞缪尔·巴特勒《众生之路》的成长主题[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桂兰;两位家庭教师的不同命运——评利蓓加·夏泼与简·爱[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戴雪红;性别与阶级──当代西方女权主义诠释女性解放的两种角度[J];妇女研究论丛;1999年04期

3 程绍雨;论英国女权主义的先驱——利蓓加·夏泼[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邹晶明;寻求自己的精神家园——斯佳丽身上的传统意识探微[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5 韩春晖;社会意识与个人感性的冲突——试论《爱玛》揭示的深层矛盾[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李津;;清教主义对美国社会的影响[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年03期

7 沈庆标;;论德拉克洛瓦及浪漫主义绘画的艺术[J];三明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朱虹;妇女文学——广阔的天地[J];外国文学评论;1989年01期

9 潘建;莉莉·巴特:男权社会的牺牲品[J];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01期

10 聂珍钊;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伦理的超越[J];文教资料;2009年19期

2 刘沙沙;;从文学伦理学角度解读《简·爱》[J];文学教育(上);2010年03期

3 莫秋莲;刘沫;钟方鑫;;善与恶的角逐:《麦克白》中的人物形象分析[J];世界文学评论;2006年01期

4 先巴东智;;浅析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现状及其走向[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8期

5 张杰;刘增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多元主义阐释[J];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05期

6 朱蕾;;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的伦理意义解读(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10期

7 吴斯佳;;从文学伦理学看戏剧中的“弑父”主题[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7期

8 杨玲燕;;从文学伦理学视角看潘金莲形象[J];语文学刊;2010年01期

9 彭禹;;《“水仙号”的黑水手》主题的伦理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田俊武;;“迷茫时代”的道德歌手——约翰·斯坦贝克小说的伦理叙事[J];外语教学;201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亓超;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的《美好的工作》研究[D];鲁东大学;2014年

2 祁宏伟;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阈下的利蓓加·夏普的形象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谢素霞;福克纳创作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超;看得见的黑暗[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朱蕾;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伦理意义解读[D];江南大学;2009年

6 陈浩然;斯宾塞《仙后》中的道德寓意解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秀丽;《爱》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河南大学;2008年

8 夏元晔;语文教材外国文学作品伦理价值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许爽;伦理悲剧—文学伦理学视域下的《奇异的插曲》[D];郑州大学;2013年

10 聂晓珍;[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与伦理道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8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78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3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