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巫溪以道德教育转观念 创“555”工作法打脱贫攻坚战

发布时间:2016-08-10 00:00

  本文关键词:道德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巫溪县塘坊镇位于巫溪县城西部,距巫溪县城35公里,渝巫路横贯其中,属于典型的边远贫困乡镇。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在农村。与一般乡镇比较,边远乡镇信息闭塞,流通不畅,经济文化基础脆弱,扮演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硬骨头”角色。那么,在2015年开始的国家脱贫攻坚战略中,塘坊镇是如何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呢?

  “五更加”谋全局 工作落到实处

  脱贫攻坚,谋定全局是关键。为此,塘坊镇把加强脱贫攻坚组织领导成为打赢攻坚战的重中之重来抓。

  一是思想认识更加到位。广泛听取县级领导、扶贫攻坚督导组调研指导意见,树立“一盘棋”思想,统筹兼顾,加大对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帮扶力度。尽管非贫困村贫困户政策、资金、项目相对较少,但仍要坚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的原则,研究制定特殊政策,细化完善帮扶措施,做到认识再深化、工作再细化、力量再强化,确保他们得到应有扶持,如期实现脱贫越线,绝不能成为“被遗忘”“被忽视”的人群。

  二是组织领导更加充实。选派精干力量,调整充实5个非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力量,组建15名驻村工作队员,由5名班子成员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落实“队长负责制”,确保非贫困村驻村工作全覆盖。

  三是政策宣传更加具体。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的力量,分解全镇脱贫攻坚难度系数,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做到学政策、懂政策、传政策,政策宣传到村到户到人,提高贫困户政策知晓率。

  四是帮扶措施更加务实。牢牢把握非贫困村特色效益产业发展机遇,经入户调查摸底,从蔬菜、生猪、草食牲畜三方面规划非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落实黄柳溪专业合作社、丽娟养殖公司、顺意专业合作社为牵头企业,发展蔬菜2000亩、生猪1000头、山羊443只、肉牛141头、大宁土鸡667只,确保每个贫困户享受产业扶贫政策。

  五是考核督查更加严格。由镇脱贫攻坚办公室根据工作安排制定“月计划”,明确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具体任务,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一月一考核,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实现“镇纪委+镇扶贫办+驻村工作队”联动问效机制,对未按时完成任务的相关人员进行一月一通报。

  “五教育”求根本 干群并肩攻坚

  要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群众是基础,只有广大干群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党和政府的“外因”对贫困户“内因”才能起到根本性作用。为此,塘坊镇以贫困户思想觉悟提高的“五教育”为抓手,为脱贫攻坚扫清了思想障碍,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政策教育树脱贫意识。召开村民座谈会、院坝会30多场次,宣传扶贫政策10多项,干部群众参与度达到100%,共同畅谈在党的带领下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共同为脱贫攻坚出谋划策。让农民明事理,知党恩,改变“理所应当”的态度,主动投身扶贫攻坚。更加感知党和政府关心农村、关爱农民,增强对党和政府的认知度和感恩度,树立主动脱贫致富的思想意识。

  以道德教育转脱贫观念。以荣辱观、村规民约为主要教育内容,以荣辱观印制品、村规民约宣传车、各类农村文艺节目等为载体,广泛宣传脱贫观念。今年来,全镇印制发放5000余册道德教育宣传单,组织大小各类农村文艺节目3场,宣传横幅40余条、宣传车100余次进行道德宣传和教育,氛围浓厚,一改“等、靠、要”的落后思想,提升农村文明风尚,创造干事创业良好风气。

  以知识教育长脱贫能力。今年以来,邀请县农委等单位技术骨干来脱贫村进行技术培训2000余人次,形成以养猪、养羊的养殖技术和特色效益农业种植技术为主,以乡村旅游服务和外出务工技术为辅的固定培训教育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自主创业、脱贫致富能力。

  以问题教育创脱贫环境。一是全镇新修村社公路2公里,新硬化道路7公里,改扩建村社公路1.8公里,新建水池1193立方米,安装人畜引水管12公里,全面实施农网改造,解决群众关心的道路、饮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问题,增强群众脱贫信心。二是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61户159人,发放低保资金42.9万元,五保资金43.5万元,优抚资金30.3万元,临时救助8.2万元,解决房屋、就医、就学等制约贫困户发展的问题,打破群众脱贫瓶颈。三是加强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监管,全镇未发生大的安全事故和信访集访事件,解决群众上访、缠访问题,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生活有序,创造群众安心创业干事的良好环境。

  以行动教育表脱贫决心。以“用真心换真心,以汗水换真情”的工作态度,以“掷地有声,落实有力”的工作举措,累计选派第一书记3名,派驻驻村工作队8个、驻村工作队员近27名,落实结对帮扶人员435名,实现了对全镇652户贫困群众的全覆盖,实现“帮扶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完善结对帮扶制度,制定《塘坊镇人民政府结对帮扶情况监督手册》,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上报,研究解决。建立《扶贫攻坚跟踪问效回访机制》,实时督查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五感恩”求稳定 增强脱贫信心

  如何正确稳妥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辩证关系?如何为脱贫攻坚营造一个长治久安的社会环境?今年以来,塘坊镇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重心,在梓树村探索“五步感恩互动法”,以此增强群众的感恩情怀,让群众从灵魂深处感恩党和国家,感恩我们的时代,感恩我们的党员干部,从而减少上访,力保一方平安。

  书记带贫困户到现场看。第一书记每月以社为单位,组织贫困户现场查看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情况,让贫困户直观感受自脱贫攻坚以来道路、水利、村貌等方面的改变,肯定脱贫成效;利用院坝会、群众会,分批组织全村9个社101户贫困户到村脱贫攻坚办公室现场查看一户一档、24个整村脱贫项目、脱贫攻坚宣传展板,让贫困户感受到各级各单位对脱贫攻坚事业的用心和投入,知恩识恩。

  引导贫困户变化前后比。“比过去看现在”,以“两不愁,三保障”为参照,将脱贫攻坚之前的生产生活条件同现在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中的变化进行对比。至6月,新修村社公路2公里,硬化道路7公里,改扩建村社公路1.8公里;新建水池1193立方米,安装人畜引水管12公里;全面实施农网改造,解决了制约群众脱贫最关键的道路、饮水、供电等问题。同时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机制,成功打造脱毒马铃薯种源基地5000亩、蔬菜基地1000亩。建成山羊养殖小区1个,新增能繁母羊540余只,新增土鸡1333余只,新发展生猪367余头。发展乡村旅游接待户8户,带动贫困户12户。实施光伏扶贫26户。如今,户户有产业,产业有帮扶,帮扶有措施,措施有保障,贫困户脱贫变化对比明显,让贫困群众心生感恩。

  帮扶单位以情帮。每周一次电话沟通,每月一次走访,不定期召开对接帮扶会,杜绝对接帮扶拘泥于物质形式帮扶,必须从思想上帮扶,从精神上慰问。截至目前,梓树村共召开对接帮扶会4次,开展到户走访648人次,加大了对贫困户的思想引导,使他们明事理,,知党恩,改变“理所应当”的态度,不靠坐等政府上门送钱送物送项目,依靠自己努力脱贫致富。

  院坝会让群众议。以自然院落为单位,灵活机动召开群众评议会,评比脱贫致富典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贫困户谈脱贫成果、议项目推进力度、评好人好事,多方面多角度地交流脱贫致富心得。每个社各评1名共9名致富带头人、9名扶贫好人为典型示范引领脱贫发展,鼓励脱贫先进、鞭策贫困后进,增强贫困群众对脱贫攻坚的自信,激发其内生发展动力。

  镇村干部重点讲。利用“微宣讲”队伍,开展讲党课、办讲座等活动7次,逐一向贫困户宣传脱贫攻坚政策,重点讲解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扶贫搬迁补助、CD级危房改造、四大保险和产业发展补助政策,加强对贫困户的政策宣传和感恩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知恩感恩的良好社会氛围。(重庆法制报)


  本文关键词:道德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0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90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8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