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伦理精神——学衡派与新文化派伦理论争的核心

发布时间:2017-09-29 12:37

  本文关键词:伦理精神——学衡派与新文化派伦理论争的核心


  更多相关文章: 新文化派 学衡派 伦理精神 自由 中道


【摘要】:学衡派与新文化派共同参与了近代中国最重要的伦理启蒙。两派伦理论争的核心在于伦理精神的不同,这源于各自不同的世界观、人性论和价值观。新文化派持进化论、唯物论以及科学的世界观,认为人性自然,趋乐避苦,人人都有满足人性欲求的自由,自由即是新的伦理精神。学衡派坚持"一""多"融合的世界观和善恶二元的人性论。主张以理制欲,归于"中道"的伦理精神,认为新文化派的主张使人流于自然,堕于禽兽。两派均未忽略伦理精神的"中道"性质,但因批判对象不同而有所侧重,从而导致某种失衡。虽然两派的伦理精神具有互补性,但救亡压倒启蒙的现实,致使中国伦理精神的近代转型在新文化派的主导下失去了应有的平衡,甚至分裂。今天的伦理困境就源于这伦理精神的分裂。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新文化派 学衡派 伦理精神 自由 中道
【分类号】:B82-092
【正文快照】: 人类的每一次思想启蒙,几乎都伴随着伦理的觉悟。伦理觉悟的核心在于伦理精神的建构,伦理精神即是个体与实体的统一。实体在伦理的角度讲有现实和抽象两方面的含义,现实的实体是整体或共同体,有家庭、社会、国家乃至整个自然界(包括人类)等。抽象的实体也就是普遍性。此二者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樊浩;伦理精神与宗教境界[J];孔子研究;1997年04期

2 张锡勤;论“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新道德[J];哲学研究;2002年08期

3 李广琼;;论学衡派的伦理道德观[J];伦理学研究;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5 朱秀敏;;浅论扬雄散文的艺术特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6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7 董常保;;羌族《招魂》唱经与《楚辞·招魂》的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8 王硕民;《韩诗外传》新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继安;;民国初年管学研究的三种范式与评析[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5 龚武;;管子形势道哲学的阅读及其诉说——管子哲学研究相关性问题探讨[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6 孔寒冰;项佐涛;;十月革命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解读中国人的十月革命观[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7 张维坤;;“讽诵”在我国古代长期广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周成平;;“甲辰之役”百年祭[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9 陶世龙;李鄂荣;;地质思想在古代中国之萌芽[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10 姚阿玲;;现实与非现实——中日男同性恋作品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韩艳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爱芬;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璐璐;论1919-1920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陈超;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学红,刘晖;论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伦理精神及其经验教训[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1年04期

2 许捷,米双红,刘德新;论我国管理实践中“人道主义”伦理精神的辩证发展[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郭洪博,李春凤;小康社会的伦理精神[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4期

4 王正平,周治华;小康社会与城市伦理精神[J];伦理学研究;2005年02期

5 牛庆燕;;试析“契合”中的历史向度——读《科学与人文的契合:科学伦理精神历史生成》[J];伦理学研究;2006年01期

6 周全德;齐建英;;论中原伦理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创造性转换[J];学习论坛;2006年02期

7 杜灵来;;伦理精神与社会的公平和效率[J];长江论坛;2006年03期

8 杜灵来;;伦理精神: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均衡的支点[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樊浩;;“伦理精神”及其“价值生态”——《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再版序言[J];伦理学研究;2007年04期

10 樊浩;;现阶段中国伦理精神的民族形态[J];江苏社联通讯;198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桂蓉;;公民伦理精神的生长期待及其培育[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卫琦;;略论中华传统武德精神对当代中国社会伦理精神的借鉴意义[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兰辉耀;;庄子技术观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张琼;;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意蕴[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许在荣;张传文;;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思考[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杨国桢;陈支平;;闽台家族对炎黄文化的追寻[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四卷][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爱华;简论科学伦理精神[N];光明日报;2004年

2 曹远州;培植公民伦理精神[N];厦门日报;2006年

3 樊浩;和谐伦理的道德辩证法[N];光明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段 文;建设法治经济要从重构市场伦理精神开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5 广东警官学院 杨经录;和谐社会需要伦理精神支撑[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张霄;功利逻辑、伦理精神与社会信任[N];光明日报;2013年

7 陈锦文 汕头市委党校;教育应注意伦理精神培养[N];汕头日报;2008年

8 ;世纪探索:“中国精神”[N];中华读书报;2000年

9 白永伟 大同日报社;试论科学发展观的伦理精神[N];大同日报;2011年

10 卢斌;NGO的伦理精神与公共责任[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炜;生态文明时代的伦理精神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2 尚洪波;大学的伦理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冰;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周玮;论中国企业伦理精神的构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苏洁;制度诚信与公民伦理精神[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罗彬;企业伦理精神与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D];新疆大学;2003年

5 刘城;我国非政府组织的伦理精神及其培育[D];中南大学;2006年

6 朱爽;韦伯经济伦理精神及其当代理性启示[D];新疆大学;2010年

7 万思志;和谐与发展中的伦理精神[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8 邓纯余;我国市场经济的伦理性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朱春梅;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伦理精神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421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9421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5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