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儒家与西南少数民族、祭司及其生态文化比较
本文关键词:汉族、儒家与西南少数民族、祭司及其生态文化比较
【摘要】:美丽中国之梦必以生态文明为根。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为培育生态文明之土。西南少数民族与汉族种族同源、生态文化同型相类,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与儒家思想一样,极具智慧、极其宏富,当可共为人类实现永续发展提供良好借鉴。
【作者单位】: 贵州省文史研究馆;
【关键词】: 汉族 西南少数民族 儒家 祭司 生态文化
【基金】:中央文史馆重点课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强国建设》子课题《儒家思想与生态问题》成果
【分类号】:X2;B82-058
【正文快照】: 汉族形成于黄河流域,西南少数民族则地处蛮陬;儒家是中华文化的主干,而西南少数民族的祭司却长期湮灭无闻。但是,两族的族源和文化,两者的职业和气质,都有很强相似性,其生态文化因此具有很强同质性和可比性。本文拟先对汉族与西南少数民族、儒家与西南少数民族祭司作比较,在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慧平;马超德;郑小贤;;浅谈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与森林资源管理[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顾久;儒之原始及其对儒家的影响[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3 李立琼;;从文化视角看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态观[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倩;;论神怪小说对传统伦理秩序的维护[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刘佳;;外部因素对宋金元时代中西医学影响比较[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吴政家;;魏晋六朝思乡诗的共时性诱因和精神价值[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毛豪明;;“伦理”与“道德”辨正[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王忠伟;王书汉;张琦;;夏商周时期管理思想的产生[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贾毅平;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及其当代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7 李佑新;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刘辉;;先秦儒家哲学中“德”的基本内涵阐释[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9 尹晓冬;关于科学技术史课的教学探讨[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王远志;刘连兴;;“阴阳”哲学视角下的小波分析理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芳;李娟;;法律生态化:生态文明下中国法制建设的路径选择[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程平源;;儒家德性论源起考——以先秦“德”义变迁为考察对象[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3 郝宗维;;21世纪科技发展展望[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4 张定贵;;仪式视野下的族群——从村际地戏仪式观屯堡人族群的稳定性[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5 彭春凌;;抵“淫祀之首”与扬“圣人之知”——章太炎民国初年的信仰建设[A];辛亥革命与清末民初思想[C];2012年
6 彭春凌;;抵“淫祀之首”与扬“圣人之知”——章太炎民国初年的信仰建设[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1年卷)[C];2012年
7 林春玲;;文化自觉视角下的中国传统孝文化传承[A];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3 邵颖涛;冥界与唐代叙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5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文红;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7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吴恺;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张华;《洪范》与先秦思想[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豆海锋;长江中游地区商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晶洋;论宗教学视域下希腊公民团体的演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吉;契嵩孝亲观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冷兰兰;儒家之“勇”的伦理意蕴[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史修竹;五味调和的审美功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杨盼盼;早期儒家政治哲学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兴爱;《诗经·邶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于冬璇;森林文化视域下的森林旅游开发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丹婷;儒家元圣周公德治管理思想探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应丛丛;博古纹与陶瓷装饰融合的民俗文化涵义[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10 王思惠;先秦儒家知人思想简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古开弼;我国历代保护自然生态与资源的民间规约及其形成机制——以南方各少数民族的民间规约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苏鲁格;阿勒坦汗法典[J];蒙古学信息;1996年02期
3 杨海涛;民间口传文学中的人与自然──西南少数民族生态意识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00年06期
4 郭家骥;生态环境与云南藏族的文化适应[J];民族研究;2003年01期
5 南文渊;藏族生态文化的继承与藏区生态文明建设[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徐中舒;;甲骨文中所见的儒[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5年04期
7 吴兆录,周鸿;龙山森林传统的生态价值和现实意义[J];思想战线;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荣晋;儒家思想与现代儒商[J];石油政工研究;2000年02期
2 王子科;儒家思想中的“诚”、“信”及其现实意义[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陈利民;儒家思想中的理想人格与修养方式[J];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01期
4 白艳玲;理想的维护与失落——析儒家的隐处思想[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王一君;;儒家思想对陶瓷艺术的影响[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0年03期
6 崔文魁;儒家对可持续发展途径的思考[J];孔子研究;2002年02期
7 葛荣晋;儒家思想与现代儒商[J];石油政工研究;1999年06期
8 何文乔;儒商论[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9 刘来春;;谈皎然文论中儒家中庸之道与佛家中道思想的沟通[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李亚军;儒家思想与生态道德建设[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在“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8年第1期(许嘉璐会长文化论谈专辑)[C];2008年
2 信广来;;儒家思想中的纯洁和与沉静(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3 郭佩惠;;儒家的经济公正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沈海梅;;明代儒家思想在云南传播的主要途径——官学教育[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5 苏庆祥;;系统论在儒家思想中的体现[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杜维明;;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与市民社会[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7 于波;;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科技的近代命运[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熊黎明;;现代经济发展对儒家思想的扬弃[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李槐;;社会转型与儒家思想[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10 邵鸿;;儒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A];“卧龙人生”文化讲演录(第二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USA)Samuel Y.kupper(作者系美国加州大学富尔敦分校中国历史荣誉退休副教授);儒家思想与现代化关系谈[N];证券日报;2006年
2 张燕燕 孙丽;儒家思想在景区管理中的应用[N];中国旅游报;2006年
3 王杰;儒家思想与和谐观念[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本报驻日本记者 曹鹏程 新华社驻日本记者 吴谷丰;儒家思想惠及世界[N];人民日报;2006年
5 邹茜;儒家精华与和谐社会[N];太原日报;2006年
6 苏占兵邋朱梅;论儒家乐教意旨的核心符码:乐象[N];光明日报;2008年
7 资阳区疾控中心 杨静萍;浅谈儒家思想对医学伦理的影响[N];益阳日报;2008年
8 王彦品;浅谈儒家思想对官吏德能的影响[N];民族日报;2009年
9 深圳大学教授 王晓华;克服建构儒家生态学的三个难点[N];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刘运福;将儒家思想变为管理理念[N];本溪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关万维;先秦政治与伦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晨捷;论儒家思想对西汉社会风尚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年
3 陆自荣;和谐合理性[D];上海大学;2006年
4 梁振杰;走近原始儒家—战国楚简儒家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赵玉;道家与儒家的生态观与审美观[D];山东大学;2006年
6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六艺经典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武宇嫦;礼与俗的演绎[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国民;董仲舒的经学诠释及天的哲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9 曲文;韩非与晚周学术[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磊;儒家经济伦理与市场经济伦理[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2 杨倩男;儒家礼仪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3 赵雅玄;百姓生活中所蕴涵的儒家“孝”伦理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明峰;儒家思想在当前管理中的价值[D];清华大学;2005年
5 周丽飞;早期儒家思想价值的重新发现[D];外交学院;2006年
6 汪乾;春秋儒家天下体系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金顺敬;儒家思想对韩国文化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1年
8 白伟涛;儒家思想对李大钊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影响[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9 胡海;儒家思想对中国电影的影响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10 李娜;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D];山西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422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942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