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威廉·福克纳小说的伦理叙事与叙事伦理
本文关键词:论威廉·福克纳小说的伦理叙事与叙事伦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09年
论威廉·福克纳小说的伦理叙事与叙事伦理
魏旭
【摘要】: 威廉·福克纳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他构建的“约克纳帕塔法”小说世界已经成为永恒的经典。论文试图从伦理意蕴与诗学美学两方面进一步深入福氏小说的独特魅力,使用了“伦理叙事”与“叙事伦理”这两个概念,从这样两个视角出发来解析福克纳小说的伦理主题与小说美学,把握福克纳的文学伦理观。就“伦理叙事”这一维度来说,它是指小说的伦理主题。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它的内容必然无法与伦理撇清关系。威廉·福克纳的小说,他对于南方历史的描写,对于家族、种族等主题的描写,都为文学的伦理学批评储藏了丰富的道德材料,丰富、广泛而又典型、集中地提供了可以进行伦理分析的生活内容。伦理秩序、伦理意识与小说叙事具有宿命般的关系。“伦理叙事”即是“关于伦理的叙事”,通过它来挖掘小说主题学的内在深层伦理核心。就“叙事伦理”这一维度来说,它指叙事技巧、叙事过程、叙事形式如何展现伦理意蕴以及小说叙事中伦理意识与叙事呈现之间、作者与读者、作者与叙事人之间的伦理意识在小说中的互动关系。文学作品在表达其伦理主题的同时,必然具有自己的呈现方式与美学诉求,而这种呈现方式与美学诉求也往往与其伦理倾向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通过分析这种联系,我们就可以在诗学层面上达到对福克纳作品更加深入与精微的理解。叙事伦理即是“关于叙事的伦理”。本论文通过对福克纳小说叙事主题学本质“内核”的“伦理叙事”分析,把握其所蕴含的“叙事伦理”。“叙事伦理”在小说文本诸多伦理关系样态中构建“自身”,它和小说主题学之间具有密切的指涉关系,通过诸如叙事者干预、视点选择等叙事方式呈现出小说的伦理倾向与伦理取位。伦理叙事与叙事伦理的提出,不是伦理之维和叙事之维的简单组合,而是聚焦于伦理与叙事的互动关系。威廉·福克纳是一个具有强烈道德责任感的作家,他的小说如《押沙龙,押沙龙!》、《八月之光》、《去吧,摩西》、《喧哗与骚动》等,以一种非常细腻的、敏感的、包容性的、反思性的、能够洞悉世界和人心之复杂性的写作和文体形式,表述了一个推崇勇敢、爱、荣誉与种族团结的伦理核心。本论文从历史、家族、爱情、种族、成长与生态这六大伦理视域来分析福克纳的小说。在这种分析阐释过程中,笔者以伦理叙事与叙事伦理作为切入视角,既研究福克纳作品的道德伦理主题,又剖析其中的美学特质与诗学手法,并进而探究它们之间的结构方式,以及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所呈现出来的伦理叙事与叙事伦理之间不可机械分割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712.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丹;网络小说的情爱伦理叙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韩琳琳;《宠儿》的叙事伦理学分析[D];河南大学;2012年
3 张锦;《他们眼望上苍》的叙事伦理学探析[D];河南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杰;;伦理学: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新起点[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02期
2 聂珍钊;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3 李伟民;;道德伦理层面的异化:在人与非人之间——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的伦理学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01期
4 修树新;刘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现状和走向[J];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04期
5 邹建军;;“和”:谭恩美长篇小说伦理思想的核心[J];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05期
6 刘茂生;;《道连·葛雷的画像》中的道德隐喻[J];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05期
7 龙云;;文学与伦理学:文学伦理学批评发展的“自由空间”[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1期
8 张琳;郭继德;;从《海景》和《山羊》看爱德华·阿尔比的生态伦理观[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1期
9 李建军;;内部伦理与外部规约的冲突——以《红豆》为例[J];小说评论;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亚岚;福克纳与“约克纳帕塔法”神话王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2 饶晓红;;昆丁:麦克白人生箴言的全面演绎——《喧哗与骚动》的互文性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饶晓红;;“声音”与“愤怒”——班吉的后结构主义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许庆红;人的困境与人性的悲哀——论英美文学自然主义的共同主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方兵;;史蕴诗文之心——钱钟书《左传》研究发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6 陈文钢;;“任性”的叛逆与“坎普”的颠覆——论苏珊·桑塔格的“风格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7 李成玉;;符号中的艺术——简析卡西尔《人论》中的艺术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李湘云;上帝的记号:福克纳“白痴”形象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江守义;叙事中的时序变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余小倩;朱振武;;《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死亡哲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雪逸;;论《我弥留之际》中的复调特征[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梅珍;;哈姆雷特形象的伦理视角审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于海洋;;奇幻小说《坟场之书》之成长主题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4 张立群;;历史的“观念”、“叙述”及其他——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欧阳立博;;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的多角度叙述结构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黄如敏;;解读《丹尼尔·德隆达》的实验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礼牡;;试析《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邹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实用性与有效性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肖建荣;;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其他批评方法融合理论与实践初探[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定清;;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人文精神建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晓红;伊恩·麦克尤恩主要小说中的伦理困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齐昕;宗教复兴背景下的新俄罗斯小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岩;跋涉在路上—女性视域下的李少红影视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梅;无望的找寻与虚妄的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周玉英;陈染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尤正;《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性伦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石洁;福克纳在中国的译介及中国当代小说中的福克纳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殷婷婷;黑白世界中的自我寻找——解读托尼·莫里森作品中的黑人身份认同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树苹;成长小说《所罗门之歌》的体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廖礼艳;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视角下德莱塞小说主题探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燕秀丽;近三十年中国儿童成长小说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键;;《宠儿》中的叙事视角与叙事手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刘亚美;;试析世纪之交女性写作的文化环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3 伍茂国;;现代性语境中的文学叙事伦理学[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4 周志雄;;论网络小说中的情爱叙事[J];当代文坛;2006年02期
5 杨红旗;;伦理批评的一种可能性——论小说评论中的“叙事伦理”话语[J];当代文坛;2006年05期
6 祝亚峰;;叙事伦理:小说叙事研究的现代形态[J];东方丛刊;2009年02期
7 杨成军;;唐传奇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曾勇;;《飘》的女性情爱叙事[J];电影文学;2007年16期
9 李梦清;;艰辛的成长之旅——论《宠儿》中黑人民族身份的构建[J];大众文艺;2011年10期
10 刘星;;《宠儿》中的生态女权主义意识[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修树新;托妮·莫里森小说的文学伦理学批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傅兴丽;黑人女性的觉醒之旅[D];吉林大学;2011年
2 赵娟;女性网络小说中的情爱伦理叙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3 胡笑瑛;论托妮·莫里森《宠儿》中的叙事策略[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宋德发;普希金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02年
5 刘珍兰;不靠上苍的黑人女性自我救赎[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勇;伦理叙事与叙事伦理:郁达夫小说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肖咏理;数字化时代的网络文学生存方式[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韩琳琳;《宠儿》的叙事伦理学分析[D];河南大学;2012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倩南;网络同人小说的传播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2 张锦;《他们眼望上苍》的叙事伦理学探析[D];河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宁;西方文艺思潮与新时期中国文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2 邹渝;厘清伦理与道德的关系[J];道德与文明;2004年05期
3 刘纲纪;;我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观[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宗璞;;红豆[J];人民文学;1957年07期
5 李伟民;对爱的真切呼唤——论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基督教倾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宋明爽;伦理、道德之别与中西文化的不同路径[J];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7 程爱民,张瑞华;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对《喜福会》的文化解读[J];国外文学;2001年03期
8 聂珍钊;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9 刘建军;文学伦理批评的当下性质[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10 王忠祥;;建构崇高的道德伦理乌托邦——莎士比亚戏剧的审美意义[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府;;现代小说叙事伦理[J];文艺评论;2011年03期
2 ;文讯[J];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06期
3 叶立文;伦理记忆与道德重构[J];小说评论;2002年01期
4 伍茂国;论传统伦理在鲁迅小说叙事中的境遇[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伍茂国;论传统伦理在鲁迅小说叙事中的境遇[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阳根华;;霍桑与都德的小说叙事伦理比较[J];山东文学;2009年07期
7 唐伟胜;;叙事伦理:故事、话语与阅读[J];叙事(中国版);2010年00期
8 伍茂国;论传统伦理在鲁迅小说叙事中的境遇[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伍茂国;;论传统伦理在鲁迅小说叙事中的境遇[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何小丽;;论小说叙事伦理的兴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德威;;众声喧哗以后:当代小说与叙事伦理——在人民大学的演讲[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刘晓文;;西方女性文学的道德情境及其文化体认[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杨四平;;喜剧氛围下的差异与生成——新世纪新诗理论批评纵横谈[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张光芒;;麦家小说的游戏精神与抽象冲动[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强;[N];文艺报;2011年
2 穆肃;[N];东莞日报;2010年
3 四川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 向荣;[N];光明日报;2009年
4 王晖 南平;[N];文艺报;2003年
5 李敬泽;[N];南方周末;2003年
6 王迅;[N];文艺报;2010年
7 贺绍俊;[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8 汪政;[N];文学报;2001年
9 李建军;[N];文学报;2009年
10 吴俊;[N];文汇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海鸥;辛克莱·刘易斯小说的文化叙事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李丹梦;“文学豫军”的主体精神图像[D];复旦大学;2006年
3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谢有顺;中国小说叙事伦理的现代转向[D];复旦大学;2010年
5 王志华;人类的关爱与生命的体贴[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尚必武;詹姆斯费伦的修辞性叙事理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夏文静;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小说文学伦理学批评[D];吉林大学;2013年
8 马学永;沙汀对现实主义小说的多元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晨;《金色的耶路撒冷》之叙事伦理[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静;刘小枫叙事伦理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凌楠;《赎罪》的叙事伦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4 刘春玉;东西小说的叙事伦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爱坤;海岩“生死之恋三部曲”叙事伦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6 郑锦菁;费伦叙事伦理观透视下的《时间箭》[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梁雪茹;当代图像叙事伦理及人的忍受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8 王金艳;生态女性主义的叙事伦理[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江娟娟;纯真的黑暗 隐约的不安[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10 张锦;《他们眼望上苍》的叙事伦理学探析[D];河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论威廉·福克纳小说的伦理叙事与叙事伦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73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97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