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D-二聚体对骨损伤致静脉血栓栓塞症早期诊断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8-03-10 13:12

  本文选题:静脉血栓栓塞症 切入点:肺栓塞 出处:《吉林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我们通过对骨损伤患者血液中D-二聚体的含量分析,发现这种检测方法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价值。发生VTE的患者血液D-二聚体检测均为阳性,当骨损伤的患者血液中D-二聚体的含量为阴性时,则不发生VTE或发生VTE的概率很低。 本实验通过检测骨损伤患者血液中D-二聚体含量的动态变化过程,从而探讨D-二聚体与VTE的相关性及影响D-二聚体含量的因素。结果显示:骨损伤48小时之后D-二聚体持续阳性,对VTE有非常大的诊断意义;D-二聚体对于VTE在48小时之后具有100%的阴性预测价值;损伤后的48小时之内,由于D-二聚体的假阳性率较高,所以在这段时间内诊断VTE意义不大;D-二聚体含量高低与时间成反比,与年龄成正比;外伤与手术致D-二聚体含量变化及VTE的发病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D-二聚体测定方法可以应用到法医学肺动脉血栓栓塞导致猝死的检验中,有助于进行科学分析判断伤病的因果关系。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content of D- dimer in the blood of patients with bone injury, we found that this method has high sensitivity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 When the blood levels of D-dimer were negative in the patients with bone injury, the probability of no VTE or VTE was very low. In this study, the dynamic changes of blood D-dimer content in patients with bone injury were measur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 dimer and VTE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ntent of D- dimer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 dimer was positive after 48 hours of bone injury. D- dimer has a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100% for VTE after 48 hours, and within 48 hours after injury, the false positive rate of D- dimer is higher. Therefo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VTE in this period is not significant. The content of D-dimer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ime and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ag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raumatic and surgical changes of D-dimer content and incidence of VTE. The method of Ddimer determination can be used to test sudden death caused by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in forensic medicine. It is helpful for scientific analysis to judge the causality of injury.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563.5;D9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秀玲;朱粤菊;;骨科患者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7期

2 倪春玲;;普外科术后预防静脉血栓的早期干预[J];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15期

3 张亘瑷;丁立祥;陈迎春;姚琦;方秀统;艾迪笛;;老龄非“大手术”后致死性肺栓塞患者的病例报告及反思[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年04期

4 刘坤;;重视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和预防[J];中国医学工程;2011年07期

5 王真;;腿发沉预警心血管病[J];大家健康;2010年06期

6 高兴华;;肺栓塞26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5期

7 肖占祥;戚悠飞;;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的思考[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09年01期

8 覃雪军;;肺栓塞的预防及早期诊断治疗[J];人事天地;2011年08期

9 ;低危肺栓塞患者的门诊治疗(47)[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1年03期

10 翟振国;;肺栓塞:防治与深静脉血栓同步[J];家庭医学;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虹;赵红梅;朱莎;;36例肺栓塞急诊诊治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丽;;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栓塞1例[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3 柳湘洁;;肺栓塞7例误诊漏诊分析[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宋爱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并发肺栓塞12例临床分析[A];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程兆忠;;肺栓塞诊治中的几点体会[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6 周兆山;陆学超;;不典型肺栓塞误诊1例[A];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血栓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明山;王霄霞;徐斐;陈晓东;陶志华;;狼疮样抗凝物质对肺血栓栓塞的影响[A];2004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刘国玉;周玉娥;;肺栓塞行CT检查的护理[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周玉娥;刘国玉;;肺栓塞的CT检查[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郑锦旭;刘勤英;付晓辉;;肺栓塞1例误诊体会[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国艳;久坐不动易患肺栓塞[N];保健时报;2010年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 谢万木;预防方案如何选择[N];健康报;2009年

3 中华医学会呼吸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王辰;肺栓塞 发病后有何表现[N];健康报;2009年

4 吴玉华;肺栓塞:隐藏的病魔[N];人民政协报;2002年

5 记者 罗朝淑;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刻不容缓[N];科技日报;2009年

6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吴一福;肺栓塞做核磁要憋气[N];健康时报;2010年

7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教授 陆慰萱;肺栓塞诊断为何困难[N];健康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李海旭 本报通讯员 许文军 刘京婧;炼就诊治肺栓塞的“火眼金睛”[N];河南日报;2011年

9 罗学宏;肺栓塞“青睐”八类人[N];大众卫生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王雪敏;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未雨绸缪,化“险”为夷[N];医药经济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杰慧;基于CT造影图像的肺栓塞计算机辅助检测[D];重庆大学;2011年

2 王青;螺旋CT肺动脉与静脉联合造影在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5年

3 李圣青;急性肺栓塞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4 于丽娟;3D DCE MRPA 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5 张敬霞;实验性急性血栓性肺栓塞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6 赵学凌;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新型动物模型建立及相关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4年

7 齐向北;骨水泥肺栓塞及其干预措施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8 王峰;机械祛栓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实验和临床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9 刘春萍;急性肺栓塞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及药物干预效果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10 宋云龙;肺栓塞影像学诊断的系列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春梅;大/次大面积与非大面积肺栓塞临床特征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周卫忠;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临床介入治疗[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3 柳彦涛;肺栓塞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兰州大学;2010年

4 罗焱;肺通气/血流灌注显像与64层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的对比性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5 王楠;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0年

6 冯敏;大鼠DVT-PTE模型的建立及VEGF的变化[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7 赵阳;D-二聚体对骨损伤致静脉血栓栓塞症早期诊断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8年

8 关伟;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李艳;应用CTPA诊断老年肺栓塞与非老年肺栓塞的对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10 谷岩;10年住院肺栓塞患者回顾性临床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93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593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3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