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中俄犯罪构成理论刍议

发布时间:2018-05-16 21:42

  本文选题:犯罪 + 犯罪构成 ; 参考:《求是学刊》2003年02期


【摘要】:中国犯罪构成理论在构建之初学习前苏联的模式 ,认为犯罪与犯罪构成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而俄罗斯刑法理论已经修正了犯罪与犯罪构成的关系 ,认为犯罪的外延大于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中没能容纳的决定刑事责任大小的因素都由犯罪概念加以补充 ,这一理论进步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但中国刑法理论与前苏联及俄罗斯一样 ,都把犯罪构成作为刑事责任的根据 ,笔者认为 ,犯罪构成之外存在诸多影响刑事责任的成立及其程度的主、客观要素 ;司法实践证明 ,仅以犯罪构成来定罪而无视其他主、客观要素的价值 ,将不足以支持量刑。构筑合理的犯罪构成理论乃是中俄两国刑法理论走向成熟与发展的必经之途
[Abstract]:The theory of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of China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thought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me and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crime was a general and special relationship, while the Russian criminal law theory had amend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me and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crime, that the extension of the crime was larger than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crime, and the size of th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was not contained in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crime. All the factors are complemented by the concept of crime, which is worthy of our study and reference. But, like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Russia, the theory of criminal law, like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Russia, is the basis for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re are many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gree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the objective elements, and the judicial reality. It is proved that the value of the objective elements will not be sufficient to support the sentencing with the conviction of the criminal constitution and the value of the objective elements, which is the necessary path to the matur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riminal theory of China and Russia.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成功;李益明;;城市化进程中的外来人口犯罪问题研究[J];云南电大学报;2011年02期

2 许盛忠;杨烈石;华俊;;浅谈涉农干部职务犯罪的犯罪构成和预防[J];法制与社会;2011年25期

3 樊晓娟;;计算机网络犯罪探析[J];现代商业;2011年24期

4 钟敦雄;;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年10期

5 张敏;;未成年人犯罪量刑平衡问题研究[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朱力影;;关于易产生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类型分析[J];神州;2011年14期

7 冯玉维;;学校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思考[J];泸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S1期

8 刘和海;;从个案看安监领域玩忽职守犯罪的预防[J];中国检察官;2011年12期

9 刘娇;;谁之罪?——“市场经济与法治建设研讨会”侧记[J];中国企业家;2011年13期

10 王大伟;;女生慎防性侵犯[J];生命与灾害;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景山;;网络成瘾与青少年犯罪[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陈颐;王小杰;;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及预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李军;;网络时代如何应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领域的犯罪[A];冶金企业自动化、信息化与创新——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建网30周年论文集[C];2007年

4 甄杰;;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5 李玲;董常青;;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黄京平;石磊;;试论“入世”对城市流动人口犯罪的影响[A];加入WTO与新时期政法工作前瞻——加入世贸组织与维护社会稳定法律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王立花;张妍萃;侯超;;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导致违法犯罪的心理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赵福红;;社会分层与多元化背景下的高学历人员犯罪研究摘要[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淼;王志远;;外来人口犯罪趋势与原因分析——以宁波地区为样本的分析与考察[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徐天合;;法制视野下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魏存武 何静;8类犯罪是侦破重点[N];兰州日报;2005年

2 记者 吴卫;坚决遏制“两抢一盗”犯罪势头[N];天津政法报;2005年

3 梁奇;打击窃电犯罪要双管齐下[N];中国电力报;2004年

4 傅一鸣;衢江严打涉农犯罪[N];人民公安报;2005年

5 郭铁男;放火犯罪的特征及防控对策[N];人民公安报;2005年

6 徐虎;手莫伸,伸手必被捉[N];人民公安报;2005年

7 李伟锋邋通讯员 汤笛声;双峰打击涉电犯罪[N];湖南日报;2007年

8 记者 罗旭 通讯员 李雅洁;上半年治安“一降一升”[N];光明日报;2005年

9 王敏邋孙仲荣 曲波;西安重拳打击盗窃自行车犯罪[N];人民公安报;2007年

10 王志勇;虚拟世界犯罪凸现网管漏洞[N];北京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姜晓敏;略论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梅传强;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3 杨如彦;公司犯罪与刑事责任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卓翔;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刘耀彬;马克思主义犯罪学思想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杨慧芳;女性犯罪者的人格、应付方式、情境因素与犯罪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滕建杰;智力犯罪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2 马静;我国的证券交易犯罪及防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余静;网络犯罪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4 梅方挺;计算机犯罪及其立法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张敏;生态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屈迎昕;青少年犯罪的文化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梁小辉;黑社会性质组织向经济领域渗透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褚庆利;论走私犯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王品;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探析[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李志辉;网络犯罪的惩治与预防:现状、问题与对策[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985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8985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9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