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暴力电脑游戏对个体攻击性的影响(1)

发布时间:2016-11-24 07:39

  本文关键词:暴力电脑游戏对个体攻击性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游戏

2008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中图分类号:B84412     文献标识码:A

第2期

文章编号:100124918(2008)02201082112

暴力电脑游戏对个体攻击性的影响

1

2

2

3

3

李婧洁 张 卫 甄霜菊 梁 娟 章 聪

2

(11广东培正学院人文基础部,广州 510830;21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暨心理

应用研究中心,广州 510631;31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广州 510640)

摘 要:以7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3×2×2被试间设计,探讨电脑游戏暴力对个体的攻击性行为、攻击性情绪和攻击性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1)暴力电脑游戏导致个体的攻击性行为增加。游戏与性别和攻击性特质的两重和三重交互作用不显著;(2)暴力电脑游戏对个体的攻击性情绪无显著影响;(3)暴力电脑游戏启动了攻击性认知。游戏、性别和攻击特质这三个变量在攻击性认知上交互作用显著,对于男性,暴力电脑游戏在高攻击性个体身上比低攻击性个体启动了更多的攻击性认知;对于女性,暴力电脑游戏对高低攻击性个体攻击性认知的启动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暴力电脑游戏;攻击性行为;攻击性情绪;攻击性认知

1 引言

,,超

过84%(90%的男生和75%的女生)定期地玩着电脑游戏。尽管电脑游戏富有娱乐性、挑战性,甚至含有教育成分,但有调查显示,80%的电脑游戏包含暴力,而且大部分受欢迎的电脑游戏实际上是极端暴力的

[1,2]

,应该从行为层面。而在这个层面上,攻击性多是指攻击行为。如Dollard等人认为“攻击性是指个体蓄意对有机体实施伤害的行为”。这个概念强调了个体行为的目的性,并认为这种伤害意图必须有外在的攻击性行为表现。而Baron和Richard认为,攻击性的定义除了要强调个体的伤害意图,还要突出被害者的逃避动机,也就是说受害者是不想接受这种伤害的

[7]

[6]

暴力电脑游戏对个体攻击性的影响(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迅速普及,电脑游戏在青少年中非常流行。李丹等人的研究发现,学生玩游戏的时间越多,玩游戏的历史越长,出现行为问题的可能性越大

[3]

。因此,他认为攻击性是指个体有意伤害他

人,且他人也不愿意接受这种伤害的行为。由于这里包括了被害者的非自愿特点,所以任何自虐、自杀的行为都不算是攻击性行为。另一方面,有些研究者则认为攻击性是一种人格特质。如Buss等人就认为“攻击性包括了易怒、冲动、敌对、愤怒攻击等因素,是这些因素的综合结果”。综上所述,对攻击

性的定义及研究应包括外在的攻击性行为表现(身体攻击、言语攻击等)、个体的情绪特点(如冲动、易怒等)及个体的认知特点(如敌对归因等)三个不同的侧面。

另外,在已有的研究中,有关暴力电脑游戏对攻击性影响的研究明显少于暴力电视和电影,这可能是因为电脑游戏作为一种新兴的娱乐媒体流行时间还不长。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电脑游戏对个体攻击性的影响与电视和电影极为相似

[2,9]

[8]

。来自全国大部分地区

的数据表明,青少年犯罪比率近年来一直在上升,尤其是暴力犯罪明显增长。而且其中八成青少年犯罪与暴力游戏有关

[4]

接触带暴力性质的媒体会增加攻击性,这在社会科学界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近年来的元分析报告更是为这一结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如Anderson和Bushman分析了46个纵向研究(含4975个被试)、86个横向研究(含37341个被试)、28个现场实验研究(含1976个被试)以及124个实验研究(含7305个被试),结果发现,媒体暴力与攻击的因

果关系是勿庸置疑的

[5]

但对于攻击性的定义至今仍存在不少争论。有。但是,与电

3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20420832)、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项目(91103).通讯作者:张卫,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E2mail:zhangwei@

108


  本文关键词:暴力电脑游戏对个体攻击性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0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90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1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