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释制度探析
本文选题:假释制度 + 行刑社会化 ; 参考:《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硕士论文
【摘要】: 在现代刑罚制度中,假释无疑是一种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假释是人犯自改过机关释放后而仍受改过当局管束的办法。他是被放回到社会去,但同时仍受严密监视,以便查考他是否可以住在自由社会里毋须监视。假释的目的在于使罪犯回到社会后能成其中重要分子。笔者通过对刑罚的目的进行探究入手,阐述假释制度的起源、发展和世界行刑发展趋势,认为假释制度是符合刑罚的目的,符合刑罚的进化趋势,尤其在世界行刑方式由监禁刑向行刑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假释制度是一种更加文明的行刑方式,假释制度也是当前非犯罪化、非刑罚化、非监禁化趋势的必然选择。通过对我国假释制度执行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假释制度存在着适用比例偏低、适用条件过于原则和笼统,执法不平衡、程序不规范、考察现状不容乐观等问题。分析原因,笔者认为是由于我国假释制度的事先审查和预后保障的法律不够完备,假释的现有立法规定不合理,假释制度运行机制不畅通,对假释对象的考核等技术手段落后等造成的。因此,必须进一步探索,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假释制度。一要转变观念,中国传统有重刑主义的观念,人们对刑罚尤其是死刑和监禁刑的威慑功能寄予厚望,这使得行刑社会化的推行受到极大的限制,如欲松动假释的适用,提高假释率,关键要改变整个司法系统过于保守的行刑观念,树立新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刑罚思想观念。二要加强假释立法,构建完备的立法、科学的裁量机制和健全的执法体系是推动假释的当务之急。三要完善社区矫正。因为社区矫正的缺失也是当前中国假释如此之低的重要原因,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些社区矫正开展较好的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快社区矫正的建设,发挥社区矫正的作用。四要强化检察监督。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监督职责。由于立法的不完善,程序不规范,当前假释工作中中出现一些执法不公甚至贪赃枉法、循私舞弊的现象,必须加强监督。笔者试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假释制度进行思考,探索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刑罚执行制度。
[Abstract]:In the modern penalty system, parole is undoubtedly an important penalty execution system. "Parole is a way for a prisoner to remain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authorities after he has been released from the reformatory authorities. He was put back into society, but kept under close surveillance to see if he could live in a free society. The purpose of parole is to enable criminals to become important elements when they return to society. By exploring the purpose of punishment, the author expounds th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arole system in the world. The author thinks that parole system accords with the purpose of punishment and the evolution trend of penalty. Especially in the process of the world execution from imprisonment to execution socialization, parole system is a more civilized execution, parole system is also the current non-criminal, non-penal, non-custodial trend of the inevitable choic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arole system in our country, we can see that the current parole system in our country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low proportion of application, excessive principle and general application conditions, unbalanced law enforcement, irregular procedure, and so 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laws on the prior examination of parole system and the guarantee of prognosis in our country are not complete, the existing legislation on parole is unreasonable, and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parole system is not smooth. The examination of parole objects and other technical means of lagging behind, and so on. Therefore, we must further explore, reform and improve our parole system. First, we should change our concept. Chinese tradition has the concept of heavy punishment, and people have high hopes for the deterrent function of punishment, especially the death penalty and imprisonment. This mak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ization of execution greatly restricted, such as the application of parole. To improve parole rate, the key is to change the whole judicial system too conservative concept of execution, set up a new concept of punishment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Second, it is urgent to strengthen parole legislation, build complete legislation, scientific discretion mechanism and sound law enforcement system. Third, improve community correction. Because the lack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is also an important reason why parole is so low in China at present, we can learn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some foreign countries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and play the role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Fourth, we should strengthen procuratorial supervision. The procuratorial organ is the legal supervision organ of the state, and bears the supervisory duty. Because the legislation is imperfect and the procedure is not standard, there are some phenomena of unfair law enforcement and even corruption in parole work, so the supervision must be strengthened. The author tries to think about the parole system in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o explore the penalty execution system which accords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society.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艳伟;;关于社区矫正若干问题的思考[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李波;;管制犯社区矫正若干问题探讨——以《刑法第八修正案》为视角[J];政法学刊;2011年02期
3 韩淑琴;;关于我国假释制度的理论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1期
4 王昆雪;;犯罪预防视野下的行刑社会化研究[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5 刘佳文;;我国香港地区社会服务令制度述略[J];法制与社会;2011年21期
6 何徕;;行刑社会化法律问题研究——以罪犯教育改造为视角[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郭锐林;;浅论行刑社区化之理论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8 胡灿;;论我国假释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J];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廖天虎;;我国假释制度的完善[J];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10 陈文峰;;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监狱刑罚执行中的运用[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新;陈汉君;;和谐社会视野下轻微刑事犯罪行刑社会化的反思与建构——以开展社区矫正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范燕宁;;社区矫正的基本理念和适用意义[A];第二届中国社会工作论坛暨第五次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内地部分)[C];2004年
3 张伯平;;行刑成本与监狱工作[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康均心;李娜;;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执行制度研究——兼论社区矫正制度[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孟昭武;;刑事司法实践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思路[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崔会如;;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臧冬斌;冯卫亚;;浅谈刑事政策的宽严相济[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何靖;;和谐社会语境下未成年人刑事政策阐述[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王宏玉;王在魁;;从刑事政策的角度看我国刑罚结构变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齐岩军;;中西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比较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刘洪群 记者 王俊;规范罪犯假释制度[N];广州日报;2004年
2 河南省武陟县人民法院 王莉莉;完善我国假释制度的建议[N];人民法院报;2010年
3 河南省淇县检察院 倪华才;对改革、完善减刑、假释制度的几点看法[N];西部时报;2009年
4 潘开元;行刑社会化问题的一点思考[N];中国社会报;2002年
5 徐海法;从三个环节考虑假释制度改革[N];检察日报;2005年
6 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魏俊哲;完善假释显真功[N];人民法院报;2010年
7 薛萍;从监狱属性谈行刑的社会化[N];人民法院报;2006年
8 主持人 王平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 李云峰;限制减刑 扩大假释[N];法制日报;2006年
9 ;减刑与假释中的“阳光审判”[N];青岛日报;2005年
10 陈桂军 谭立红 实习生 邓松月;五类人员将移交社区教育监管[N];衡阳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忠卫;假释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2 赵运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司法适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贾文宇;假释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王素芬;明暗之间:近代中国的狱制转型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5 王维;社区矫正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包雯;慎刑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杨春雷;中国行刑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李震;论刑罚轻缓化[D];山东大学;2008年
9 周娅;短期自由刑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刘津慧;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汝健;行刑社会化背景下中国假释制度改革[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路燕;论我国假释制度的变革与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何文强;假释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朱庆华;假释制度探析[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5 罗赛华;论我国假释制度的完善[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闫东伟;探析我国假释制度[D];吉林大学;2012年
7 朱全轩;假释制度的理论与实践[D];苏州大学;2002年
8 王韵洁;我国假释制度的探源、现状反思与重构[D];山东大学;2008年
9 李济勇;行刑社会化与我国假释制度的完善[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张秋芳;我国假释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946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946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