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激情犯罪生成机理及其防控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8 20:53

  本文选题:激情 + 激情犯罪 ; 参考:《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摘要】: “激情犯罪”(crime by passion)是行为人在外界重大刺激所造成的强烈而短暂的消极激情支配下实施的爆发性、冲动性的犯罪行为,具有行为状态的突发性、行为表象的公开性、意识状态的模糊性、行为后果的严重性等特征。激情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我们的理论研究还略显单薄,司法事务中亦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尝试从激情犯罪概念界定入手,研究激情犯罪生成的内外因双重诱发机制,并从犯罪预防、刑罚裁量和罪犯矫正三个层面对激情犯罪的防控工作提出了若干意见和建议。 本文除了导言和结语之外,主体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激情犯罪概念和特征介绍。 首先是对激情犯罪进行了准确的概念界定,分析了激情犯罪的显著特征;针对激情犯罪概念界定中的含混不清,又着重区分了三组概念:激情犯罪与一般预谋性犯罪、激情犯罪与情绪犯罪、激情犯罪与消极心境犯罪。 第二部分为激情犯罪生成机制分析。 激情犯罪人内在心理缺陷与所遭受的外界不良环境刺激的结合导致了激情犯罪的发生。激情犯罪人内在心理缺陷(集中表现为偏激狭隘的认知水平、消极的情绪情感品质、薄弱的意志力)是激情犯罪行为生成的主观依据,外界不良刺激则是激情犯罪行为生成的客观条件。再进一步来看,社会发展失衡、家庭和学校教育不当、不良文化的侵蚀则是诱发激情犯罪人内在心理缺陷的深层社会原因。 第三部分为激情犯罪防控机制研究。 对激情犯罪人的防控工作包括犯罪预防、刑罚裁量和罪犯矫正三大有机结合、不可或缺的板块。 鉴于激情犯罪内外因双重诱发机制,以及青少年激情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兼顾社会环境和个体心理两个层面开展犯罪防范工作,并对青少年采取特殊的防范措施;激情犯罪因情感的突出作用而有别于一般预谋性犯罪,对激情犯罪人减轻处罚符合罪刑相当基本原则的要求,也是社会防卫的客观需要;以激情犯罪人的易矫正性为契机,深入了解激情犯罪人的犯罪成因及行为背后难言的苦衷,以情动人,循序渐进,矫正其不良心理缺陷,使激情犯罪人改造效果呈现质的飞跃成为可能。
[Abstract]:"Passion Crime" (crime by passion) is an explosive and impulsive criminal act carried out by the acto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trong and short negative passion caused by the great external stimulation.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dden behavior and public behavior appearance. The fuzziness of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and the seriousness of the consequences of behavior. The crime of passion has serious social harmfulness, but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ur theoretical research is still weak, an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judicial affair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efine the concept of passion crime, studi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 of passion crime, and puts forward som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assion crime from three aspects: crime prevention, penalty discretion and criminal correction.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e main conten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rime of passion. First of all, it defines the concept of passion crime accurately, analyzes the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 of passion crime, and focuses on distinguishing three groups of concepts: passion crime and general premeditated crime, in view of the ambiguity in the definition of passion crime, and focuses on distinguishing three groups of concepts: passion crime and general premeditated crime. Crime of passion and crime of emotion, crime of passion and crime of negative mood. The second part is the analysis of the generating mechanism of the crime of passi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defects of the passion offender and the external unfavorable environment leads to the occurrence of the passion crime. The subjective basis for the creation of the crime of passion is the intrinsic psychological defects (concentrated in extreme and narrow cognitive level, negative emotional quality, weak willpower). The external bad stimulation is the objective condition of the crime of passion. Furthermore, the imbalance of social development, improper family and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erosion of bad culture are the deep social reasons that induce the inner psychological defects of the passionate criminals. The third part is the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crim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assionate criminals includes crime prevention, penalty discretion and criminal correction. In view of the dual inducing mechanism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rime of passion and the serious social harm of the crime of passion, we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individual psychology to carry out the crime prevention work, and take special preventive measures to the young people; The crime of passion is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premeditated crime because of the prominent role of emotion. The mitigation of punishment for the offender of passion accords with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rime and punishment, and it is also the objective need of social defense. By deeply understanding the causes of crime and the unspeakable difficulties behind the behavior, it is possible to correct its bad psychological defects by moving with emotion and gradually, so as to make it possible for the reform effect of the passionate offender to take on a qualitative leap.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雪平;忻淑芳;;关于激情犯罪认定的几点认识——药家鑫一案启示[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2 忻淑芳;马雪平;;对夏俊峰案的几点思考[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3 刘紫琪;宋文杰;;论激情犯罪的成立要件及处罚——以药家鑫案为视角[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刘霞;严晓;;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生成机理:环节、要素及序列加工[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吴彤;;村民选举中的贿选:生成机理与根除手段[J];民主与科学;2011年03期

6 刘黎明;;“和谐追逃”实证考量[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7 李霓;;应激性犯罪的定罪量刑——兼谈药家鑫案的定罪量刑[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曹坚;;金融犯罪刑事治理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J];犯罪研究;2011年03期

9 邱陵;;遏制腐败的另一种思路[J];中国经济快讯;2001年17期

10 王成敏;孔昭君;;供给视角的国民经济动员资源供给能力及特性研究[J];军事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永江;;青少年激情犯罪问题初探[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2 杨雷;刘剑明;席酉民;;DSS模型生成机理及模式探讨[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3 周仕勇;许忠淮;;1997年伽师强震群生成机理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4 徐俊青;李保山;;介孔分子筛的合成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与应用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王晓敏;闫小琴;刘旭光;许并社;;电子束照射和金属纳米微粒催化作用下非晶态碳生成纳米洋葱状富勒烯机理的研究[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6 于学兴;孙培廷;夏治发;;N_2O的生成机理及排放控制[A];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与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船舶机电分册)[C];2002年

7 黄志强;;试析企业社会资本及其生成机理[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8 黄风雷;仝毅;恽寿榕;;爆轰法纳米金刚石的制备与应用[A];2003年中国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于宏超;张士国;夏道宏;;烯烃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醇的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李友荣;刘安中;万晓丹;许瑞璋;;4辊轧机轴向力的生成机理及调控措施[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卷)[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琼瑜 尤胜利;激情犯罪不能泰然处之[N];检察日报;2008年

2 宋媛杰;激情犯罪的若干问题探析[N];天津政法报;2009年

3 安徽省中医院 王金山;激情犯罪毁灭一个家[N];健康报;2010年

4 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法律所副所长、法学博士 郭开元;谨防青少年沉迷网游致激情犯罪[N];人民法院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徐日丹;“李磊不属于激情犯罪”[N];检察日报;2010年

6 本报特约通讯员 杨存 解放军总直属队军事检察院检察长 高建国;如何才能远离激情犯罪[N];解放军报;2010年

7 旅法学者 杨年熙;“激情犯罪”之外的药家鑫案[N];东方早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王锋 本报实习生 冉旭 朱蓓丽;血案就在瞬间爆发[N];法制日报;2004年

9 贾媛媛;花季少年为何会“激情犯罪”?[N];桂林日报;2005年

10 章剑和;预防青少年“激情犯罪”迫在眉睫[N];中国妇女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维;焦炭流化床燃烧条件下氧化亚氮生成机理的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2 高群;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生成机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3 卢松泉;供应链核心企业生成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汤学俊;企业可持续成长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5 张运秋;深水畸形波的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赵洪伟;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条件模拟实验及探测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林建英;煤及煤岩显微组分热解、气化过程中氮的迁移机理[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8 朴明根;二元经济与我国金融风险防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王军;现代服务业骨干企业创新生成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10 徐如良;工业油罐喷射清洗、底泥生成机理及其资源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小娟;激情犯罪生成机理及其防控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2 谢亚平;论女性激情犯罪的生理学原因[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袁琳;激情犯罪与刑事责任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祁洁;对激情犯罪的法律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5 辛静;论激情犯罪[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杨从杰;激情犯罪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7 王娟;激情犯罪立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刘海明;煤热解过程中NOX前驱物生成机理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刘雷;药家鑫杀人案案例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华;作业成本法的生成机理及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108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108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a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