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玻璃体液化学成分含量改变与死亡时间关系的研究
本文选题:法医学 + 人玻璃体液 ; 参考:《四川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摘要】:死亡时间的推断(the estimation of the time since death)是法医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推断死亡时间亦是法医学尸体解剖要求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法医学者准确地推断出死亡时间,可以重建案件,对案件的侦破和审理有重要的价值。 当前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主要包括:根据尸冷推断死亡时间;根据超生反应(supravital reaction)推断死亡时间;根据死后死者胃肠内容物的消化情况推断死亡时间;根据DNA降解程度推断死亡时间;根据酶组织化学和组织学变化推断死亡时间;利用昆虫学知识推断死亡时间。 由于上述方法以半定量为主,主观性较强,因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而根据死后尸体体液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推断死亡时间以定量为主,客观性强,应用方便。人体体液主要包括血液、脑脊液、玻璃体液等。由于玻璃体在眼球中的特殊位置,尸体腐败和外界污染以及环境因素(温度除外)对其影响甚小,因此,玻璃体液的测定最为可靠,一直是法医病理学家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的: 1.测定健康人死后极短时间内眼球玻璃体液化学成分的含量,获得正常人玻璃体液的临床参考值。 2.用测定人死后玻璃体液化学成分含量来推断死亡时间,对多种化学指标进行分析,建立各自的回归方程,综合分析,提高可信度,使玻璃体液化学成分的测定能更广泛地应用于法医实践。 方法: 1.用日本产OLYMPUS AU5400自动生化仪测定玻璃体液中葡萄糖等化
[Abstract]:Estimating the time of death (the estimation of the time since death) is one of the core problems in forensic medicine, and inferring the time of death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to be solved by forensic autopsy. Forensic scholars infer the time of death accurately, can reconstruct the case, and have important value for the detection and trial of the case. The current methods of estimating the time of death include: inferring the time of death according to autopsy, estimating the time of death by (supravital reaction), inferring the time of death according to the diges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contents of dead person; The time of death was inferred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DNA degradation, the time of death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histochemistry and histology of enzyme, and the time of death was inferred by using entomological knowledge. Because the above method is semi-quantitative and subjective, its application is limited.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in postmortem body fluid, the time of death is mainly quantitative, objective and convenient to use. Body fluids mainly include blood, cerebrospinal fluid, glass fluid and so on. Because of the special position of vitreous body in the eyeball, corpses, external pol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except temperature) have little influence on it. Therefore, the determination of vitreous body fluid is the most reliable and has been one of the hot topics of forensic pathologists. Objective: 1. The contents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vitreous fluid of eyeball were determined in a very short time after death in healthy people, and the clinical reference value of normal human vitreous fluid was obtained. 2. 2. The death time was inferred by measuring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vitreous body fluid after death, and a variety of chemical indexes were analyzed, their regression equations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 reliability was improved b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o that the determination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vitreous body fluid can be more widely used in forensic practice. Methods: 1. Determination of glucose and glucose in vitreous body fluid by Auto-Biochemistry instrument of OLYMPUS AU5400 made in Japan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D9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小娟;;法医学尸检分析对医疗纠纷处理的意义[J];才智;2011年24期
2 张明阳;徐冬冬;王东林;谷振勇;;留学生法医学双语教学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年07期
3 张立岩;;上颌骨腭突骨折伴面颈部皮下气肿1例[J];法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4 钟华;;法医学鉴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5期
5 刘兆;;中日法医鉴定体制及法医学教育之比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李剑波;朱素敏;米粲;;外力打击兔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后血液及组织中ANP的变化及意义[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7 夏晴;王立新;范利华;;肢体肌肉功能评定研究进展[J];法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8 许心舒;王晓亮;蒋拥军;王慧君;;判别函数在法医学溺死诊断中的应用[J];热带医学杂志;2011年05期
9 李虹;张明忠;胡劲;李勇垒;向灵犀;;潜在血迹检验1例[J];刑事技术;2011年04期
10 王飞翔;夏文涛;;非典型性脂肪栓塞综合征漏诊致医疗纠纷1例[J];法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涛;贺世辉;郝生华;郝维兴;;残疾人肢体伤残评定的法医学探讨[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骞润宇;;1起杀人碎尸案的法医学现场勘查与分析[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位在久;;对12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法医学鉴定分析[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4 刘洛娜;;现代教育技术在《法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地位[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邹积敏;丁百林;;法医学物证在一起命案侦破工作中的成功运用[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一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孙波;但映红;肖苏琦;袁洪明;段兵;张晔;;对保外就医法医学审查程序规则的探讨[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张霁;侯一平;吴瑾;李英碧;廖林川;王玉芳;魏玉峰;;中国人群9号染色体10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及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8 黄瑞亭;;论法医学鉴定标准中儿童概念及其年龄界定[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9 于水深;;试析手功能评定标准的法医学价值[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李海燕;袁自闯;唐振亚;;广东省法医学DNA数据库的现状及思考[A];第二届全国法医DNA检验技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荣忠;美国法医学中的现代科技[N];人民公安报;2011年
2 叶红兵 记者 谢松;南昌市法医学会成立[N];南昌日报;2009年
3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高振会;环境法医学向我们走来[N];中国海洋报;2007年
4 陈继明;法医学家姜先华断记[N];科技日报;2003年
5 全国首批检察业务专家江苏省检察院主任法医师 顾晓生;命案法医学证据审查要点[N];检察日报;2008年
6 记者 王秋蓉;保护海洋环境 关注人类未来[N];中国海洋报;2008年
7 通讯员 曾勇 贾建长;教书育人卅二载 桃李神州誉自来[N];组织人事报;2008年
8 马竞邋曹天健;丛斌:让法医学与法学碰撞出耀眼火花[N];法制日报;2007年
9 杜文戈;从“鞋带上吊”质疑看个别律师知识缺陷[N];检察日报;2009年
10 邓新建;伍新尧:科研人生铸就法医学丰碑[N];法制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洪富;人死后玻璃体液化学成分含量改变与死亡时间关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冀强;Y染色体STR复合扩增及法医学可行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颜静;人类21号染色体新STR遗传标记的法医及医学遗传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戴浩霖;十个新的Y染色体STR的特性及复合扩增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袁万安;法医鱼类学种属鉴别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董建国;STR基因座嵌合引物复合扩增及其法医学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许铭炎;四川彝族、新疆维族HLA-B基因多态性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汕头大学;2004年
8 王旭东;线粒体DNA多态的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及其法医学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张更谦;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早期标记物及其差异基因筛选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吴敬杰;大鼠新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模型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玉环;中国古代法医学发展史及相关文献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07年
2 林经东;3个新的Y染色体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3 严辉;清代法医学文献整理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08年
4 张伟娟;法医DNA分析若干问题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刘莹;广西都安瑶族线粒体DNA控制区及Y-STR多态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陈瑶清;死后人玻璃体液化学成分规律性改变对推断死亡时间的法医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王永在;山西汉族和内蒙古蒙古族人DYS413多态性及其法医学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8 陈伟;重庆汉族、土家族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9 徐静涛;正常人短音听觉诱发电位反应阈与主观听阈之间关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10 贾振军;新的STR遗传标记及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的法医学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09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109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