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论我国刑事侦查模式的改革与完善

发布时间:2017-03-02 12:38

  本文关键词:转折与定位:侦查模式与中国侦查程序改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安徽大学》 2007年

论我国刑事侦查模式的改革与完善

李鸣  

【摘要】: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六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是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要通过和谐的法律制度来加以实现,依法治理的法治社会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入,民主法治的不断推进,我国现行侦查模式所具有的封闭性、非诉讼性和专权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保障人权的现代司法理念对侦查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与我国既定刑事侦查模式的矛盾日益凸显。另外,我国宪法、法律有关内容的修改也为侦查模式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 侦查模式是指行使控诉职能和辩护职能的主体在相互关系上所显现的状态。在人类与犯罪作斗争的发展史上,我国曾经出现过三种不同的侦查模式:神示主义侦查模式,由供到证侦查模式和由证到供侦查模式。纵观当今社会主要国家,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尽管其在具体的侦查模式上选择不同,但都基本体现了由证到供的人权保障思想。 我国现行的侦查模式具有“超职权主义”特色,不存在典型的“控诉、辩护、裁判”三方相互制衡的诉讼形态。这种侦查模式存在的弊端是:侦查权过大;侦查中缺少司法监督;侦查模式与审判模式存在机制冲突等等。这些弊端与我国侦查目的观没有清晰的定位有关,因为侦查目的观决定了侦查模式的类型。我国现行侦查目的观仅限于查明案情,其实际上还应有两大功能,一是程序上的功能,即为公诉和审判作准备的功能;二是人权保障方面和功能,即通过保障司法程序上的正当以实现人权保障的功能。 侦查模式并非各国“随意”选择的结果,而是与各国历史、法律、人文环境密切相关的,考虑到我国现阶段侦查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暴露的问题,在改革和完善我国侦查模式,必须坚持:“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实现公正与效率的统一”这一目标。 我国侦查模式的改革必须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必须考虑到法治的成本和国民心理承受能力因素,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国侦查模式的改革和完善应当是:树立刑事侦查模式回归诉讼的观念;构建控、辩、审三方组合的诉讼形态;利用司法权的权威和侦查相对方逐步增强的防御能力,共同发挥其在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调节作用,最终确立符合正当程序的侦查模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5.2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9
  • 引言9-11
  • 一、我国刑事侦查模式面临的挑战11-14
  • (一) 我国民主法治的不断推进对刑事侦查模式的影响11
  • (二) 保障人权的现代司法理念对侦查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1-12
  • (三) 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与我国既定刑事侦查模式的矛盾日益凸显12
  • (四) 我国宪法、法律的规定为侦查模式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12-14
  • 二、侦查模式的内涵及历史回顾14-17
  • (一) 侦查模式的内涵14-16
  • (二) 侦查模式的历史回顾16-17
  • 三、对我国现行侦查模式的评价与反思17-30
  • (一) 我国侦查模式的现状17-21
  • (二) 我国侦查模式的弊端21-25
  • (三) 对我国侦查目的观的评价与反思25-26
  • (四) 我国目前侦查模式的成因26-30
  • 四、侦查模式改革和完善的目标30-33
  • (一) 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并重30-31
  • (二) 公正和效率的统一31-33
  • 五、侦查模式改革面临的困境及改革必须考虑的因素33-36
  • (一) 我国侦查模式改革面临的困境33-34
  • (二) 侦查模式改革必须考虑到的因素34-36
  • 六、改革和完善我国侦查模式的建议36-46
  • (一) 改革现行刑事司法体制,调整侦查权的配置36-38
  • (二) 确立司法权对侦查权的控制38-41
  • (三) 扩大犯罪嫌疑人和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诉讼权利,保持控辩力量的适当平衡41-44
  • (四) 实行拘留、逮捕与审前羁押的分离,完善保释制度44-45
  • (五) 完善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45-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48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蔡杰,肖萍;我国侦查程序引入对抗制之必要性——对我国侦查模式的反思[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高德道;刑事诉讼构造新论[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3 张宏民;刑事诉讼侦查结构基本理论探析[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4 彭旭辉,陈晓雯;论刑事诉讼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护[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5 胡铭;侦查模式问题之比较与反思[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5期

    6 阳继宁;;对我国侦查程序的反思——佘祥林案有感[J];社会科学家;2006年S1期

    7 樊崇义,刘涛;无罪推定原则渗透下侦查程序之架构[J];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8 陈瑞华;刑事侦查构造之比较研究[J];政法论坛;1999年05期

    9 汪建成;刑事诉讼文化研讨[J];政法论坛;199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明;;判前羁押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2 徐彪;;刑事侦查正当程序论——兼从效益观的角度进行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陈结淼;;论侦查行为的法治化与侦查权的制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4 陈颖洲;李德贵;;论分权思想与近代西方宪政之建立[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5 陈宏光;;立法权概念的评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6 孙鹏;陈树森;;论意思自治——兼论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7 张娟;;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8 陈宏光;;行政权力的行政法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9 施鹏鹏;;论无罪推定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10 陈海平;;困境与进路:司法改革语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光骏;;论当前宪政制度下的独立行使检察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龚培华;秦新承;;检察环节律师辩护权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种松志;;论死刑复核的法律监督[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量刑监督制度研究课题组;沈新康;;和谐社会语境中量刑监督的实践与制度构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李泽明;陈晓东;;检察官遴选制度探微[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张云平;任海新;;完善自侦工作监督制约机制的思考[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乐绍光;周彬彬;;相对不起诉权监督机制探析[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张朝霞;贾晓文;;检察内部职权配置基础与路径研究[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杨柳青;邓立;;在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下完善刑事公诉权监督制约问题研究[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王煜;赵刚;;行政检察权刍议[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陈婧;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协作管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叶伟为;上海九段沙湿地资源的保护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银晓丹;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于大伟;我国转基因种子市场规制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学玲;刑事司法中职权配置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7 张洪梅;论我国侦查程序中辩护权之有效保障[D];河北大学;2009年

    8 张同祯;量能课税原则法律地位探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凌艳;我国知识产权滥用反垄断法规制的思考[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程味秋;两大法系刑事诉讼模式之比较[J];比较法研究;1997年02期

    2 左卫民,,王凌;中国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历程论纲[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3 胡铭;侦查模式问题之比较与反思[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5期

    4 陈卫东,郝银钟;我国公诉方式的结构性缺陷及其矫正[J];法学研究;2000年04期

    5 汪建成;论刑事诉讼中人权保护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外法学;1999年02期

    6 陈瑞华;刑事侦查构造之比较研究[J];政法论坛;1999年05期

    7 汪建成,王明达;刑事诉讼职能研究[J];政法论坛;2001年01期

    8 杨立新;侦查程序中的权利保障机制研究[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佑;史艳艳;;缺失与矫正:刑事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以犯罪嫌疑人为视角[J];理论界;2007年09期

    2 何军;;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以犯罪嫌疑人的主体地位为视角[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3 魏克强;;侦查程序中人本精神的构建[J];发展;2009年08期

    4 万毅;转折与定位:侦查模式与中国侦查程序改革[J];现代法学;2003年02期

    5 石坚;对我国侦查程序的反思及重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8期

    6 林淑芳;;试论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J];警官教育论坛;2006年01期

    7 孙长永;兰跃军;;论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人权保障的平衡[J];现代法学;2010年06期

    8 杨庆莉;从侦查模式谈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李长春,周冬平,张英洪;我国侦查程序的反思及其重构[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10 吴晓明;;我国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问题研究[J];中州学刊;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仲华;陈继才;;论侦查程序中律师作用的现实与实现[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张鲁生;张慧;;“严打”中人权保障若干问题的思考[A];“严打”政策法律问题研究[C];2002年

    3 潘昆;;略论检察工作中的人权保障[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朱穆之;;监狱人权保障是整个人权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A];中国监狱人权保障——全国监狱人权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辜仕梅;吴克云;;宋庆龄与人权保障[A];宋庆龄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6 苏玉轩;沈峥嵘;;我省监狱人权保障水平有新的提高[A];中国监狱人权保障——全国监狱人权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前言[A];中国监狱人权保障——全国监狱人权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阿地力江·阿布来提;;论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对象的范围问题——由一起杀人案引起的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董云虎;;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监狱工作,切实做好监狱人权保障[A];中国监狱人权保障——全国监狱人权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王明迪;;我国监狱人权保障的历史及发展[A];中国监狱人权保障——全国监狱人权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晔;[N];江苏法制报;2005年

    2 ;[N];人民日报;2005年

    3 陈光中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N];人民公安报;2003年

    5 郝宏奎;[N];人民公安报;2004年

    6 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副局长 李豫黔;[N];光明日报;2007年

    7 刘小妹;[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8 王彦钊;[N];检察日报;2005年

    9 陈卫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N];法制日报;2005年

    10 新华社记者 杨维汉 翟伟;[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生;侦查程序原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2 杨芳;平等原则在少数民族人权保障中的适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李菁菁;侦查程序诉讼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余捷;职务犯罪侦查模式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杨俊;宪政下的刑事法治[D];苏州大学;2010年

    6 赵倩;当代中国慈善组织与人权保障[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7 尹伟中;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护与伦理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谢佳宏;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屈新;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李明;在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之间[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鸣;论我国刑事侦查模式的改革与完善[D];安徽大学;2007年

    2 曾宪亚;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3 谷现海;论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D];郑州大学;2004年

    4 张伟;我国侦查程序中人权保障若干问题初探[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5 蒋云;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杨琳;论刑事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D];郑州大学;2006年

    7 徐辉;从律师辩护的视角论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杨云欣;我国司法审查制度的确立[D];吉林大学;2008年

    9 张海波;试论构建我国侦查程序中的司法审查制度[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孙海峰;论侦查程序价值的多元化及其整合[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本文关键词:转折与定位:侦查模式与中国侦查程序改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70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470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9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