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犯罪心理学的科学基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广三,杨厚瑞;计算机网络与犯罪[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凌诗,杨丽萍;生物复习课中图表应用的心理学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2 张旭东,李志,伍安春;农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及健康人格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3 杨能山;;论无意识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4 倪晓峰,贾献红;网络时代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04期
5 刘宁生;“计算机犯罪”对传统刑事法的冲击及对策[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梁钢;高校学生信息能力现状及培养新思路[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2年05期
7 栗克元,吴国胜,郝斌;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影响[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吕萌;论网络技术对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影响[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5期
9 但武刚;教育目的:培养现实活动的主体[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左岩;广告交际的多层面研究模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玉林;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机械化[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2 王斌;手球运动情境中直觉决策的实验研究与运动直觉理论的初步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方平;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发展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4 霍涌泉;意识心理世界的科学重建与发展前景[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杰;运动决策的描述性范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宇萍;网络犯罪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尹芳;重庆市主城区幼儿家庭亲子游戏现状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郝斌;论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3年
4 王晓力;1-3岁小儿语言发育迟缓筛查表北京市常模制订[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5 陈丽霞;网络媒介的意义建构功能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胡昆;现代之后的追问[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易丹妮;生活德育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蔡一军;跨国网络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朱秀杰;试论前苏联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两种理论倾向[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吴怀义;个性化阅读及其教学环境构建[D];西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波;;论犯罪测量量具及其标准化[J];犯罪研究;2011年02期
2 王伟;;农业环境类司法鉴定的若干问题分析[J];中国司法鉴定;2011年04期
3 汪浩;;浅析武汉教授“综合治理”的理论前提[J];犯罪研究;2011年04期
4 李波;;论多层面犯罪理论整合模型——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J];犯罪研究;2011年04期
5 鲍现宝;张纯兵;沈臻懿;;司法鉴定人自主判断权的理性思辨——以法医临床司法鉴定为视角[J];犯罪研究;2011年04期
6 杨江洪;;科协系统参与司法鉴定的优势[J];科协论坛;2006年03期
7 李晓娥;张晓明;;社会学视野中的社区矫正与社区矫正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9期
8 张保平;;犯罪对策效度论——衡量犯罪控制对策科学性的一个观察视角[J];法治研究;2011年08期
9 杨蓉;;浅议评估体系的建立对于促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的作用[J];价值工程;2011年18期
10 巢霞;;犯罪心理画像的科学性[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S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本报记者 芬子;恶性犯罪敲响“预防被害”警钟[N];华夏时报;2003年
2 临夏州禁毒办副主任 王国庆;浅议完善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科学性和长效机制[N];民族日报;2009年
3 张明江 陆永昌;应加强境外人员体检记录验证工作[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2年
4 黄龙;“墨镜、鸭舌帽”禁令的忧与喜[N];人民公安报;2002年
5 伍言 ;命案必破:公安机关的永恒追求[N];人民公安报;2005年
6 孙宝良;物证鉴定有了“准入证”[N];人民公安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李刚;在逃人员逃亡时会呈现怎样的心理嬗变[N];人民公安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郝斌;论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3年
2 蒋国军;论刑事鉴定结论的科学性怀疑[D];苏州大学;2008年
3 通木尔;论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完善[D];内蒙古大学;2008年
4 王志华;试论犯罪综合动因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568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556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