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地区之间经济交流日益紧密,人口流动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这股浪潮不仅波及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包括吉林省在内的传统地区人口流动也日益频繁。在此背景下,流动人口与流入地之间的互动关系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这对关系至少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流入地对流动人口的接纳、保障与支持,另一方面是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或阻碍。由此出发,本文尝试综合两方面因素来对吉林省流动人口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进行探讨。 研究首先厘清吉林省流动人口在人口属性结构、流迁原因、生存质量等方面的基本状况,勾勒出省内流动人口的总体特征;然后从三个方面把握了流动人口与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一,通过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感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把握在心理层面上,流入地各要素(主要是制度因素)对流动人口自身融入与发展的影响。第二,通过对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就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把握在经济层面上,流入地各要素对流动人口融入与发展的影响。第三,对省内流动人口之于吉林省经济发展的促进程度和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从而挖掘流动人口对流入地发展的反作用。研究运用的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多项Logit回归模型等,主要数据来源自《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吉林省数据库》、全国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吉林省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年鉴2012》等,数据资料准确权威,分析具有可验证性。 研究共包括七个章节,每章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主要对研究涉及的理论和相关研究进行总结、提炼、概括和评述。这些理论包括人口迁移理论、社会融入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等。文献研究为论文主体部分的实证分析提供铺垫和基础。 第三章为吉林省流动人口的现状分析。研究采用六普数据和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等国内权威数据,对吉林省流动人口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全面描述分析。研究发现,吉林省流动人口面临着劳动强度很高、生活娱乐活动单一;消费水平较低、恩格尔系数较高;社会保障严重缺失、潜在风险严峻;一系列婚姻家庭问题凸显等等。 第四章为吉林省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感知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比较了个体行动因素和流入地的制度因素对流入人口心理层面融入感知的影响作用。分析显示,个体的社区参与水平和人际交往状况影响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与此同时,户籍制度、子女入学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工作时间制度也对其社会融入感知有重要影响,这进一步验证了流入地对流入者的强烈影响。 第五章为吉林省流动人口的就业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运用多项逻辑回归模型探讨了省内流动人口的基本就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一方面,流动人口教育水平等个体因素影响其经济融入和职业成就,另一方面,性别歧视、户籍歧视是影响流动人口实现职业发展和经济融入的重要因素,这显示了当地社会制度文化对流动人口职业发展的影响。 第六章为吉林省流动人口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研究采用经济增长模型考察了流动人口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结论是:在影响路径上,流动人口通过改变当地生产要素配置,其教育水平的提升对当地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影响效果上,外省流动人口对省内经济发展呈现为正效应,但不同地区呈现效果差异显著。 第七章为讨论和对策建议,对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了进一步讨论和总结,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流动人口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性互动的对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7;D631.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天惠;刘盛和;;我国人口流动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2 詹玲;;农民工概念的理性思考[J];北方经济;2008年17期
3 董正平;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及其借鉴意义[J];北京社会科学;1998年03期
4 刘国亮;;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综述[J];产业经济评论;2004年02期
5 胡援成;;中国的二元经济和人口流动[J];当代财经;1993年07期
6 孙峰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2期
7 顾朝林,蔡建明,张伟,马清裕,陈振光,李王鸣,沈道齐;中国大中城市流动人口迁移规律研究[J];地理学报;1999年03期
8 张海鹰;社会转型时期农业人口流动与农村经济发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9 王春兰;丁金宏;杨上广;;大城市青年农民工的就业特征及存在的若干问题——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高国顺;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之一[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文杰;适应中国人口流动的财政政策优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王鹏;新经济增长理论与台湾经济增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孟艳俊;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状况的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
2775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775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