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民不服从——兼论群体性事件的解决思路
发布时间:2017-03-31 17:03
本文关键词:论公民不服从——兼论群体性事件的解决思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仅以政治手段化解危机的方式已不足以应对,有必要秉持政治性向法理性的转向,重新审视群体性事件的内涵和定位,寻找适合于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思路。"公民不服从"与群体性事件在特征上具有近似性,但因其概念、逻辑前提和理论基础植根于西方传统,在当下中国缺乏实现的条件。尽管如此,公民不服从与群体性事件都具有一定的法治意义以及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公民不服从"理论仍可为群体性事件的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一定的指引。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公民不服从 群体性事件 公民 不服从
【分类号】:D631.4
【正文快照】: 引言——基于群体性事件的发问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其作为一种社会转型中的现象逐步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之下。从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来看,对群体性事件概念界定有许多种,多数都在强调群体性事件具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以升,李清春;公民为什么遵守法律?(下)——评析西方学者关于公民守法理由的理论[J];法学评论;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永康;技术批判与马克思——一种实践哲学视野下的重新思考[J];江海学刊;2004年05期
2 侯国跃;;试论物权法基本原则的确定——兼评《物权法(草案)》的相关规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尹树广;宽恕的条件和界限——苦难意识、记忆理性和有限度的超越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黄显中;;伦理话语中的古希腊城邦——亚里士多德城邦理念的伦理解读[J];北方论丛;2006年03期
5 谢晖;论诠释法律的意义整合[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6 金生,
本文编号:279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79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