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涪陵区未成年人犯罪状况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1 15:43

  本文关键词:涪陵区未成年人犯罪状况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未成年人犯罪 犯罪状况 特点 原因 防控对策


【摘要】: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未成年人犯罪始终都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近些年来,未成年人刑事犯罪问题的研究逐渐进入理论界前沿范畴,2012年3月14日全国人大正式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第五编特别程序中专章规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此可谓实务界对理论界的遥相呼应。在此背景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实证调查无论是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防控还是对未成年人犯罪理论的发展都十分必要。笔者便是在涪陵区人民检察院实习的过程中,通过调查、搜集与未成年人犯罪相关的一线资料和素材来完成本文的写作。 本文主要采取案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对涪陵区2003-2011年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进行调查,所用数据是在该区公、检、法部门所做的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形成的,通报本地区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状况及其司法实践现状,分析其犯罪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当前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政策出发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防控有参考价值。 本文包括五部分,三万字左右。 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要说明研究的方法、目的、意义和思路,即通过对涪陵区2003-2011年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统计、分析,提出对控制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第二部分介绍涪陵区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包括未成年人犯罪的总体态势、犯罪类型基本规律和犯罪特点。涪陵区未成年人犯罪数量逐渐平稳,比重缓缓下降;犯罪类型比较集中,,犯罪形态多样化;犯罪主体文化程度偏低,农民和无业人员比例较大,低龄化趋势显现,结伙性特征非常突出,犯罪手段暴力化严重,出现成人化迹象,犯罪预谋较多但动机多随意性。 第三部分通过个案调查来分析未成年人的犯罪原因。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及未成年人自身因素。 第四部分是对涪陵区未成年人犯罪司法实践现状的分析,即侦查、检察、审判及行刑阶段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各种处理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五部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防控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包括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预防及司法机制。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预防主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来考虑,侧重于未然层面;而未成年人司法机制则侧重于已然层面,包含了司法理念、机构、制度和程序等。 第六部分则是本次实证调查所得出的结论,即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可控性。 造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这也使得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需要全社会长期共同的努力,构建严密的预防体系,消除可能诱发犯罪的因素,避无可避走上司法程序时,要着力解决好司法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完善司法机制,如此才能达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目的。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 犯罪状况 特点 原因 防控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3.5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9
  • 一、绪论9-11
  • (一) 研究的方法9
  • (二) 研究的目的9-10
  • (三) 研究的意义10
  • (四) 研究的思路10-11
  • 二、涪陵区未成年人犯罪基本状况分析11-27
  • (一) 涪陵区未成年人犯罪总体态势11-13
  • (二) 涪陵区未成年人犯罪类型基本规律分析13-19
  • (三) 涪陵区未成年人犯罪基本特点分析19-26
  • (四) 本章小结26-27
  • 三、涪陵区未成年人犯罪基本原因分析27-34
  • (一) 家庭环境的不理想27-29
  • (二) 学校教育中的缺陷29-30
  • (三) 社会环境的不良导向30-32
  • (四) 未成年人自身的原因32-34
  • 四、涪陵区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现状分析34-42
  • (一) 侦查阶段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情况分析34-35
  • (二) 检察阶段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情况分析35-38
  • (三) 审判阶段法院判决的情况分析38-40
  • (四) 未成年人再犯情况分析40-42
  • 五、未成年人犯罪防控对策思考42-54
  • (一) 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预防42-47
  • (二) 健全未成年人司法机制47-54
  • 六、结论——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可控性54-55
  • 参考文献55-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课题组;;2001-2006年厦门市未成年人犯罪状况——法院审判的视角[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03期

2 高维俭;;少年司法之社会人格调查报告制度论要[J];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03期



本文编号:6569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6569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a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