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海省大通县村官职务犯罪情况的调查
本文关键词:关于青海省大通县村官职务犯罪情况的调查
【摘要】:“村官”在我国主要是指以村委会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为主的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成员的特殊称谓。而我国自治意义上的“村官”出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立法上使其逐渐清晰化,并随着社会的发展,“村官”的范围也在不断的变化。根据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的统计,目前,我国的“村官”队伍人数已超过500多万人,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的“排头兵”。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社会经济稳步发展,村官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案件发生的越来越多,涉案金额也越来越大,有些案件严重的损害了村民集体的利益,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对农村社会基层政权的稳定造成了不利影响,甚至伴随着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村官职务犯罪使得基层干群关系加剧紧张,严重影响到党和国家各项农村政策的顺利落实,而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综观全国村官职务犯罪的形势是不容乐观的,造成这样严峻的形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村官主观上权力观和价值观没有正确的定位,也有从客观上相关政策的实施和配套制度的不到位。通过分析村官职务犯罪的特点及形成原因,结合预防与惩治相结合的刑事政策与原则,我们应当在坚持严厉打击村官职务犯罪的基础上,采取积极的侦防措施,在源头上净化村官职务犯罪滋生的土壤。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典型案例。通过对典型案例直观的了解村官职务犯罪。 第二部分:2001年至2010年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村官职务犯罪现状分析。根据2001年至2010年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检察机关反贪部门提供的资料,对该县2001年至2010年村官职务犯罪的犯罪类型、涉案金额、犯罪主体、犯罪形式、犯罪手段等进行分析,得出该地区村官职务犯罪呈现的特点,并结合目前我国村官职务犯罪对全国村官职务犯罪的整体形势作出分析。 第三部分: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村官职务犯罪的成因。在第一部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调研地的实际情况,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村官职务犯罪的成因。第一,主观上,权力观与价值观没有正确的定位,法律意识淡薄是村官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第二,客观上分析,农村政策的实施和配套制度的不到位也是村官职务犯罪频发的原因。 第四部分:村官职务犯罪的侦防对策。结合村官职务犯罪的特点及成因的分析,提出村官职务犯罪的侦防对策。
【关键词】:村官职务犯罪 特点 成因 侦防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17
【目录】:
- 内容摘要6-8
- Abstract8-11
- 引言11-14
- 一、村官职务犯罪典型案例14-16
- (一) 案情介绍14-15
- (二) 案例简析15-16
- 二、2006 年-2010 年青海省大通县村官职务犯罪现状分析16-21
- (一) 村官职务犯罪案件所占比例高17-18
- (二) 犯罪类型单一18
- (三) 涉案金额普遍较小18-19
- (四) 犯罪主体情况特殊19-20
- (五) 犯罪手段较为简单,科技含量不高20
- (六) 惠农政策和项目成为村官职务犯罪的高发领域20-21
- (七) 作案次数多,时间跨度长21
- 三、村官职务犯罪的成因分析21-26
- (一) 从主观上分析,权力观与价值观没有正确的定位,法律意识淡薄是村官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22-23
- (二) 从客观上分析,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各种制度的不到位等也是村官职务犯罪频发的原因23-26
- 四、村官职务犯罪的侦防对策26-32
- (一) 村官职务犯罪的侦查对策26-29
- (二) 村官职务犯罪的防范对策29-32
- 结语32-33
- 致谢33-34
- 参考文献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红兵;章虹;;论“村官”职务犯罪的刑事司法规制[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8期
2 高嵩;李波;;浅析当前“村官”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0年10期
3 余思洋;;当前“村官”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和对策——以江西省丰城市检察院查办案件为实例[J];法制与社会;2011年20期
4 蒋连舟;;论“村官”职务犯罪之治理[J];农业考古;2011年03期
5 朱子玲;;查办村官职务犯罪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3期
6 李宏玉;祝圣武;;村官职务犯罪的现状与立法评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7 唐建邦,胡兴仁;财务管理不严是村官职务犯罪的重要原因[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2年10期
8 黄坤;;当警惕“村官”职务犯罪[J];中国老区建设;2005年07期
9 汪丽红;孙磊;;“村官”职务犯罪新特点[J];党政干部文摘;2006年11期
10 王秀汉;;发挥四个作用 做到四个用心——静海县人民检察院积极开展预防村官职务犯罪工作[J];天津人大;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丹莹;;我市当前涉农职务犯罪新动向及原因分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2 骆江玲;;大学生村官制度在乡村的限度表达——以北京Z村的果农进修班为例[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李建明;;大学生村官综合信息服务为农民创业致富培育带头人[A];信息让生活更美好——江苏省通信行业信息化案例选编[C];2010年
4 丁英华;;职务犯罪与治理的博奕均衡问题[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桂军;;浅探大学生村官嵌入农村的困境与解决的途径[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6 胥志文;张林约;邓石生;;浅议新时期选拔培养村官的对策[A];陕西省农业科技与人才开发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赵刚;;职务犯罪立案逻辑初探[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8 凌静;;潮汕女村官参政过程、特点和困难研究[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9 曾庆美;;大学生村官成长与新农村基层领导力研究[A];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勐;;完善职务犯罪工作机制之构想[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宇峰 吴萌;村官职务犯罪案件发生的原因与对策[N];西部法制报;2010年
2 王永刚;浅析村官职务犯罪易发多发的原因及对策[N];吕梁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裴力;预防村官职务犯罪不能忽视[N];中国改革报;2010年
4 张伟 达选录 记者 李成龙;铜川王益检察院加强村官职务犯罪警示教育[N];西部法制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韩萍;青海村官腐败现象透视[N];法制日报;2009年
6 台建林 周少锋 陈涛;深挖村官涉地腐败根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崔洁 肖水金;南京六合:服务“公推直选”的台前幕后[N];检察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台建林 本报通讯员 周少锋 陈涛 通讯员 黄晓宁;村官涉“土”腐败多发呼唤专门立法提速[N];法制日报;2009年
9 苏静 本刊记者 孙歆平;潍坊预防村官职务犯罪有新招[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4年
10 吕伟强 宋君华;郑州管城 预防,让“村官”职务犯罪大幅下降[N];检察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继海;明代官吏职务犯罪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左德起;职务犯罪侦查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黄宪昱;职务型单位经济犯罪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李文生;清代职务犯罪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李燕兵;上市公司高管职务犯罪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刘西忠;大学生村干部政策体系建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王明高;中国预防和惩治贪官外逃模型与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8 张云鹏;刑事推定论[D];吉林大学;2007年
9 姜晓敏;略论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陈立军;西欧村庄共同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燕;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法律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林志宇;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控制模式[D];吉林大学;2010年
3 赵星;法德结合遏制职务犯罪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4 王璞;环境职务犯罪法律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5 李小燕;我国职务犯罪及预防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付海燕;职务犯罪量刑轻缓化控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翁连金;论防治职务犯罪的制度建设与完善[D];福州大学;2004年
8 李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职务犯罪的侦查与防范[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p躳,
本文编号:657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657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