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与美日海洋安全互动:进攻性现实主义视角
本文关键词: 印度 美国 海洋安全 借势战略 进攻性现实主义 出处:《国际安全研究》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尽管印度并非米尔斯海默所界定的大国,但并不妨碍印度在对外关系中采取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外交策略。从历史传统来看,印度主要采取借势战略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策略。借势战略之所以成为进攻性现实主义策略,不仅在于其为获取权力服务,还在于特别重视军事能力的准备与运用。通过审慎分析可以发现,借势战略的收益受诸多变量的影响,其中尤以地缘优劣、国家能力强弱、权力权重、国际制度、队友考量、目标或非目标等影响最为突出。印度与美日海洋安全互动正是其对进攻性现实主义借势战略策略的运用,在该借势战略框架中,印度为施动者,针对目标为中国,借势对象为美国、日本,收益目标包括安全、发展与权力,手段则重视军事能力的准备与扩张。正是基于借势战略,印度与美日的海洋安全互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尤其在推动印太地缘政治形态、共同应对中国的海洋"挑战"、多边联合军演制度化、军事装备与技术贸易等方面令人印象深刻。不过,根据借势战略收益的框架进行分析,印度与美日海洋安全互动的借势战略收益是复杂的,大致可以分为正向收益、不确定性收益和负向收益。于中国而言,对印度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策略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并做好相关防范。
[Abstract]:Although India is not a great country as defined by Mills, it does not prevent India from adopting an offensive and realistic diplomatic strategy in its foreign relations. India mainly adopts the offensive realism strategy of seizing the opportunity strategy. The reason why seizing the opportunity strategy becomes the offensive realism strategy lies not only in its servic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power. Through careful analysis, we can find that the benefits of seizing the opportunity strategy are affected by many variables, especially the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strength of national capacity, and the weight of power.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tional system, team-mate consideration, target or non-target is most prominen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dia and Japan is the use of offensive realism strategy to seize opportunity, which is in the framework of opportunity strategy. India is the operator, the target is China, and the target of opportunity is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The revenue targets include security, development and power, and the means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preparation and expansion of military capability. It is precisely based on the strategy of seizing the opportunity. The maritime security interaction between Ind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has made remarkable progress, especially in promoting the India-Pacific geopolitical pattern, jointly dealing with China's maritime "challenges," and institutionalizing multilateral joint military exercises. Trade in military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is impressive. Howev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ramework of the strategic benefits of seizing opportunities, the strategic gains from India's interaction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on maritime security are complex. It can be divided into positive return, uncertain return and negative return. For China, we should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India's offensive realism strategy and do a good job of prevention.
【作者单位】: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中国南亚学会;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印美日海洋安全合作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4BGJ017) 浙江师范大学重大项目“东非印度洋沿岸国家经济发展及与中国合作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4FZZX03Z)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15.5
【正文快照】: 05-0053-26尽管有学者认为,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1)但基于地缘政治基础上的现实政治作用仍然随处可见。在某种程度上,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冷战结束的时间里,学者不断地重复地理与地缘政治已经不重要,经济合作的力量已经超越了军事力量的论断,然而这是不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铁军;进攻性现实主义、防御性现实主义和新古典现实主义[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5期
2 赵银亮;进攻性现实主义的“非现实主义”逻辑——兼论美国东亚战略的困惑[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年01期
3 许嘉;进攻性现实主义的悲剧[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7期
4 李永成,张妍;进攻性现实主义视角下的大国权力—安全竞争[J];太平洋学报;2004年09期
5 李永成,张妍;进攻性现实主义视野下的大国权力—安全竞争[J];国际政治研究;2004年03期
6 王圣杰;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的泛滥与危害[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邹函奇;评析进攻性现实主义权力理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胡宗山,熊兴;进攻性现实主义的逻辑困境论析[J];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04期
9 余建军;悲观来源于何处?——进攻性现实主义的现实简化与权力逻辑[J];欧洲研究;2005年01期
10 王晓波;朱世龙;;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的困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美]罗伯特·卡普兰 孙西辉 编译;“进攻性现实主义”将引导美国未来?[N];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本报评论员 必娴;伊朗印度核问题的“双轨制”[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3 杨鸿玺 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美国中亚战略呈“螺旋式”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雪珥;一衣带水的历史宿命[N];中国经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培伟;美国的东亚平衡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邹函奇;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评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杰;对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朱世龙;理解进攻性现实主义:继承、超越、困境和启示[D];延边大学;2004年
5 刘世慧;进攻性现实主义权力观、安全观评析[D];苏州大学;2008年
6 邢轶非;国家间权力—安全竞争的机制分析:一种现实主义的理论视角[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7 苏若林;联盟管理的核心动力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邹桂英;小布什对华政策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解读[D];兰州大学;2007年
9 杨飞;评析米尔斯海默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本文编号:1473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473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