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合作:理解国际关系的一个视角
本文关键词: 合作 国际关系 不对称性 古诺模型 出处:《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国际关系中尽管存在着无法回避的冲突与竞争,但是在现实中不对称合作却是一种常态。不对称合作导致了合作收益分配中的不对称,使得弱势一方难以在权力竞争中提高自己的相对收益并改善实力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对不对称合作的原因及其可能结果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作者首先从元合作的概念出发,借助与合作相关的理论假说推导出合作中内生存在的不对称性,然后利用扩展的古诺模型展开分析。研究表明:如果弱势一方能够开展全方位的国际合作,那么多局合作收益的加总就可能使其达到最终提高自身国际地位的目的。由于大国常常要面对制衡的局面而无法像小国那样左右逢源地展开全面合作,从而给了小国通过多局不对称合作最终提升自身与大国实力对比地位的机会。因此在现实中,不对称合作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也可以成为理解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合作,包括不对称合作在内,不是一种没有冲突的状态,而是对潜在冲突的管理,也是一种博弈和竞争,一种更文明的竞争方式。更重要的是,即使是在不对称合作的情况下,小国也可能实现对大国的赶超,避免直接冲突,实现和平崛起。
[Abstract]:Although there are unavoidable conflicts and competition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symmetric cooperation is the norm in reality. Asymmetric cooperation leads to asymmetry in the distribution of cooperative benefits. It makes it difficult for the weak party to improve their relative profits and improve the power base in the power competition. This requires us to conduct a mor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asymmetric cooperation and its possible results. The author begins with the concept of meta-cooperation.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hypothesis related to cooperation, the inherent asymmetry in cooperation is deduced, and then the extended Cournot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it.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if the weak party can carry out all-rou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o the sum of the benefits of multi-bureau cooperation may lead to the ultimate goal of improving their international status.As the big countries often have to face the situation of checks and balances, they cannot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cooperation in the same way as small countries. This gives small countries the opportunity to enhance their position in comparison with the power of big countries through multi-bureau asymmetric cooperation, so in reality, asymmetric cooperation is not only entirely possible. Cooperation, including asymmetric cooperation, is not a conflict-free state, but the management of potential conflicts, as well as a game and competition. A more civilized way of competition. More importantly, even in the case of asymmetric cooperation, small countries may catch up with the great powers, avoid direct conflicts, and achieve a peaceful ris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分类号】:D80
【正文快照】: —导论.冲突与合作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两种极端状态。尽管传统的政治学和经济学都不否认合作的存在,但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冲突以及为了在冲突中取得优势而进行的竞争却是这两个学科的主要研究视角。国际关系中充满潜在的冲突和竞争,不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又表现出合作的有序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少安;韦倩;;合作行为与合作经济学: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戍杰;吴大远;;限定延伸职能,强化核心职能——斯密动力视角下国家职能的调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万江;;霍布斯丛林的真实模拟——秩序形成的另类逻辑[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3 张伟强;;奥尔森的国家起源理论[J];北方法学;2009年02期
4 宋智勇;段立平;;集体行动、政治权力与经济转型——奥尔森的经济思想及其对经济转型的启示[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孙日华;;法律解释的层次[J];边缘法学论坛;2009年02期
6 袁佩如;;亨廷顿的改革理论及对中国改革的启示——读亨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J];才智;2009年17期
7 丁一兵;;从发展中国家经验看政府经济责任的转换[J];长白学刊;2008年02期
8 向玉琼;;论地方政策供给意愿的形成与变更[J];长白学刊;2008年06期
9 卢现祥;朱巧玲;;论市场的上层组织及其功能[J];财经科学;2007年01期
10 卢现祥;;论强化市场型政府及其制度安排[J];财经科学;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汴京;谢作诗;;FDI流入改进中国政府质量了吗?——来自120个城市的经验证据[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施戍杰;;斯密动力、国家能力与晚清近代化受挫[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燕继荣;;构建民主和谐社会,需要投资社会资本[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和谐社会与治理机制”政府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4 钟高峥;;基于共容利益的旅游景区市场开发博弈探析——以湘西州为例[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志广;;财政社会学视野下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于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一个初步分析框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6 刘志广;;财政制度变革与现代国家的构建——关于国家治理模式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7 唐志军;王玉霞;谌莹;;经济学的“手”的理论及对中国改革的启示[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宇春;景维民;;中国转型期的投资效率与所有制结构:国家治理的视角[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左希迎;;新精英集团、国家制度能力与国家的军事效仿行为[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10 徐振宇;谢志华;;小农分户经营、市场范围扩展与农产品流通模式演化——另类农业产业化的村庄经验[A];中国商业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晓东;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3 彭彦强;基于行政权力分析的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孙青春;企业可持续创新的实现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郑慧;商会的经济学性质与集体行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曾水英;理解政治权力[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琳琳;城市化进程中农地使用权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付刚;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小妹;我国省部产学研平台建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一;沟通行为体、国内制度变迁与国际制度准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建峰;南通市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世尧;利益集团视角下改革的拖延与突破新探[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4 邢西敬;国际政治格局新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宋慧丽;行政伦理视角下防治公务人员产生商业贿赂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郑蔚;证券公司风险监控的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朱伟强;论合作理念在行政决策听证中的具体化[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张同雨;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绩效的制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田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权立法的变迁[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顾雯;邻避冲突及其治理[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黄少安;创建以“合作”为主线的新经济学[J];江海学刊;1997年05期
2 黄少安;韦倩;;合作行为与合作经济学: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02期
3 韦倩;;影响群体合作的因素:实验和田野调查的最新证据[J];经济学家;2009年11期
4 黄少安;经济学研究重心的转移与“合作”经济学构想——对创建“中国经济学”的思考[J];经济研究;2000年05期
5 黄少安,宫明波;论两主体情形下合作剩余的分配——以悬赏广告为例[J];经济研究;2003年12期
6 韦倩;;增强惩罚能力的若干社会机制与群体合作秩序的维持[J];经济研究;2009年10期
7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1年08期
8 黄少安;立足中国文化和现实创建“合作”的经济学[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岳;对21世纪初期国际关系若干重大问题的再认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王仁;;国际关系争与不争,和为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3 刘山;世界经济变化对未来国际关系的影响[J];国际问题研究;2000年01期
4 崔洪建;“人权与国际关系”中青年学者研讨会在京举行[J];国际问题研究;2000年04期
5 徐彪;《20年代的国际关系》教材分析[J];历史教学;2000年02期
6 丁冬汉;霸权与国际关系理念[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6期
7 梁靖;20世纪国际关系的结构变量[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8期
8 宋以敏;冷战体制后的国际关系与东亚[J];发展论坛;2000年09期
9 李旭东;论东北亚的“连结带”特点对本地区国际关系走势的影响[J];东疆学刊;2000年02期
10 孙学峰;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现状分析[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胥莉;;试论当前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冲突[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2 孙进己;;历史上国际关系的几种基本模式[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孙吉胜;;国际关系的语言转向与建构主义的发展研究:以语言游戏为例[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4 杨扬;;国际关系的信任理论:一种社会学解读——兼析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互信[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5 王晓秋;;19世纪东亚各国对外意识的比较[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6 俞新天;;国际关系中文化作用的理论探讨[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7 冯绍雷;;制度变迁与国际关系相关性问题的历史轨迹与功能机制——对中国改革与开放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解读[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8 王奎;;管理的精髓——有效沟通[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9 李增刚;;国际关系的双层博弈框架: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思路[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10 吴其胜;;国际关系中的跨层次研究[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马立明;新型国际关系拓宽大国合作空间[N];深圳特区报;2013年
2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邢悦;让国际关系走近民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华益文 国际问题专家;美国须适应国际关系“新常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4 郭隆隆;软国力竞争 国际关系中的新动向[N];光明日报;2000年
5 徐以骅 李毅 涂怡超;把宗教因素融入对国际关系的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中国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专家 张国庆;油价飙升改变国际关系[N];中国财经报;2008年
7 ;高科技是新国际关系的强硬支点[N];科技日报;2005年
8 刘朋 中国传媒大学公关舆情研究所;国际关系中的“理解”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权贤美 任娟 李金潼 南开大学国际关系系;西方国际关系学科知识体系(2001-2010)[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李少军;谈国关论文写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广成;从合作到冲突:国际关系的退化机制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2 杨筱;认同与国际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王骏;基于文本挖掘的国际关系网络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4 李朋;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美国政策研究(1784-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金良祥;创伤性事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叶青;伊斯兰教与后冷战时期中东国际关系中的双重认同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李渤;当代俄罗斯与印度关系研究——从民族心理特征角度[D];外交学院;2003年
8 宋秀琚;国际合作理论:批判与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俊;承认的战略[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10 董青岭;在冲突与合作之间:作为元理论的建构主义[D];外交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晓玲;国际关系中人的因素[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长春;生存与发展: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视角[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俊;论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因素[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东宁;文化与国际关系的相关性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琦;信息传播与国际关系建构[D];暨南大学;2006年
6 余彬;主体性国际关系批判[D];暨南大学;2006年
7 冯江;国际关系中的女性主义思潮[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胡德见;国际关系均势理论及其在冷战后的新发展[D];苏州大学;2007年
9 尹鑫鑫;国际关系中的心理学研究分析[D];外交学院;2012年
10 薄存冰;国际关系“被稳定”研究[D];青岛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76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476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