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机理和特点——兼谈对社会主义改革规律认识的来龙去脉
本文选题:体制改革 切入点:社会主义自我完善 出处:《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新内容、新亮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大支柱。我们应当把全面深化体制改革视为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一条重要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内涵是社会主义社会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和机制,通过自觉的改革,正确解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以及其他一切社会矛盾,实现制度创新,使自身不断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制度的优越性。它的制度基础是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本质。它的机制是这个制度新陈代谢功能及其施展进程。以此为基础,我们要坚持改革和自我完善的社会主义方向,不能搞私有化、自由化、崇西化,不能导致两极分化。
[Abstract]:Reform is the self-improvement of socialism. This is a new content and bright spot of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It is also one of the pillars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e should regard the overall deepening of the system reform as an important economic law of socialist self-improvement. Its basic connotation is that the socialist society can 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By its own strength and mechanism, Through conscious reform, we will correctly re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and productive forces, the superstructure and the economic base, and all other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bring about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so that we can constantly adapt ourselves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productive forces and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Give full play to the superiority of the system. Its institutional basis is to adhere to public ownership as the main body, to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 as the essence, its mechanism is the metabolic function of the system and its implementation process. We must adhere to the socialist direction of reform and self-improvement, and must not privatize, liberalize, and westernize, and not lead to polarization.
【作者单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经济伦理研究中心;河南省经济学会;
【分类号】:D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雪碧;为农服务好 农民就说社会主义改革好[J];探索与求是;2000年09期
2 吴潜涛,马先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对人们思想的影响[J];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02期
3 吴兆雪,杨海英;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对人们思想的影响[J];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04期
4 刘国英;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功经验与理论创新[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3期
5 刘慧 ,韩丹;从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所引发的思考[J];理论界;2001年05期
6 毕志印,彼石;论改革的普遍性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特殊性[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7 许淑贤;科学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6期
8 尹天五;试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经验[J];理论探索;2002年03期
9 孟燕;刘正利;;坚持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是社会主义改革成功的关键[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许雅范;中苏社会主义改革模式比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曜;;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纪念中国社会主义改革30年[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解决“信心”与“信任”问题的若干思考——关于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A];“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赵曜;;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纪念中国社会主义改革30年[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4 朱媛;;戈尔巴乔夫与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路径选择比较——执政党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与教训[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5 陈新汉;;马克思社会自我批判视阈中的中国社会主义改革[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6 朱晶;;社会主义改革与文艺的多重结构[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九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3年年会论文集[C];1993年
7 陈新汉;;哲学视域中的人民主体[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8 王青松;;社会资本主义[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9 张森林;;邓小平领导改革成功的基本经验与理论创新[A];回首50年 展望新世纪——吉林省纪念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1999年
10 范浩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处理好四大关系[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 杨双;国外社会主义改革的阻力[N];社会科学报;2006年
2 中共营口市委党校 张铁民;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历史必然性问题的思考[N];营口日报;2008年
3 陈友义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三中全会开启的农村社会主义改革[N];汕头日报;2008年
4 张铁民;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辉煌业绩[N];营口日报;2011年
5 重选祖;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N];内蒙古日报(汉);2001年
6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理论调研组;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N];重庆日报;2000年
7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原党委副书记 教授 刘书林;正确的导向 严密的论证 翔实的资料 巨大的影响[N];光明日报;2011年
8 ;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改革[N];北京日报;2011年
9 ;深切缅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教授 王怀超;中国改革的八条基本经验[N];北京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怀超;当代中国改革的认识轨迹[D];中共中央党校;199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晓慧;邓小平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李万银;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理论贡献之我见[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3 李宏;十年建设时期党对社会主义改革的探索及其历史经验[D];西北大学;2006年
4 陈彪;古巴社会主义改革初探[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兰慧;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6 娄银梅;社会主义改革中的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7 唐欣;越南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赵红;西方“第三条道路”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艳;论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09年
10 赵二龙;试论中国新时期的制度创新[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679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567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