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国—东盟三角关系析论
本文选题:三角关系 + 中美关系 ; 参考:《国际论坛》2017年06期
【摘要】:中国、美国和东盟是东南亚地区的三股主要力量,三者围绕相互交织的安全、政治和经济利益互动频繁,已经构成了深入互动的三角关系。本文运用三角关系理论,对中、美、东盟三者在安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互动情况进行了研究,探索了这组三角关系在不同领域的互动模式,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认为,不对称的权力分布、信任缺失以及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是三角关系演化的主要动力。
[Abstract]: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ASEAN are the three main forces in Southeast Asi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teraction among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ASEAN in the security, political and economic fields by using the triangular relationship theory, and explores the interaction patterns of this group of triangular relations in different fields. Asymmetric distribution of power, lack of trust and complex interests are the main driving forces for the evolution of triangular relations.
【作者单位】: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D814.1;D822.3;D8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臧运祜;20世纪前半期的中日美三角关系述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2 刘建林;中、美、俄三角关系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孔小惠,刘从德;试析中俄印三角关系[J];理论月刊;2005年02期
4 魏宁;王洪亮;;当今国际关系的重要特征:三角关系[J];理论学习;2006年02期
5 魏宁;;当今国际关系的重要特征:三角关系[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薛勇;;中印巴三角关系与中国的南亚政策[J];南亚研究季刊;2007年01期
7 唐永胜;;激活中俄欧三角关系[J];世界知识;2008年13期
8 田飞;美中俄——新的战略三角关系[J];今日东欧中亚;1995年06期
9 董武;冷战后的中俄美三角关系[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6年09期
10 刘士田;李志忠;;浅析冷战后三角关系的特点、类型与作用[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Ezra F. Vogel;;美中日三角关系(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张雪;;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建设与中美因素[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勤;;东盟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及东盟主要成员国间的双边关系[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4 高伟浓;;东盟国家对华友好协会与历届东盟中国友好大会探析[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韩方明;;东盟国家安全防卫政策特点与走向[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贺圣达;;东盟对华关系和政策:现状与未来[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7 李文;陈雅慧;;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全面改善及其原因[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立群;“三角关系”[N];解放日报;2007年
2 见习记者 王晓明;中俄印合作:不建战略三角,不针对第三方[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3 记者 陈文;“伊朗不是用来进行冒险的国家”[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4 王传军;东盟全力加强反恐合作[N];光明日报;2006年
5 王传军;美国东盟围绕“纪念峰会”的争执[N];光明日报;2007年
6 记者 唐群峰 邋通讯员 杜鹃 林智;李金早会见东盟青年公务员代表团[N];广西日报;2007年
7 蔡鹏鸿;美国缺席东盟会议并非缺席影响力[N];解放日报;2007年
8 孙广勇;“东盟40年与东盟国家发展”学术研讨会召开[N];人民日报;2007年
9 本报专稿 虞非凡;东盟在求同存异中迈向政治实体[N];世界报;2007年
10 张春邋马[F 宋t$;中国与东盟:四十年后看未来[N];文汇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玉渊;东盟决策模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潘维光;越南在东盟政治—安全合作中的参与研究:国家利益和国家身份的双重视角[D];复旦大学;2014年
3 甘振军;澳大利亚对东盟国家关系研究(1967-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奕平;依赖与抗争[D];暨南大学;2006年
5 徐善宝;建构共同利益:中国—东盟关系研究的新视角[D];暨南大学;2007年
6 孙俊华;美日韩安全三角[D];外交学院;2005年
7 赵乾坤;大国权力与地区规范[D];外交学院;2006年
8 韦红;东盟地区主义的发展与中国[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曾晓祥;冲突管理与东盟地区规范的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海滨;冷战后日本台海政策的演变[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Natalia Wood;“三个大国”俄罗斯—中国—美国:亚太地区的三角关系。是否留有第三方的空间?[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2 毕雅心;拉丁美洲区域发展中的中国因素研究:2001-2015[D];南京大学;2017年
3 谢俊才;从三角关系视角看中国—东盟—日本关系发展[D];暨南大学;2008年
4 温旭明;中美欧三角关系缘起及发展趋势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许淳凯;中美俄新三角关系对中国发展进程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曾璐;新世纪初中美俄安全三角关系探析[D];暨南大学;2002年
7 赵月峰;论冷战后的中美日战略三角关系[D];延边大学;2001年
8 卢克(Haykaz Nazlukhanyan);东南亚与美国和中国的非对称三角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朴秀英;冷战结束后中美日三角关系中的日本安全战略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10 王坤;美国战略东移背景下的中美日三角关系互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03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803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