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观演变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18-10-17 11:30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至今已历经五种社会形态:先由原始社会发展至奴隶社会,再发展至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是那些因素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是通过何种方式来影响的?这是许多理论家一直积极探讨的重大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发展的动力有过深入的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实践中提出了“非对抗性矛盾”动力观,他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矛盾,并提出此类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以温和的方式解决;斯大林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了“完全适合论”动力观,但是他否定了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思想无法解释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种种矛盾现象,容易把人民内部矛盾看成敌我矛盾,导致矛盾的激化。这一理论的失误给苏联人民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接力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探索出了“矛盾动力论”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提出了“改革动力论”、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提出了“创新动力论”、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提出了“和谐动力论”,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提出了“中国梦”动力论等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将全国各族人民的愿望集中在一起,实现自己的梦、国家的梦。习近平总书记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面对国内外发展新形势的变化,提出“四个全面”社会主义发展新战略。在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新时期,研究社会主义发展动力,把握动力的发展规律,对促进战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t has gone through five social forms: from primitive society to slave society, then to feudal society, capitalist society and socialist society. In the process of human social development, what factors are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n what way? This is a major theoretical issue that many theorists have been actively discussing. Marxist classic writers have explored the motive force of social development. Marx and Engels believed that the fundamental motive force for promoting social development was the basic social contradiction; Lenin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non-confrontational contradiction" in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he admitted that there were still contradictions under socialist conditions. Stalin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perfect fit theory" in the practice of building socialism. However, he denied the basic Marxist principle that basic social contradictions are the fundamental driving forc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thought cannot explain the existence of contradictions in socialist society, and it is easy to regard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 as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enemy and ourselves. Leading to the intensification of contradictions. The failure of this theory brought great losses to the Soviet people and the cause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In the great practice of leading the Chinese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explored the theory of the motive for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socie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Communists, represented by Mao Zedong, have explored the theory of "contradiction motive force", the Communist Party member represented by Deng Xiaoping has put forward "reform motive force theory",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member represented by Jiang Zemin has put forward "innovation motive force theory". The Communists, represented by Hu Jintao,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harmonious motivation." In the new period of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 the Communist Party represented by Xi Jinping has put forward the motive theory of socialist socie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mposed of "Chinese Dream" dynamic theory, which brings together the aspirations of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the country. Realize your dreams and your country's dreams. In the new period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put forward "four comprehensive" new strategies for socialist development in the face of changes in the new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e new period of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Chin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motive force of socialist development and grasp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motive for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y.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广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体系探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徐铭青;;科学的社会发展动力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张海燕;;延安理论工作者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讨[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02期

4 王春辉;;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动力学说初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5 巫贵均;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矛盾系统观[J];云南社会科学;1985年06期

6 徐伟新;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研究述评[J];党校科研信息;1988年30期

7 荣长海 ,靳方华;对社会发展动力的再认识[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6期

8 李文斌;社会发展动力网新构想[J];娄底师专学报;1989年01期

9 陈义友;从矛盾到改革:社会发展动力的演进[J];理论与改革;1994年08期

10 陈江丰;社会发展动力论研究近况[J];党校科研信息;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靳呈伟;;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对中国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探索[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李忠杰;把握好社会发展动力和平衡机制[N];湖北日报;2012年

2 记者 周萃;加大支持 切实增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动力[N];金融时报;2014年

3 李学军 姜海舟 胡长江 王瑶;激活村级经济社会发展动力[N];农民日报;2013年

4 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省社科联基地执笔 姜大仁;改革开放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新贡献[N];贵州日报;2009年

5 自治区党委常委 自治区副主席 潘逸阳;深化改革开放 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N];内蒙古日报(汉);2013年

6 尉菊廷;矛盾观下的和谐与和谐社会[N];西部时报;2010年

7 黑龙江大学 陈辉;新格局挑战社会制度构建[N];社会科学报;2008年

8 记者 卓九成 冯晓荣 李琼燕 王永锋 刘晓霞 王向华;出席省十一届政协二次会议政协委员进行专题讨论[N];陕西日报;2014年

9 日报通讯员 卫纲 黄国良 赖萍静;走生态立县路 绘富民强融图[N];柳州日报;2014年

10 矫海 姜永飞 邸文辉;富裕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强劲[N];齐齐哈尔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伟新;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D];中共中央党校;1988年

2 刘士文;创新实践社会发展动力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广元;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论及对中国的作用[D];新疆大学;2009年

2 李丽;社会发展动力系统观初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黄红煜;关于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姜作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汪舸;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观演变的历史考察[D];湘潭大学;2015年

6 陈欢;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的历史演变及启示[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7 杨雄英;试论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运行机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鸿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与当代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柳孟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动力观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2年

10 喻辉;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76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276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9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