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中日民间外交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2 07:28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后,受冷战和台湾当局的影响,中日关系处于不正常的状态,对此,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人民外交思想,通过中日两国人民的直接交流接触,从而改善中日两国政府间的关系。这种外交思想以及外交实践在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日建交后,中日外交呈现出官方与民间并举的现象,民间外交作为官方外交的补充,随着时代和世界格局的变化,在不断变化与发展中。学术界对民间外交的理解和侧重都各有不同,本文把民间外交定义为“不具有官方正式外交资格的民间组织、团体或个人,对其他国家基于本国利益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在某一领域为达成某种具体目的而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并与公共外交、文化外交进行区别辨析。通过回顾了周恩来总理的人民外交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强调了其为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所作出的努力。中日建交后,根据中日关系不同时期的变化,本文把中日民间外交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蜜月期”的中日民间外交(1978-1989年),“冲突与摩擦期”的中日民间外交(1990~2000年)以及21世纪以来的中日民间外交,每一时期的中日民间外交都通过其发展历程和相关外交实践,总结出相应的特点,从中可以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中日民间外交的主体日趋多元化,发展的规模和涉及的领域在不断扩大,但在外交实践中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同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受到当时的中日关系和两国政府不同程度的影响。民间外交是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产物,中日民间外交在经济、文化领域加强了中日两国的相互联系与合作,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政治紧张,对推动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然而,由于民间外交属于非官方外交,并不能取代官方外交的主导地位,尤其是近几年,中日民间外交在推动中日友好的进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通过相关数据可分析得出,无论是中日民间外交内部还是外部环境影响,都反映出了中日民间外交现存的一些问题。中日民间外交针对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要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还要思考如何在有限的范围内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和功效,成为官方外交的有力补充,推动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这也是保证未来中日民间外交良好发展的方向。
【图文】:

贸易逆差,直接投资,贸易额,毕业论文


逦延边大学硕士毕业论文逦逡逑(下同)增长13.邋9%。其中,出口邋549.邋0亿美元,增长16.邋3%;进口邋634.邋1逡逑亿美元,增长11.8%。贸易逆差85.2亿美元,,下降10.邋4%。”邋47—方面,从逡逑下面日本方面的数据可以看出,2008年以后的中日间贸易额并不是稳步逡逑增长的状态且有下降的趋势,而且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和其从中国进口的逡逑贸易差一直存在,尤其是近几年,日本的贸易逆差比较明显。逦?逡逑另一方面,根据中国方面的统计,2016年日本的对中直接投资约为逡逑31亿美元,比前年减少了邋3.邋1%邋(根据投资额公布值),对中国来说是第四逡逑位(第1位是新加坡,第二位是韩国,第三位是美国)。从数据中可以看逡逑出,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整体上处于变化中,近几年呈减少趋势。逡逑

舆情,中日,调查数据,单位


逦延边大学硕士毕业论文逦逡逑向对于普通民众的影响较深,因此,中日两国的国民感情受到严重影响。逡逑从下面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来,中日两国民众彼此的好感度与反感度是逡逑负相关的,在2013年时达到好感度最低,反感度最高,这之后有所缓和。逡逑但从总体上来说,中日两国相互间反感度较高,好感度较低。这表明了,逡逑中日民间即使在民间交流和推动民间友好关系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逡逑然而由于一些外部原因,中日两国民众之间的感情还是受到外部环境的逡逑影响,双方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认同,这就给中日民间外交中的文化交流带逡逑来很大的阻力,缺乏感情基础和认同感的交流活动很难取得实际成效。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822.2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高阳;;从利益到认同的艰难转变:解构中日和解的“结构性缺陷”[J];当代亚太;2017年06期

2 王欣;;中日经济合作关系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时代金融;2017年33期

3 李益斌;;中日舆情变化的影响因素——基于GMM模型[J];情报科学;2017年11期

4 储殷;;当代中国民间外交的错位及其解决思路[J];对外传播;2016年05期

5 吴怀中;;“安倍路线”下的日本与中日关系——兼论构建中日新型国家关系[J];日本学刊;2016年03期

6 娜仁其木格;;当前中日关系与民间交往的作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7 苏淑民;;全球化时代民间外交蓬勃发展的动因[J];学术交流;2015年01期

8 黄浩明;;中国民间外交的变化与对策研究[J];公共外交季刊;2014年03期

9 陈雪娇;;第四次太平洋会议日本民间外交活动研究——以日本太平洋问题调查会为中心[J];日本研究;2013年03期

10 姚胜旬;;中日民间外交特殊性研究——从池田大作现象到日本人在西南苗疆寻根考察[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韩光明;;公共外交与民间外交的特点分析[A];公共外交季刊2013春季号(总第13期)[C];2013年

2 柳媛;;民间外交与中日邦交正常化[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建平;;“人民外交”转向“民间外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张进山;;战后中日关系中的民间交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郑磊;日中友好七团体发展研究[D];外交学院;2016年

2 谢晶;21世纪初中日民间外交研究[D];外交学院;2015年

3 李文宇;中日民间外交的肇始[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维维;战后中日民间外交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5 姚刚苓;中日民间外交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李云峰;论21世纪的中日民间交往[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94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594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e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