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后冷战时期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安全合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6 19:13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着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持续40多年的冷战格局就此结束。冷战的结束使得国际体系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变更对国家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印(尼)澳安全合作是现代国际体系中两个中等强国安全合作关系的典范,安全合作的基础源于两国客观上存在威胁和主观上存在追求安全的恐惧。伴随着20世纪以来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人类所面临的威胁更多的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等跨越国界的非传统安全问题。非传统安全为国际关系提供了新的议题,也促使两国对国际安全有了新的认识和思维视角。后冷战时期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安全合作的演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了后冷战时期国际风云变幻下国际关系分化组合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对这一典型的安全合作内容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后冷战时期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安全合作为研究对象,从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分析视角出发,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等多种方法,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结合冷战后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国际大背景和两国维护周边安全利益诉求的现实国情,揭示两国安全合作的具体内容、合作形式、合作层次和合作领域,客观分析两国后冷战时期安全合作的主要因素并客观评价。本文内容从逻辑层次关系上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主题——后冷战时期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安全合作,说明了研究该主题的目的与意义;以冷战为分界线,比较全面地梳理了国内外有关后冷战时期印(尼)澳研究的学术概况;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高度概括了印尼与澳大利亚关系的历史及现状,为研究后冷战时期印尼-澳大利亚安全合作提供完整真实的历史背景。第二部分重点论述了后冷战时期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安全合作的具体内容。首先从两国的安全需要、区域形势的新变化与国际体系的新变革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后冷战时期印尼-澳大利亚开展安全合作的背景,说明了后冷战时期印(尼)澳安全合作始于内部国家安全需要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发展,内因与外因的交织贯穿整个安全过程。其次,主要以后冷战时期印(尼)澳签署的四件安全协定为蓝本,阐述了传统安全合作的四点具体内容,其中具体内容分别是两边建立磋商安全的协商机制、共建雅加达执法中心维护双边安全、开展高层次、多形式双边防务合作与扩展国防和安全合作范围。不断深化地两国安全合作,紧着历史年轮的转动,实现了共同努力、共同解决安全和防务挑战。最后,详细讲述了后冷战时期两国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合作领域内的合作内容。20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人类所面临的更多的是国际恐怖主义、金融危机等威胁经济、生态与社会安全的非传统问题,两国积极从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维护经济安全与开展人道主义援助等新思维、新视角,提升双边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治理能力,保障自身与国家和平稳定。第三部分为后冷战时期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安全合作的影响,主要从对双边国家安全需要、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周边地区及其对中国东南周边安全带来的一定消极影响等视角进行了剖析。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印(尼)澳安区合作关系与地区未来的走势进行探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834.2;D86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世达;;印美安全合作对印度战略自主传统的挑战[J];现代国际关系;2019年02期

2 肖军;;从《通讯兼容与安全协议》透视近期美印安全合作[J];南亚研究季刊;2019年02期

3 肖军;;从“主要防务伙伴”关系看新时期的美印安全合作[J];南亚研究季刊;2017年04期

4 王静;赵娟娟;;“丝绸之路经济带”下新疆在地区安全合作中的角色分析[J];智富时代;2016年S1期

5 鲁鹏;;论澳大利亚与印尼安全合作的制度化及其限度[J];战略决策研究;2019年03期

6 李庆四;何霁赠;;试析日韩安全合作关系新趋势——基于“复合同盟”理论视角[J];学术界;2017年11期

7 胡杰;;英日防务与安全合作——路径、动因与影响[J];国际观察;2017年06期

8 杨恕;王术森;;议题性质、威胁认知、共同利益与“可合作安全”[J];国际安全研究;2018年02期

9 高兰;;多边安全合作视野下日本“印太战略”的内涵、动因与影响[J];日本问题研究;2018年04期

10 庞敬然;;印度南海安全合作:动因、举措及前景[J];和平与发展;201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袁芳;;美印安全合作框架与中美印非均势外交平衡的重构[A];湖南省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共运史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志刚;国家间的安全合作与当代中国的安全追求[D];暨南大学;2005年

2 肖f^;权力、制度与文化[D];吉林大学;2006年

3 惠耕田;制度化安全合作:沟通行动的视角[D];外交学院;2007年

4 戴慧;地缘政治视角下上海合作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蔡劲松;美国对外军事援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群;“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亚地区安全与合作[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年

2 巩明慧;奥巴马政府美以安全合作调整、动因及影响[D];外交学院;2019年

3 田雅文;延续与变革:2010年以来的英国与欧盟防务安全合作[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

4 尹楠楠;东南亚安全合作机制碎片化原因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5 张宁;后冷战时期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安全合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6 戴晓庆;印度参与亚太多边安全合作的战略初探[D];外交学院;2018年

7 李玲;新形势下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合作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8 杨洋;冷战后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安全合作及其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9 唐俊;中国参与东盟地区论坛历程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10 武兵科;中南亚国家安全观与安全合作机制[D];兰州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299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6299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a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