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东盟地区公共外交: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学位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822.3;D814.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对公共外交的研究综述
二、国内外关于中国对东盟公共外交的研究综述
论文结构、方法与创新点
一、论文结构
二、研究方法
三、论文创新点
第一章 公共外交理论概述
第一节 公共外交的兴起与发展
一、加速的全球化进程是促进公共外交兴起的物质基础
二、公民社会的蓬勃发展是促进公共外交兴起的社会条件
三、信息化的有力支撑是促进公共外交兴起的技术因素
第二节 公共外交的内涵
一、公共外交的定义
二、公共外交的特征及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章 中国对东盟公共外交的实践与动因分析
第一节 中国对东盟公共外交的历史演变
一、古代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人文交流
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对东盟的公共外交实践
第二节 当前中国对东盟公共外交的主要形式
一、文化外交
二、传媒外交
三、公关外交
第三节 加强中国对东盟公共外交的动因分析
一、东盟对于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构建中国在东盟良好国家形象的必然需求
三、化解中国与东盟政治纠纷的有效策略
第三章 中国对东盟公共外交的不足与原因分析
第一节 中国对东盟公共外交存在的问题
一、外交政策制定不协调
二、外交主体相对单一
三、外交客体缺乏针对性
四、形式运用不够合理
第二节 中国对东盟公共外交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外交理念影响下中国公共外交自身的经验不足
二、对非政府组织的限制阻碍了它在东盟国家作用的发挥
三、中国对东盟公共外交中传媒与公关的“双弱”格局
第四章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加强中国对东盟公共外交的对策
第一节 改革公共外交机构设置
第二节 构建对东盟公共外交的多元主体
一、提升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对东盟公共外交中的参与度
二、发挥企业在中国对东盟公共外交中的主体作用
三、调动中国对东盟公共外交中的华人华侨资源
第三节 突出对东盟公共外交的客体针对性
一、横向:尊重东盟国别差异,具体国家具体分析
二、纵向:以重点社会群体为突破口
第四节 协调对东盟公共外交的多种形式
一、文化外交:增强在东盟地区的文化竞争力
二、传媒外交:提高对东盟的内容传播效率
三、公关外交:转变政府官员观念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谈东晨;钮维敢;;公共外交原理:基于建构主义视角的阐释[J];战略决策研究;2019年04期
2 唐小松;刘建华;;试析美国对越南公共外交[J];现代国际关系;2018年12期
3 王艳彬;;浅析新中国公共外交形式之演变[J];学理论;2019年01期
4 潘玥;;澳大利亚对印尼青年的公共外交及对中国的启示[J];南亚东南亚研究;2018年04期
5 富育红;;美国公共外交的反恐作用与局限[J];美国研究;2019年01期
6 崔戈;;美国对塞拉利昂的公共外交[J];美国研究;2019年01期
7 郭惠民;;音乐与公共外交:中美建交前后的一段“音乐外交”史实[J];国际公关;2019年02期
8 宋效峰;;新媒体在公共外交中的角色探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3期
9 陈婷;;新公共外交的内涵、特征及对我国外宣媒体的启示[J];青年记者;2019年12期
10 陈雪飞;;公共外交效果评估的能力建设[J];公共外交季刊;201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中意;国际化视野中的城市公共外交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2 廖宏斌;文化、利益与美国公共外交[D];外交学院;2005年
3 于朝晖;整合公共外交[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田丽;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6年
5 汲立立;战后英国文化外交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6 白若萌;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民主外交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7 皮凡倩;公共外交视阈下大型体育赛事对国家软实力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年
8 母耕源;外交沟通理论与实践初探[D];外交学院;2010年
9 曾琳智;音乐在公共外交中的运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10 岳文典;公共外交视阈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楠;友好城市在美国对华公共外交中的作用[D];外交学院;2019年
2 赵和平;中国对东盟地区公共外交: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
3 逄欣;“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对泰国的公共外交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4 Joyce Muangala Muan;国际关系与合作部在南非公共外交中的作用(2013-2018)[D];吉林大学;2019年
5 庄旭宁;哈萨克斯坦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的认知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6 卢慧琳;奥巴马政府对亚太地区公共外交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7 张家宁;印度侨务公共外交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8 付哲;冷战后韩国的公共外交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9 戴淑婷;韩国非政府行为体对华公共外交研究(2010-2018)[D];吉林大学;2019年
10 上官晓婧;地方政府推动侨务公共外交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35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835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