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习近平共享发展新理念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1 11:24
【摘要】:共享发展新理念是对于中国历史传统中共享思想的继承,也是对于西方公平正义思想及马克思主义的共享理念的继承与创新,共享发展新理念便具有推动发展的深刻实践价值。共享既是理想又是现实,是手段也是目的。共享发展新理念不仅赋予了人民民主新的内涵让更多社会成员享受到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也有助于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当今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经济,还是其他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发展的难题,这样的时期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新的发展理念来引导行动,坚持民之所向,共享的发展必然是最正确的选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将主动培养发展的理念自觉和提高问题意识结合起来认真学习和把握共享发展新理念的内在深意与规律,在践行理念的过程之中树立共享的信念。在继承历史传统、保持中国特色的基础之上打破已有的践行理念的常规思维,以世界的视野创新践行共享理念的方法和手段来更好的实现共享的发展。无论就其理念本身的内涵还是其运用与实践中价值,习近平共享发展新理念都具有作为研究的必要。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能够给予行动正确的方向保证的。共享发展新理念是习近平大量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共同作用而得出的创新理念,该新理念对于当下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在此研究的背景下,论文从共享发展新理念和怎样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角度出发,系统阐述了共享发展新理念的理论来源、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实践路径等内容,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在新的时代和新的发展状况下,如何有效的践行共享发展的新理念,才能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并共享到发展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中国一切实践的主题,而人的发展和彻底的解放是人类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限于对共享发展新理念的阐述同时结合人发展的规律和需要,用习近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最新的理论方向,以大量的发展数据为事实依据阐释共享发展新理念的科学性,共享发展新理念坚持人民至上体现了其非凡地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以及历史担当。深入挖掘习近平共享发展新理念在新时代对于人民民主的实现所赋予的新的时代意义,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丰富,对于共同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共产主义信仰的坚持的理论意义。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全体社会成员都应该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一员,共同建设才能共享发展的成果。共生共存是人类最早的存在方式,人类命运是共同一体的,没有共享发展新理念的学习,缺少共享发展新理念的践行,无论是中国梦还是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都会因缺乏理论的实践指导而失去实现的可能,因此共享发展新理念的实践意义值得探析。从理论来源到实践意义,论文全面而具体的阐释了习近平的共享发展新理念,在厘清理念具体内容的前提下将重点放至于实践路径的探究之上以此增加论文的实践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6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相关概念辨析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共享发展理念的研究现状
        (二) 国外共享发展理念的研究现状
    五、研究思路
    六、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归纳分析法
        (三) 比较分析法
    七、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第一章 习近平共享发展新理念的形成依据
    一、习近平共享发展新理念形成的理论依据
        (一) 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享发展思想的直接继承
        (二) 对十八大以前中央历届领导的共享理念的全面继承
        (三)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共享理念的传承与创新
        (四) 对西方公平正义思想的合理借鉴
    二、习近平共享发展新理念形成的历史依据
        (一) 对苏共长期执政后又垮台的教训警示
        (二) 对历史上两极分化的警觉
    三、习近平共享发展新理念形成的现实依据
        (一) 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二) 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满足人民现实诉求的需要
        (三) 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的需要
    四、习近平共享发展新理念形成的个人因素
        (一) 七年的知青岁月为其共享发展新理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 从陕北到中央的实践为其实干共建的思想形成提供了经验
第二章 习近平共享发展新理念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一、习近平共享发展新理念的主要内容
        (一) 共享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
        (二) 共享发展是全面的、全民的共享
        (三) 共享是共建的、渐进的共享
    二、习近平共享发展新理念的基本特征
        (一) 坚持人民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二) 坚持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三) 坚持过程性与结果性的统一
第三章 习近平共享发展新理念的实践路径
    一、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二、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重点加强民生建设
    四、推进精准扶贫打好扶贫攻坚之战
    五、坚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六、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共享发展环境
第四章 习近平共享发展新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习近平共享发展新理念的理论意义
        (一) 赋予了实现人民民主新的时代内涵
        (二) 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
        (三) 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和共同的价值准则
    二、习近平共享发展新理念的实践意义
        (一)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
        (二)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三) 对世界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国伟;董玮;;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范式、作用机制与实践路径[J];河南社会科学;2018年05期

2 王中伟;;审判工作践行群众路线的实践路径[J];新重庆;2013年12期

3 邢伟;曾志敏;;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时代需求和实践路径[J];中国经贸导刊;2017年33期

4 李心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年23期

5 潘楚琦;;共享发展理念下实现人人享有尊严的生活状态之实践路径[J];法制博览;2018年11期

6 吴家庆;吴志雄;;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机遇、挑战与路径[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7 季君丽;王华俊;;抓好基层党建的激励措施和实践路径[J];党政论坛;2018年06期

8 唐宇聪;李经天;;教育创新机制的理论建构及其实践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7年06期

9 潘信林;李润硕;;推进共享发展的实践路径[J];中国高新区;2017年15期

10 杨建锋;;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本伟;共建共享视域下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D];吉林大学;2017年

2 杨智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3 王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4 胡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汪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崔永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黄云峰;专业视域下教师课程领导力实践路径探寻[D];西南大学;2015年

8 李劲松;中国环境经济政策伦理及其实践路径[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孟宪彬;九年一贯制学校组织效能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10 钟洪亮;我国产能过剩治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2 程露露;习近平共享发展新理念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3 彭丹;新时期党政干部容错实践路径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8年

4 张雷;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中心内容与实践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5 尹立军;仪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践路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6 朱海燕;党的群众路线的当代实践路径[D];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17年

7 李勇;生态理想主义的理论范式、实践路径和逻辑限度[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7年

8 柯长城;我国公务员专业化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付成林;新时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10 许凤鸣;思想政治教育预防腐败的价值及实践路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365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8365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b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