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新时代我国公众生态民主参与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8 10:51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在生态环境领域具体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环境质量需要与环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面对我国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未从根本上扭转的客观现实,如何改革政府环境治理模式、促进公众生态民主参与是缓解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内容之一。生态民主参与是指公众在充分满足环境信息的需求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通过环境听证、环境信访和环境协商等多种渠道或形式参与环境决策、环境治理和环境监督等,表达环境利益诉求,推动环境有效治理。推动公众生态民主参与对于深化我国民主政治改革、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和推进政治生态治理模式创新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民主政治改革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迈入进阶段,为公众生态民主参与奠定了重要基础。国家在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扩宽公众环境参与渠道、建立环境治理制度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由于受公众环境意识与知识结构困境、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职能转变不到位、环境信息公开程度有限和环境社会组织能力薄弱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公众生态民主参与仍然存在公众主体性地位发挥有限、... 

【文章来源】:江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新时代我国公众生态民主参与路径研究


本文的研究思路

公众,环境状况,调查结果


政府单一主导的生态治理模式会带来公众对周边的环境状况关注度不高、参与实践层次偏低、参与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在这种模式下,治理权力相对集中,责任也相对集中,公众过于依赖政府,对于暂时和自己利益无关的环境问题关注度不高,从图3.1中可以看出,54.55%的无锡市公众偶尔才会关注周边的环境状况,仅有14.29%公众非常关注,还有6.49%的公众毫不关注;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宣传倡议活动并不缺乏,媒体也把“美丽中国”、“节能环保”等作为报道的主题,但是这种活动仅仅只能从浅层次上影响群众的环境观,无法真正让群众参与到环境决策、环境监督、环境管理之中,环境治理的任务依然落在了政府的头上;我国已有参与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制约了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根据法律规定,公众可以通过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参与生态治理。但是,该规定不具有强制性,使得公众生态民主参与具有不稳定性,再加上参与程序不明确,信息反馈缺乏监督,公众意见的受理和处理程序比较繁琐复杂使得公众参与盲目低效,参与信心减退。当公众发现环境问题影响到自己的利益,甚至会以“散步”、“游行”等非理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从而引发不同程度环境冲突,阻碍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进程。3.2.2 公众生态环境权利与责任意识发展不均衡

对比图,公众,环境保护,调查结果


环境保护部2013年发布的《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公众环境意识呈现“认同度高、知晓度低、践行度不够”的状态,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认同度、知晓度、践行度分别为74.8%、48.2%和60.1%。这一现状说明,我国公众积极要求获得环境权利,环境权利意识不断提高,但并没有形成与之相应环境义务意识。公众在某种程度上没有意识到自己既是环境保护的受益者也是环境保护的践行者,对于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和自身的责任定位一知半解,无法承担起自身在环境保护中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履行的义务。从图3.2我们可以看出,81.82%的无锡公众认为自己具有环境参与权,但是对比图3.3,35.06%的公众完全没参加过环保活动,可见,有一部分公众一方面要求得到权利,另一方面又完全没有通过实践来践行自己的环保责任。另外,我国公众在对待环境问题上,呈现出“私民”的特点,大多数民众以个人取向为主导,其环境言论和行为以关注和满足个人或小群体的利益为主要目的①,甚至有的“私民”为了个人私利,采取与环境保护相悖的行为选择,把环境负担、环境风险、环境损害转移给了别人。例如在2014年的杭州余杭垃圾焚烧发电厂建造中,当地公众也明白垃圾焚烧发电厂修建是为了处理杭州生活垃圾,保证居民正常生活,但是部分公众虽然支持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立,但不同意将其建立在家门口,不愿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反对该厂的建立。图3.3:公众环保活动参与情况的调查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J]. 习近平.  奋斗. 2019(03)
[2]购买服务背景下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嵌入:行为过程、负面效应及优化路径[J]. 吉鹏.  求实. 2019(01)
[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J]. 穆艳杰,魏恒.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4]当代西方生态民主的主体扩展及其逻辑[J]. 佟德志,郭瑞雁.  社会科学研究. 2019(01)
[5]论绿色发展理念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引导——以公众参与制度为例的剖析[J]. 魏胜强.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9(02)
[6]激发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J]. 陈燕.  人民论坛. 2018(35)
[7]生态文明建设呼唤多元共治[J]. 张蕴.  人民论坛. 2018(35)
[8]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合法化路径与策略——基于北京市一个草根社会组织的个案研究[J]. 王杨.  中州学刊. 2018(12)
[9]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J]. 李干杰.  中国生态文明. 2018(06)
[10]环境权实践与理论的新发展[J]. 蔡守秋.  学术月刊. 2018(11)

博士论文
[1]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 胡凌艳.华侨大学 2016
[2]《资本论》蕴含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陈雪峰.辽宁大学 2016
[3]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研究[D]. 王越.大连理工大学 2015
[4]环境正义与中国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研究[D]. 郭琰.武汉大学 2014
[5]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研究[D]. 卓光俊.重庆大学 2012
[6]基于环境正义导向的政府回应论[D]. 密佳音.吉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当代中国治理模式的变迁[D]. 王思远.上海交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23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023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7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