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槿惠政府对中美对冲战略分析
本文关键词:朴槿惠政府对中美对冲战略分析
【摘要】: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亚太地区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地区。韩国朴槿惠政府就职以来,继续采用对冲战略应对中美在东北亚的博弈,在保持韩美同盟主轴的同时,发展与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扩大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与地位。对中美实施对冲战略基于韩国的地缘政治、对中美两国各有侧重的战略需求、韩国领导人的个人倾向等因素。从根本上说,韩国的安全和发展离不开中美两国,其实施的对中美对冲战略实质上是对中美两国的“双追随”战略。面对中美两国在东北亚的竞争,韩国也在寻求与中美双边关系的平衡,韩国提出试图做中美之间和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平衡者,即是其对中美对冲战略引申出来的更高层次的外交战略目标。中国理解韩国实施针对中美的对冲战略,这种战略也为中韩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推动了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韩国 对冲战略 中美竞争与合作 双追随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31.26;D822.37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6
- 0.1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9-11
- 0.1.1 选题的背景9-10
- 0.1.2 选题的目的意义10-11
- 0.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11-13
- 0.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0.2.2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0.3 本文的创新点难点和研究方法13-16
- 0.3.1 本文的创新点难点13-14
- 0.3.2 本文的研究方法14-16
- 1. 国际关系中的对冲战略分析16-20
- 1.1 对冲战略的来源16
- 1.1.1 金融学的概念16
- 1.1.2 国际关系学里的概念16
- 1.2 对冲战略的概念16-17
- 1.2.1 对冲战略的内涵16-17
- 1.2.2 对冲战略的分类17
- 1.2.3 对冲战略的特点17
- 1.3 对冲战略的评价17-20
- 1.3.1 对冲战略实施的双重作用18
- 1.3.2 对冲战略实施的重要保证18-20
- 2. 朴槿惠政府对中美对冲战略主要内容20-28
- 2.1 朴槿惠政府对中美对冲战略主要内容20-23
- 2.1.1 同样注重提升韩美、韩中双边关系20-21
- 2.1.2 在中美之间战略均衡21-22
- 2.1.3 推动构建东北亚区域合作框架22-23
- 2.2 朴槿惠政府对中美实施对冲战略的基本动因23-26
- 2.2.1 维护韩国战略利益的重要手段24
- 2.2.2 应对中美两国在东北亚的外交互动24-25
- 2.2.3 对中美两国存在不同领域的需求25-26
- 2.3 朴槿惠政府对中美实施对冲战略的案例分析26-28
- 2.3.1 TPP与中韩自贸区建设26-28
- 3. 朴槿惠政府对中美实施对冲战略的影响28-39
- 3.1 朴槿惠政府对中美实施对冲战略的影响28-32
- 3.1.1 中韩关系获得突破式进展28-30
- 3.1.2 韩美同盟发展到新阶段30-31
- 3.1.3 对冲战略成为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第三方因素31-32
- 3.2 中国对朴槿惠政府对中美实施对冲战略的评估32-34
- 3.2.1 中国充分理解朴槿惠政府对中美实施对冲战略32-33
- 3.2.2 朴槿惠政府对中美实施对冲战略同样给中韩关系发展提供机遇33-34
- 3.2.3 韩国是中国实施“伙伴”外交的重要伙伴34
- 3.3 朴槿惠政府对中美实施对冲战略背景下的中韩关系发展34-39
- 3.3.1 在“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下推进中韩关系发展34-35
- 3.3.2 促进中韩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35-37
- 3.3.3 妥善解决中韩双方关系发展的主要分歧37
- 3.3.4 妥善处理中韩双方关系中的美国因素37-39
- 结束语:朴槿惠政府对中美对冲战略的几点思考39-41
- 参考文献41-43
- 致谢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韩交流年大使专访[J];当代韩国;2007年01期
2 冀边 ,晓桐;中韩建交秘闻[J];国际新闻界;1992年05期
3 季崇威;;中韩建交促进东北亚的和平、稳定、合作和发展[J];亚太研究;1992年05期
4 ;加强中韩合作 促进东亚繁荣[J];当代韩国;1994年04期
5 孙伟;;蓬勃发展的中韩经济关系[J];群言;1994年05期
6 吴德烈;中韩经贸关系现状[J];当代亚太;1997年04期
7 门洪华,刘倩;中韩建交五年来山东与韩国合作的回顾与评估[J];当代韩国;1997年03期
8 朱建平;古代中韩医药交流[J];当代韩国;1998年01期
9 ;第七次“中韩论坛”会议在汉城举行[J];当代韩国;1998年04期
10 詹小洪;;中韩互惠20年[J];新民周刊;2012年3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信哲;;关于中韩建交之际各自相关方关系的调整[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五辑)[C];2013年
2 ;陕西21人的论文在中韩论坛获奖[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3年第4期(总第96期)[C];2013年
3 杨剑龙;;中韩交流中上海、首尔都市文化之比较[A];都市文化研究(第1辑)——都市文化史:回顾与展望[C];2005年
4 刘佳;;中韩关于自主创新的比较及经验借鉴[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5 李虎;;从范畴演进特点看中韩两国传统哲学的异同[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五辑)[C];2013年
6 张东明;;浅析中韩二十年经贸合作进程及发展趋势[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四辑)[C];2013年
7 杨仕辉;吴哲;;美国对中韩彩电回应反倾销比较分析[A];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姜明辉;蔡敏;;中韩国际物流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分析[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毕大群;;中韩古代武举比较浅论[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10 钟晓兵;宫玲玲;;中韩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竞争分析[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箐文;中韩交流年系列大型活动在京启动[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记者 何建昆;2006中韩经济大论坛在京举行[N];科技日报;2006年
3 莽九晨 周之然;中韩政党研讨会举行[N];人民日报;2007年
4 记者 王宏宇;推动中韩经贸合作深入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记者 舒晋瑜;中韩文学论坛移师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王凡;中韩大学生交流绿色奥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7 驻京记者 沈尚;中韩举行第16次海运会谈[N];中国水运报;2008年
8 记者武文玲;“中韩青年防治沙漠化委员会”成立仪式在达旗举行[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9 杨霞清;中韩多媒体企业展开合作[N];计算机世界;2004年
10 ;中韩两国开通经贸合作网站[N];中国信息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惠景;中韩惯用语教学法及教材编写方案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梁银化;中韩青年受众对韩剧“孝”文化的接受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3 苗子瑜;中韩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李基元;中韩外资准入制度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朴恩U,
本文编号:6857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685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