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杜威逻辑思想述评

发布时间:2017-10-21 06:41

  本文关键词:杜威逻辑思想述评


  更多相关文章: 逻辑学 杜威 探究 科学方法


【摘要】: 杜威一生写过四本以逻辑为题的专著,他关于逻辑的表述又可散见于其千余篇论文中,罗素等逻辑学家对杜威逻辑学思想做出的持续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杜威逻辑思想有其时代影响。杜威逻辑思想中缺少形式化的内容,而杜威并不否认形式逻辑在理论形成和检验中的作用,他以对数学基础的讨论回应罗素的责难,并将逻辑学归于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融逻辑和科学方法于一体的探究理论。杜威对“去符号化”逻辑学取向的解释是一个不将形式和素材作区分的语言理论,这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预言了后来的分析哲学研究。本文将依托杜威的四本逻辑著作,围绕杜威与罗素等逻辑学家之间就逻辑、探究和真理所做的交流,考察杜威在思维、命题和科学方法三方面所持的观点,试图廓清杜威对逻辑学研究对象的选择,引介杜威的逻辑取向,并初步探讨杜威之于探究理论的贡献。 本文分为四章: 第一章,杜威对思维的解读。本章考察杜威的“实际思维”和他关于逻辑存在基质的观点,从中寻找杜威搁置形式思维的原因,并从杜威对亚氏逻辑学和弗雷格思维取向的评价展现杜威改造传统逻辑的理由。 第二章,杜威的命题取向。考察杜威对命题与判断二者所做的区分及其在词项与命题的关系方面所持的观点,说明命题取向是杜威逻辑思想与现代逻辑的主要分歧所在。本章将通过梳理杜威对其命题取向的语境诠释及其关于数学基础的论述,解读杜威为“去符号化”逻辑取向的辩护,本章还将介绍汤姆.伯克对杜威命题取向的评价,分析杜威语言逻辑思想的历史地位。本章是全文的重点。 第三章,杜威逻辑思想中的“科学方法”。本章在对“科学方法”的解读中认识杜威工具主义意义上的逻辑学,为了认识杜威逻辑取向与现代逻辑的分歧,本章还将比较皮尔斯与杜威二人关于“探究”的思考,探讨杜威之于探究理论的贡献。 第四章将总结前三章对杜威逻辑取向的考察结果,分析杜威逻辑取向的四个方面,就关于杜威逻辑思想的三个争议做出反思,并提出杜威逻辑思想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逻辑学 杜威 探究 科学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81-0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文献综述7-10
  • 引言10-12
  • 第1章 杜威对思维的解读12-19
  • 1.1 杜威对传统逻辑学的批判12-13
  • 1.2 逻辑学的存在基质13-15
  • 1.3 实际思维与形式思维15-17
  • 1.4 杜威提出的6条逻辑准则17-19
  • 第2章 杜威的命题取向19-30
  • 2.1 命题、判断与"有确保的可断言性"19-23
  • 2.2 汤姆·伯克对罗素、杜威之间命题分歧的评价23-24
  • 2.3 关于数学的基础24-26
  • 2.4 "去符号化"与语言理论26-30
  • 第3章 杜威逻辑思想中的"科学方法"30-35
  • 3.1 "科学方法"与逻辑学30-31
  • 3.2 归纳与演绎31-32
  • 3.3 杜威与皮尔斯关于探究方法的比较32-35
  • 第4章 杜威逻辑思想评析35-43
  • 4.1 杜威逻辑思想的价值35-38
  • 4.2 杜威逻辑思想不得重视的原因38-41
  • 4.3 杜威逻辑思想的不足41-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7
  • 后记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昭式;胡适“试验论理学”思想及其对逻辑学发展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吴允曾;批判杜威的“实验逻辑”[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56年02期

3 张存建;武庆荣;;杜威的命题取向[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张存建;;杜威的逻辑观[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期

5 张存建;;教育逻辑学研究对象的选择[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张存建;李睿红;;杜威的语境思想[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7 冯平;;价值判断的可证实性——杜威对逻辑实证主义反价值理论的批判[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陈慕泽;;逻辑的非形式转向[J];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张庆熊;实用主义被简单化和曲解的原因——解读皮尔士对杜威《逻辑理论研究》的书评及相关书信[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10 邹铁军;杜威认识论述评[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年05期



本文编号:1071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071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b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