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代的逻辑思维研究
本文关键词:安代的逻辑思维研究
【摘要】:本文以蒙古族非物质文化《安代》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逻辑思维分析。由导论、正文、总结、参考文献等四部分组成。 导论交代了安代的研究现状、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正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安代的概况;第二部分以医学、心理学及艺术方面来分析安代思维;第三部分从原始思维、数字思维、二元思维和三元思维等方面对安代的思维特点进行了简述。安代作为一种文化历史的现象,也是蒙古族的逻辑思维发展变化的体现。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11.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天鹏;;从原始狩猎巫仪主要元素看傩的史前遗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周良平;从汉字的发展过程看造字法[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3 何根海;大禹治水与龙蛇神话[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倪荫林;关于概念与其对象及定义的新见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周良平;从原始思维看《诗经》兴体诗的文化底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杨佳;周红安;杨汉麟;;西方儿童观的历史演进[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湛群;;《考工记》五行思想与传统工艺美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崔海洋;;从侗族传统生计看现代农业内涵的不确定性——黎平县双江乡黄岗村个案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6期
9 彭启福;宗教、迷信和科学的早期发展管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潘啸龙;;关于《九歌》二《湘》的神灵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红;;“非个人化”理论的“代神立言”界说[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凤才;;和谐发展: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3 杨孝军;;从徐州地区的自然灾害来看灾异思想融入汉画像石的进程[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何宏;;求解营养与健康关系的新途径——营养人类学[A];浙江省“营养、食品与健康”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7年
5 张野;赵东玉;;先秦“沉玉”风俗始末[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6 张开焱;;中国文化元编码的形成及其历史基础[A];东方丛刊(2000第4辑 总第三十四辑)[C];2000年
7 吴瑛霞;;和谐文化视阈下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A];中华民族复兴与民族哲学发展研究——2013年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年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60周年校庆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8 姚文放;;青年文化:当代审美文化批判[A];东方丛刊(2000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三辑)[C];2000年
9 孙逊;;卷首语[A];都市文化研究(第2辑)——都市、帝国与先知[C];2006年
10 张艳萍;;从思维模式与认知范型看《诗经》比兴的本质[A];诗经研究丛刊(第二十二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7 邵南征;社会道德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罗利群;人神交往中的教育[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张昆;渗透数学观念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军;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肖丽;黔东南《苗族古歌》“数字”原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涓;突厥语文学与汉语文学殉情故事人物变形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白洁;岁时节日中“旺火”习俗的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李霞;上党八音会的民俗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刘小双;先秦至六朝采摘诗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晓东;神话思维范式与科学思维范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林毓君;和谐之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林承亮;汉语颜色词“白”的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敦;壮族《麽经布洛陀》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78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178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