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谓词抽象和“弗雷格之谜”

发布时间:2017-11-16 13:15

  本文关键词:谓词抽象和“弗雷格之谜”


  更多相关文章: 弗雷格 相等 从言模态 从物模态 谓词抽象


【摘要】:弗雷格认为"相等"问题需要考虑涵义和意谓两个因素,这个问题包含相等的必然性、同一保真替换有效性和空词项三方面的问题。这些之所以成为问题,原因在于缺乏一个有效手段对"相等"的从言和从物形式进行区分,并误认为内涵和外延是截然对立的。引入谓词抽象,可以穿透内涵语境,把涵义和意谓衔接起来,对模态从言和从物形式进行区分,并刻画词项的不同指称方式,从而完成对"相等"问题的三方面考察。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由逻辑及其相关哲学问题研究”(13BZX06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15.1
【正文快照】: 一、弗雷格的“相等”难题弗雷格在《论涵义和意谓》中谈到了“相等”问题。主要讨论两种相等,一是名称的相等,二是句子的相等。该文章开篇写道:由于相等涉及许多问题……它是一种关系么?一种对象之间的关系?还是对象的名字或符号之间的关系?……a=a是先验有效的,根据康德,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泽洪;邓雄雁;;论模态谓词逻辑的“非指称”问题——基于自由逻辑的考察[J];哲学研究;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程;邱紫华;;不能不说的话:维特根斯坦与弗雷格、罗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霍书全;;关于条件句的蕴涵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王习胜;;道德悖论的消解路向——基于逻辑解悖角度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王端炜;张东升;;试论弗雷格的意义和意谓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5 梁义民;罗素关于专名涵义的摹状词理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喻敏;;证据学问题的语言哲学初步思考[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7 颜中军;;论间接语境同一替换失效疑难的解答——兼评弗雷格方案与罗素方案[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高山;;自然语言中同一性语句的逻辑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9 林凡杰;;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及其缺憾[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10 王灿;;叙事·语言·想象·建构——西方后现代主义视角中的历史及其书写[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燕京;;论弗雷格逻辑研究的基本路径[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吴彩强;;Intentionality等于Intensionality吗?[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3 王习胜;;论严格的指示词——从逻辑演进的视角看克里普克的观点与张家龙先生的辩护[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4 杜建国;;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到语境论[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5 刘振;田锋;;最佳解释推理对科学实在论的辩护[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6 张立娜;;语言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区分——专名与谓词[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7 张燕京;;从思想到真:弗雷格逻辑研究的基本路径[A];改革开放以来逻辑的历程——中国逻辑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文集(上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2 卓立;历史相对主义的脉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奚颖瑞;从“算术哲学”到“逻辑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陈静;语用认知视角下的指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赵炎峰;先秦名家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孙日华;裁判客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刘张华;大卫·刘易斯模态哲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黄嘉;天疆迷航[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骆传伟;专名的涵义与指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王栋;戴维森意义理论之镜中的语言与实在[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党姣;从指称角度回应科学理论的不可通约性[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惠;中国当代大众文化中的犬儒主义倾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振鲁;诠释学视域下柯林武德的问答逻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何永全;蒙古象棋对阵中的逻辑思维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梅杰吉;哲学是反对语言诱惑理智的一场战斗[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6 姜国敏;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的一种重释[D];复旦大学;2011年

7 王秋生;从判断返归前判断[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薛瑞;符号:在场的意识[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姣姣;弗雷格涵义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10 李国浩;蒯因本体论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锵,陈亚军;对弗雷格《论意义与所指》中“=”的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夏国军;论弗雷格的“涵义决定所指”原则[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年06期

3 叶清玲;;论弗雷格的涵义[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1期

4 颜中军;;论弗雷格对同一陈述疑难的解答[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叶闯;;弗雷格之谜和信念之谜的关联主义解决方案[J];哲学研究;2010年01期

6 M.比尼;陈波;中户川孝治;;弗雷格,他的逻辑和他的哲学——迈克·比尼访谈录[J];世界哲学;2010年02期

7 卢雁;;论弗雷格的思想[J];理论界;2010年07期

8 南丽琼;;弗雷格语词意义观反思[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9 周志荣;;弗雷格论意义与真[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朱建平;;弗雷格逻辑概念前后期的变化[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路;;弗雷格论思想和思想的普遍性[A];理有固然——纪念金岳霖先生百年诞辰[C];1995年

2 刘奋荣;;略论弗雷格和皮亚诺对数学基础的研究[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3 蒋运鹏;;弗雷格的“真”[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张燕;;弗雷格意义理论浅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5 王路;;弗雷格论概念和对象[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6 王学刚;;量词与字母[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7 毕富生;;弗雷格逻辑观中的“真”[A];改革开放以来逻辑的历程——中国逻辑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文集(上卷)[C];2009年

8 柴生秦;;论弗雷格的同一性难题[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9 张燕京;;论达米特对于弗雷格意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A];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迭格芬·弗罗斯达尔;周武;;分析哲学: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应当从事[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厦门大学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 庄朝晖;第一人称哲学与第三人称哲学并不排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刘新文;逻辑是什么?[N];东方早报;2013年

3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约翰·塞尔(John R.Searle);战胜怀疑论[N];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薄谋;新弗雷格算术的一致性和解释性[D];复旦大学;2011年

2 周允程;第一人称信念的哲学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先祥;浅析弗雷格对算术真问题的探讨及其意义[D];复旦大学;2009年

2 南丽琼;弗雷格的意义理论探讨[D];黑龙江大学;2009年

3 白静;弗雷格意义理论探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熊斌;弗雷格意义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张萍;试论弗雷格真理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姣姣;弗雷格涵义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7 赵向革;弗雷格逻辑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王慧;弗雷格的真之理论困境及其解决[D];山西大学;2012年

9 贺立维;论弗雷格的算术哲学[D];中南大学;2012年

10 任书建;浅析弗雷格的“真”概念—从实在论的观点看[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924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1924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5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