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枢轴命题理论及其对传统知识论的挑战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7-11-22 10:28

  本文关键词:枢轴命题理论及其对传统知识论的挑战与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枢轴命题 维特根斯坦 不可怀疑性 不可知性 不可确证性 语境性


【摘要】:枢轴命题是维特根斯坦在《论确定性》中提出的一类起基础作用、具有特殊特征的命题,其特征有:不可怀疑性、不可知性、不可确证性和语境性。枢轴命题理论明显地挑战传统知识论的智慧,其挑战表现在信念论、确证观和知道观上,并对当代知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研究枢轴命题理论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及其贡献。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哲学系;厦门大学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怀疑与确证》和《实验哲学》(2010221058、2012221003)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验知识论》(NCET-11-029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资助《对话与语境》(10YJC730001)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立项《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宗教对话理论研究(》2012B161)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常规课题重点项目《道德教育的实验哲学研究》(FJCGZZ12-003)
【分类号】:B81
【正文快照】: 维特根斯坦在其最后阶段的重要成果《论确定性》中,把一类特殊的命题用隐喻的方式命名为“枢轴命题”,“某些命题……好像……赖以转动的枢轴”(〔1〕,§341)①。这些命题的特殊作用及其特征是维特根斯坦在《论确定性》中反复阐明的问题,它们构成了我们思想的“脚手架”(〔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英瑾;;一个维特根斯坦主义者眼中的框架问题[J];逻辑学研究;2011年0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为民;;从否定命题看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2 徐为民;;维特根斯坦的负事实观[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3 徐为民;;维特根斯坦论原初命题的一种推理形式[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4 徐为民;;现代西方逻辑哲学中的否定思想述评[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5 张立娜;;“穷尽可能”的逻辑真理观的诞生——金岳霖的逻辑真理观[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夏梦;;逻辑真理的特点[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7 弓肇祥;;蕴涵与逻辑推断[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8 程仲棠;;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对逻辑的冲击[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9 赵晓聃;;规则遵循中的意义归因[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10 毕富生;;关于“逻辑真”的认识论思考[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韩林合;探寻维特根斯坦的永恒价值[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王希勇;《哲学研究》仍然是待解之谜[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扎拉嘎;关于逻辑平行律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李文;讲逻辑很有必要[N];人民日报;2011年

5 李文;中国无逻辑吗?[N];光明日报;2011年

6 江怡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维也纳学派的分析概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郭华;价值判断是不可证实的吗?[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楠;语言之外:论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形而上学[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2 孙华程;言说的逻辑与沉默之域[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荣立武;语言与逻辑——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4 李炳洲;安斯考姆《意向》导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阳;维特根斯坦、奎因与逻辑实证主义[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吉力;逻辑和哲学视野中的真之符合论[D];山西大学;2007年

7 郭向阳;现代专名指称理论初探[D];河南大学;2007年

8 王爱凤;从逻辑视野看罗素的真理观[D];山西大学;2008年

9 崔国军;试论奎因的意义理论[D];苏州大学;2009年

10 南丽琼;弗雷格的意义理论探讨[D];黑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14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214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d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