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词抽象:一种新型语言辖域装置
本文关键词:谓词抽象:一种新型语言辖域装置
【摘要】:自然语言歧义所产生的哲学问题在语言哲学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罗素的摹状词理论中包含着一种基于经典逻辑的语言辖域装置,它解决了"排中律失效"问题。作为一种基于量化模态逻辑的新型语言辖域装置,谓词抽象可以解决包括奎因的"指称晦暗语境"以及"信念之谜"在内的模态逻辑语境下的语言歧义问题。在问题的适用域上,谓词抽象优越于罗素的辖域装置。谓词抽象还有着广阔的哲学应用前景和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厦门大学哲学系;
【基金】:20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1YJC720044) 2011年度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项目(11FJPY06) 2009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2009B2051) 华侨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项目(08BS501)
【分类号】:B812
【正文快照】: 自然语言歧义所产生的哲学问题在语言哲学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罗素的“排中律失效”问题、奎因的“指称晦暗语境”(Referentially Opaque Context)问题以及近年来国内外学界热议的一个哲学问题——“信念之谜”(Belief Puzzle)[1-2]都是此类问题。罗素的摹状词理论中包含着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娜;魏燕侠;;国内模态逻辑哲学问题研究述评[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11期
2 蒉益民;;从弗雷格之谜及信念之谜看心灵内容与语义内容的关系[J];世界哲学;2006年06期
3 陈嘉明;;专名、摹状词与葛梯尔问题[J];世界哲学;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东;;论“信念之谜”作为一种认知悖论[J];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04期
2 吴新民;;哲学逻辑的时态命题与模态命题关系论析[J];人文杂志;2010年02期
3 王敏;韩秀萍;;论弗雷格的指称理论[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年04期
4 魏燕侠;;“逻辑”的四重根——评“逻辑可修正论”[J];哲学动态;2010年02期
5 蒉益民;;对克里普克本质主义的几点质疑[J];世界哲学;2007年05期
6 吴新民;;哲学逻辑的时态命题与模态命题关系论析[J];中州学刊;2010年02期
7 吕旭龙;;“葛梯尔问题”的实质与马克思主义知识观的回应[J];哲学动态;2011年03期
8 刘叶涛;张力锋;;国内专名与通名理论研究述评[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朱耀平;;葛梯尔问题的现象学解构——兼论胡塞尔《逻辑研究》在知识论上的突破[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家黎;教师信念的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聂大海;语言指称的同一性与必然性[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娜;克里普克的“信念之谜”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2 陈素艳;从极端实在论和温和实在论之争看模态逻辑本体论问题[D];山西大学;2009年
3 刘东;从“信念之谜”看专名意义之辩[D];燕山大学;2010年
4 李秋扬;俄语可能模态词语义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北海;模态逻辑与哲学[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张力锋;;论模态逻辑的合法性——对蒯因式模态词解读的批判考察[J];学术研究;2006年09期
3 张家龙;可能世界是什么?[J];哲学动态;2002年08期
4 王路;逻辑哲学研究述评(上)[J];哲学动态;2003年04期
5 蒉益民;空名问题的几种解答[J];世界哲学;2005年06期
6 弓肇祥;对模态和可能世界概念的哲学考察[J];哲学研究;1990年04期
7 刘新文;论可能世界的名字[J];哲学研究;2005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红;;浅析罗素的摹状词理论——从一个真命题谈起[J];现代哲学;2000年03期
2 张灏;;代罗素反驳唐纳南——论摹状词的指称性使用[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陈嘉明;;专名、摹状词与葛梯尔问题[J];世界哲学;2008年06期
4 张冬红;;对摹状词理论的思考[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崔文芊;黄海;;再谈罗素摹状词理论[J];中州学刊;2011年05期
6 游红军;;罗素摹状词理论的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6期
7 李国浩;;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浅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1期
8 王芳;;略论模态语境中指称的隐晦性问题[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9 王洪月;;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11期
10 胡素梅;;从罗素的“三大难题”到摹状词理论[J];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安民;;摹状词及其一般性[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2 周柏乔;;论表述[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家龙;;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述评[A];全国逻辑讨论会论文选集[C];1979年
4 季斌;;罗素的意义理论[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5 廖琳;龚启荣;;论罗素的逻辑主义[A];贵州制约逻辑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性逻辑系统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立娜;个体词的逻辑语义[D];清华大学;2007年
2 聂大海;语言指称的同一性与必然性[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勤;摹状词理论的历史、现状与未来[D];西南大学;2010年
2 鲁家铭;罗素摹状词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李娟;摹状词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佳一;名称描述理论和历史因果理论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符佳;克里普克专名指称理论述评[D];西南大学;2009年
6 余军成;克里普克的历史因果命名理论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7 杨兴杰;斯特劳森的摹状词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潇;现代摹状词研究的主要形态与基本特征[D];燕山大学;2008年
9 郎雅莉;从名称的演进看逻辑和哲学的融合[D];山西大学;2008年
10 魏静;罗素意义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623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262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