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的三次传入与汉传因明研究的逻辑转向
本文关键词:逻辑的三次传入与汉传因明研究的逻辑转向
【摘要】:逻辑的第三次传入导致了汉传因明研究的逻辑转向。比较和解读成为中国学者主要采用的两种研究模式。前者的研究焦点是三支式与三段法的同异性比较,主要结论是因明详密不如逻辑但独具特色。后者则对三支式赋予新的解释,形成的主流观点是:因明论式具有演绎兼归纳的特性。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资助项目:12&ZD110
【分类号】:B81-09
【正文快照】: 本文之“汉传因明”专指以玄奘译讲为开端、“二论”(即《因明正理门论》与《因明入正理论》)为原本、汉语为载体,主要传播于汉地的因明。所论对象仅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中国学者以西方逻辑为工具或参照系所进行的汉传因明研究。一、逻辑的三次传入与汉传因明研究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曾祥云;因明研究中的逻辑主义评析[J];佛学研究;1995年00期
2 沈海波;章太炎与因明学[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3 张学立;刘明明;;新近中国逻辑史研究的特点和趋势[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绪胜;;墨家:显学的式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武道房;对戴震批评朱熹理欲观的再认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尹兴国;浅论纵横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徐道彬;;徽州朴学成因的地域性解读——以戴震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李宝红;胡适与庄子研究[J];安徽史学;2004年05期
6 徐道彬;《说文段注》对戴震文字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徐道彬;;朱熹在徽州本土遭遇的尴尬[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徐道彬;;儒家经世与戴震的致用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刘成群;;“求真是”与新安理学、皖派考据学间的学术演变[J];北方论丛;2011年06期
10 刘明明;;推类逻辑:中国古代逻辑的原型(下)[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任秀玲;;“以形正名”与中医理论概念[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姚曼波;;孔子《春秋》及其“《春秋》大义”辩正——兼谈儒学的正本清源[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3 郝振楠;;文化整合思潮下秦人信仰成因探析[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4 王中江;;进化主义与中国近代的保守、渐进与激进[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5 赵利栋;;中国专制与专制主义的理论谱系:从戊戌到辛亥[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6 杨琥;;戊戌时期章太炎尊荀思想及其中西学术渊源[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7 张晴;;20世纪初的中国逻辑史研究[A];2007年现代逻辑与逻辑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晓翔;汉传因明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4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7 惠萍;严复与中国近代文学变革[D];河南大学;2011年
8 赵炎峰;先秦名家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赵洪武;技与道—中国传统技术话语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孙建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形成史研究(1899-1940)[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运元;章太炎与湖南省宪运动[D];湘潭大学;2010年
2 刘博;论维新时期的“群己和谐”思想[D];西北大学;2010年
3 孙计根;马克思主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方方;胡适的中国思想史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李正林;论章太炎的三重和谐思想[D];西北大学;2011年
6 沈韬;论清末民初的墨学研究(1895-1925)[D];西北大学;2011年
7 王金伟;中国逻辑的特殊性[D];河南大学;2011年
8 李能惠;崔清田先生中国逻辑史研究试析[D];河南大学;2011年
9 王宏光;《淮南子》逻辑思想探赜[D];南京大学;2011年
10 韩燕飞;抗战时期的南明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董志铁;;“扶义而动,推理而行”——引譬、援类再探讨[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孙中原;墨家逻辑产生与作用机理探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董志铁;言道、言事与援类引譬[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崔清田;逻辑与文化[J];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5 崔清田;推类:中国逻辑的主导推理类型[J];中州学刊;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伟宏;唐代因明学研究评介[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桑吉加;;汉、藏因明现状之比较研究[J];天府新论;2008年S2期
3 王景周;崔建英;;从实践思维看现代逻辑的发展[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陈慕泽;;逻辑的非形式转向[J];河池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中国第三届因明学术研讨会在西宁召开[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宋丽;;从认识论角度看汉传因明和墨学之异同[J];宜春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7 张晓翔;;第六届全国因明学术研讨会综述[J];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03期
8 曾祥云;在历史中解读 在解读中创新———评郑伟宏的两部因明新著[J];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01期
9 姚南强;百年来的中国因明学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5期
10 姚南强;因明的历史发展及其贡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伟宏;;陈大齐对汉传因明的卓越贡献——《因明大疏蠡测》评介[A];因明研究[C];1990年
2 郑伟宏;;汉传因明是解读印度新因明的钥匙[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3 姚南强;;略论慧沼的因明贡献[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4 ;绝学相期同发越,冥探正理报明时(前言)[A];因明新探——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3年
5 陈慕泽;;批判性思维与逻辑的非形式转向[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6 曹德铮;;因明演“有”[A];因明研究[C];1990年
7 姚南强;;藏传因明的逻辑论[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8 刘培育;;藏传因明概论[A];因明研究[C];1990年
9 虞愚;;因明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A];因明新探——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3年
10 刘培育;;因明三十四年[A];因明新探——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曾江;因明学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侯涛;汉传因明的因三相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2 张敏;古代汉传因明史述略论[D];燕山大学;2009年
3 刘纯;由因明谱系看其思想演变[D];燕山大学;2010年
4 刘石磊;藏汉佛教与因明[D];河北大学;2013年
5 苏友涛;从《正理门论》看陈那的因明体系[D];燕山大学;2010年
6 姜岩延;试论因明的论式[D];燕山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793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279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