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2016开学第一课3条观点_《山西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10 01:04

  本文关键词:艾耶尔逻辑学观点述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西大学》 2010年

艾耶尔逻辑学观点述评

李红辉  

【摘要】: 本文主要说明了艾耶尔在逻辑实证主义论方面的一些观点和对真理和或然性的一些观点。以及奎因、克里普克对他的两个教条的评判。 作为维也纳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艾耶尔主要受到了石里克和卡尔纳普的影响。尤其是在可证实性原则和对于综合命题和分析命题的两个区分上。艾耶尔的逻辑实证主义观点中,对于综合命题和分析命题的区分开始对艾耶尔的逻辑学观点的探讨。综合命题和分析命题的区分也是艾耶尔逻辑实证论的一个基石。在接下来的观点中着重于对于可证实性原则的强弱意义的研究,认为如果一个命题在经验之中得到证实,那么就说这个命题的强意义上是可证实的。如果在经验之上是这个命题成为或然得到,那就说这个命题在弱意义上是可证实的。阐述了确实的证实与部分的证实之间的区别,并且说明了为什么没有任何命题能够被确实的证实和确实的否定。以及一个命题是否在事实上有意义,如果一个命题当且仅当它表达可被经验确定的否定某个东西的时候,才被承认为事实上有意义的。艾耶尔还对可证实的做了区分,分为:(一)、实际的可证实性和原则的可证实性之间的区分。(二)、强可证实性和弱可证实性之间的区分。艾耶尔还考察了波普尔的证伪的原则。艾耶尔不同意把证伪原则作为考察意义的真假的标准。 讨论真理与必然性时候主要阐述了真理的有效的标准,然后从经验命题和假设命题等方面讨论了真理。艾耶尔认为经验的命题的效准不是纯粹形式的。我们说一个经验命题或者一个经验命题的系统是假的,是因为不能满足某种实质的标准,而不是在形式上有什么缺点。假设命题的真实地标准是从它们与用实物所表示的命题的关系之中得到的。除了纯粹用实物表示的命题之外,没有一个综合命题能在逻辑上不容怀疑,我们并不认为任何综合命题都可能纯粹用实物来表示。并且讨论了必然性和或然性。认为如果一个与命题相关的观察符合我们的期望,那么这个命题的真实性就会被肯定。但是不会说那个命题已经被证明是绝对的有效,因为将来有一个观察来否定这个命题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但是我们可以说,这个命题的或然性被增加了。一个命题的或然性既取决于我们的观察的性质,也取决于我们合理性的概念。 在此之后,讲述了奎因和克里普克对于艾耶尔的两个教条的评判,也就是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之分,以及证实原则进行评论。奎因指出关于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区分理论是现代经验论者的一个非经验的教条。他首先把一般分析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逻辑真理,第二类是分析陈述,奎因对第二类分析陈述考察了“分析性”概念,这里要依赖一个和分析自身同样需要解释的“同义性”概念。怎样去解释这个概念,奎因得到了三个答案:(一)、定义不是同义性的根据。(二)、保全真值的互相替换性不是同义性的充分条件。(三)、定义和保全真值得互相替换性都不能说明同义性,所以不能作为分析性的根据。克里普克是另外一个对艾耶尔的这两个教条评判的比较典型的哲学家。他强调要严格区别先天命题和必然命题。主要表明了奎因在两个教条方面对于艾耶尔的不同观点的评判。 总而言之就是在以上这几个方面对艾耶尔的逻辑学观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1-06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引言12-14
  • 第一章 艾耶尔逻辑理论渊源14-19
  • 1.1 石里克对证实原则的理解15
  • 1.2 卡尔纳普的对于综合句子的两种区分15-16
  • 1.3 命题意义的效准16-19
  • 1.3.1 经验证实命题17
  • 1.3.2 特殊符号17
  • 1.3.3 普遍命题通过演绎形成17-19
  • 第二章 艾耶尔的逻辑实证论内涵和意义19-35
  • 2.1 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19-20
  • 2.1.1 休谟和石里克的观点19
  • 2.1.2 艾耶尔对两类命题区分的看法19-20
  • 2.2 证实原则20-24
  • 2.2.1 强可证实性原则和弱可证实性原则20-24
  • 2.3 可证实性的意义24
  • 2.4 证伪原则24-26
  • 2.5 艾耶尔的真理观26-35
  • 2.5.1 分析真理26-30
  • 2.5.2 必然性与或然性30-35
  • 第三章 艾耶尔的两个教条的争论35-39
  • 3.1 奎因两个教条对艾耶尔的影响35-37
  • 3.2 克里普克对两个教条的评判37-39
  •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1
  • 致谢41-42
  • 附录42-44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高山杉;从维也纳学派看古印度逻辑学派[J];读书;2004年07期

    2 冯平;;价值判断的可证实性——杜威对逻辑实证主义反价值理论的批判[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黄豆;归纳逻辑在当代的发展——简评当代西方哲学家对归纳逻辑的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1993年01期

    4 余红;生命意义的语言哲学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10期

    5 骆天银;“拒斥形而上学”与分析哲学的哲学观[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6 高湘泽;美国哲学界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新评价[J];哲学动态;1993年05期

    7 洪谦;艾耶尔和逻辑实证主义[J];哲学研究;199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宛小平;理性·反理性·非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价值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吴宁;;权利的价值追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杨善解;;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及其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铁省林;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对话的误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王者琦,陈利;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胡惠庆;论民族精神培育的核心内容及其原则[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刘桂荣,曲瑞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文教育之实现[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8 周宪;论艺术的哲学意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9 聂锦芳,刘秀萍;世界哲学图景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张学智;怀特海与张岱年早期著作中的“事”概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潘玉君;;论地理学的基本价值[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3 迟艳杰;;范寿康教育哲学思想评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杨学功;;哲学观反思与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帆;张艾清;;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个人权利保障的价值意蕴[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6 张盾;;《哲学通论》的意义及其根据[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吴宏政;;前提批判的形而上学原理——《哲学通论》以德国古典哲学为媒介展开的哲学史对话[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吴宏政;;深沉而浓重的德国古典哲学情结——学习孙正聿著《哲学通论》之体会[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程彪;;《哲学通论》的个性风格[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王福生;;哲学作为教育——学习《哲学通论》的一点体会[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马新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虚无主义的超越[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杨硕;进化心理学的人类学哲学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瑜;西方发展观研究:理论探微·殊异甄析·启迪价值[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成保;实用性抑或实践性[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邱声运;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的生成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贺团卫;马克思恩格斯人权思想与当代中国人权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贾程程;缘何应建立中国女性科学范式[D];东华大学;2011年

    5 李亚娟;论马克思实践自由观的理论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邵会丽;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及其意义[D];河南大学;2011年

    7 于景润;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作用和意义[D];河南大学;2011年

    8 车岩;不作为帮助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庄忠正;历史哲学还是历史科学[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牟曦东;马克思对人本质界定的视野与维度[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山杉;从维也纳学派看古印度逻辑学派[J];读书;2004年07期

    2 涂纪亮;评艾耶尔的《语言、真理与逻辑》一书[J];哲学研究;1984年06期

    3 A.昆顿,曲跃厚,赵建军;艾耶尔在哲学史上的地位[J];世界哲学;1994年03期

    4 严阵;神秘的艾耶尔斯巨石——澳洲掠影之一[J];旅游;1998年08期

    5 A.昆顿,曲跃厚,赵建军;艾耶尔在哲学史上的地位[J];世界哲学;1994年04期

    6 威廉斯;煦良;;艾耶尔:《个人的概念》[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63年12期

    7 颜晓闽;;哲学的边界——读艾耶尔的《语言,真理与逻辑》[J];法制与社会;2009年05期

    8 张耀南;知识论:艾耶尔意义观对康德认识论的发展[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02期

    9 陈劲松;艾耶尔“知觉观”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10 郭继海;论分析性与综合性[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书讯[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2 李永铭;;普通逻辑的机遇与挑战——MBA联考逻辑辅导教学的作法与思考[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3 黄志强;;因明概念论[A];逻辑教学·知识创新·素质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王林;;武术概念的逻辑学探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5 何向东;;改革与建设逻辑课程 竭诚服务素质教育[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6 葛宇宁;张四化;戚金霞;;试论法律逻辑的学科性质[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何向东;袁正校;;关于论证的反思[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8 ;书讯[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9 ;北京市逻辑学会召开第五届会员大会[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10 刘培育;周云之;董志铁;;编者前言[A];因明论文集[C];198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文勇;[N];毕节日报;2008年

    2 戈莱格·莱斯特尔 墨尔本大学哲学、人类学和社会研究学院,,焦兵编译,熊明辉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李文;[N];人民日报;2011年

    4 李文;[N];光明日报;2011年

    5 陈波;[N];光明日报;2003年

    6 南开大学哲学系 张晓芒;[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 薛德震;[N];北京日报;2009年

    8 张建军;[N];人民日报;2002年

    9 王健平;[N];浙江日报;2004年

    10 黄朝阳;[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柯;趋利避害[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春勇;20世纪中国的逻辑争辩与逻辑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克苏;大全若缺[D];中国人民大学;1998年

    4 龙小平;可能世界中的名称和同一性[D];西南大学;2007年

    5 黄志强;佛教逻辑比较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6 贾春华;基于命题逻辑的《伤寒论》方证理论体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刘阳;小说本体论[D];复旦大学;2008年

    8 周春水;问题与创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9 王学芳;基于格蕴涵代数的格值逻辑及其模型论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10 高家方;从“理性的颠倒”到“实践的颠倒”[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辉;艾耶尔逻辑学观点述评[D];山西大学;2010年

    2 张丽;逻辑经验主义学派的科学分界理论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3 肖伟华;关于蒯因批判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区分的反思[D];西南大学;2008年

    4 琚乔月;法律专家系统的逻辑学探析[D];河南大学;2005年

    5 刘安京;法律论证中的逻辑分析[D];郑州大学;2006年

    6 韩英旭;俄语文字游戏的语言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高艾华;试论因明的实用价值[D];燕山大学;2009年

    8 李全;艺术设计的形式逻辑[D];天津美术学院;2005年

    9 王海龙;论批判性思维在教育中的培养[D];燕山大学;2009年

    10 施群丽;真之收缩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艾耶尔逻辑学观点述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55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355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6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