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语义理解平台_《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11 17:35

  本文关键词:S6 系统的语义解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师范大学》 2002年

S6 系统的语义解释

彭展  

【摘要】: S6系统有两个特点:(1)它没有必然化规则N,所以其语义解释必须引入非正规世界;(2)它把MMp当作系统公理,对于MMp的语义解释一方面可以利用非正规世界,但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它作一般的可能世界语义解释。这两种解释之间的不同反映出我们对于可能世界的认同标准之间的差异。而且对于非正规世界,,我们一方面可以把它们理解成死点,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构造性的方法证明其不是死点。这一对矛盾也反映出S6系统的语义解释所面临的复杂情况。而本文则试图理清这种复杂情况并将勾勒出适合于S6系统的语义解释的可能世界背景。 文章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一、S6系统进行介绍并说明(证明)其中一些特殊定理和语法性质。 二、S6系统进行语义解释;对非正规世界的引入、非正规框架的引入、V赋值的变化以及X集的引入都作了说明,并指出在非正规世界中避免出现逻辑矛盾的途径——让SB规则在其间失效。 三、指出S6系统利用非正规世界的死点性质回避了更尖锐的问题——可能世界是否能够允许矛盾命题在其中的存在?通过对可及关系定义的反思揭示了非正规世界没有必要一定就是死点。 四、在第三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构造方式证明了非正规世界可以不是死点。但此证明依赖于两个假设,分别对应于问题(1)可能世界中是否允许包含逻辑矛盾?(2)可能世界能否仅由命题构成? 五、通过对可能世界的定义的反思来为问题(1)(2)寻求答案。首先批驳了可能世界不能被定义的观点,其次考察了具有代表性的六种可能世界定义并找出了它们各自对问题(1)(2)的回答。为了对问题(1)(2)做出肯定的回答, 作者对定义1,11,Ill表示支持而对定义IV,V,VI进行了置疑并认为它们对于 一致集的坚持没有必要。 六、带着问题门)u)对可能世界的哲学本体地位进行反思,批判了真实 存在说和可能状态说,认同了否定可能世界实在性问题的观点。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B81-06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7
  • 文献综述7-9
  • 一. S6系统9-11
  • 二. 对S6系统的语义解释11-14
  • 三. 从S6系统的语义解释中引出的问题——对可及关系定义的反思14-17
  • 四. 针对非正规世界w,构造可能世界w’,使得Rww’。17-18
  • 五. 对可能世界的定义问题的反思18-27
  • (一) 可能世界能否被定义?18-19
  • (二) 可能世界的定义19-27
  • 1. 定义Ⅰ,Ⅱ20-21
  • 2. 定义Ⅲ21
  • 3. 定义Ⅳ21-23
  • 4. 定义Ⅴ23-26
  • (1) 对任意命题是否需要加以限制?24
  • (2) 唯一确定真值是否可行?24-26
  • 5. 定义Ⅵ26
  • 6. 总结26-27
  • 六. 对可能世界在哲学上的本体地位的反思27-29
  • (一) 真实存在说27-28
  • (二) 可能状态说28-29
  • (三) 可能世界的实在性问题没有意义29
  • 七. 全文总结29-30
  • 注释30-31
  • 主要参考文献3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社军;也谈“可能世界”之定义问题[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2 陈伟,刘晓红;论可能世界语义学的主要哲学问题[J];社会科学辑刊;199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帅;程梦诗;;“可能世界”理论视野中的武侠世界[J];理论观察;2009年03期

    2 王南湜;;我们可以在何种意义上谈论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作用[J];学术月刊;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张华;大卫·刘易斯模态哲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杨翠;语言学中的预设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龙小平;可能世界中的名称和同一性[D];西南大学;2007年

    4 张文琴;反事实条件句和大卫·刘易斯的逻辑哲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麻鹤腾;可能世界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D];河南大学;2011年

    2 戴颖;翻译过程中意义的哲学阐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素艳;从极端实在论和温和实在论之争看模态逻辑本体论问题[D];山西大学;2009年

    4 马宁馨;论侦查假设中的逻辑可能[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宇;唐晓嘉;;蒙太格PTQ系统的内涵逻辑[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刘新文;论可能世界的名字[J];哲学研究;2005年09期

    3 方同义;本体与境界——中国古代哲学主题的理论阐释[J];哲学研究;1993年03期

    4 朱跃;论人的认知与语义的不确定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张家龙;论本质主义[J];哲学研究;1999年11期

    6 林正;论克里普克的本质主义[J];兰州学刊;2004年06期

    7 刘叶涛;关于名称和本质的若干思考[J];江汉论坛;2005年01期

    8 张微;;本文前面展示的可能世界——一种探索解释学美学的新理论[J];法国研究;1992年02期

    9 田润民;“命题=可能世界→真值条件的函项”命题的话题[J];外语教学;1996年03期

    10 韦世林;试析夸张辞格的逻辑支点[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明;;哥德尔-根岑翻译和本体论映射[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2 陆汝占;靳光瑾;;“是”的内涵逻辑语义解释[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陈玉泉;陈宣;陆汝占;;内涵时态逻辑的语义解释系统[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贾改琴;唐晓嘉;;知道谓词逻辑系统 K_(S5)+K_(BF)[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5 陈晓华;;逻辑全能问题研究述评[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6 周北海;;推理、推理模型和推理语义[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7 郭泽深;胡浩;;真正的可能性和必然性[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8 唐晓嘉;陈树文;;认知逻辑的几个语义问题分析[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9 牟喜斌;邹开其;;模糊聚类神经网络的死点问题[A];第12届全国模糊系统与模糊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晓平;;谈谈虚拟蕴涵问题[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参胜利;[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2 清华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程 啸;[N];人民法院报;2005年

    3 李季先;[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4 ;[N];科技日报;2002年

    5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曲新久;[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刘钢;[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蔡曙山;[N];光明日报;2003年

    8 廖万里;[N];人民法院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顾定槐 田甜;[N];中国化工报;2006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王晓坤;[N];北京科技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玉树;理性与可能世界[D];山西大学;2009年

    2 刘张华;大卫·刘易斯模态哲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何朝安;涵义的形而上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4 周允程;第一人称信念的哲学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5 荣立武;内涵逻辑的哲学基础[D];中山大学;2006年

    6 赵京雷;汉语动词名物化复合结构的语义解释[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祝勇;革命语境下的语言暴力[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8 吴贤芳;离心泵关死点性能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3年

    9 王广成;汉语无定名词短语的语义特征:指称和量化[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张力锋;模态逻辑和本质主义[D];北京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展;S6 系统的语义解释[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麻鹤腾;可能世界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D];河南大学;2011年

    3 赵新波;论可能世界的哲学问题[D];燕山大学;2012年

    4 郭喨;“可能世界”中的必然与同一[D];浙江大学;2012年

    5 徐晔翀;论可能世界语义学中的个体跨界的同一性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白玮;可能世界视域下的本质主义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7 陈陆成;论刑法文本的语义解释[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斯凌;基于语义解释的工作流引擎的研究与设计[D];暨南大学;2006年

    9 龙湘明;时间状语的结构位置与语义解释[D];中南大学;2007年

    10 于宇;试析蒙太格语法[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S6 系统的语义解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7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37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4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