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费米悖论_《南京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18 06:45

  本文关键词:存在悖论及其解决方案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大学》 2012年

存在悖论及其解决方案探析

王彩玲  

【摘要】:名称理论是现代逻辑、逻辑哲学以及语言哲学等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其中,关于空名的理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存在悖论得到了许多哲学家的关注。“存在悖论”是空名问题中的典型问题,具体来讲,指的就是形如“哈姆雷特不存在”这样的语句,当断定它为真的同时,也可以推出这个语句为假,也就是说包含空名的否定陈述语句造成了悖论情形。那么,该怎样解释存在悖论;指称非存在的空名是否能担当句子的主词;在断定某物不存在同时,是不是已经预设了某物存在。针对这些疑惑,笔者对存在悖论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历史考察和比较分析。全文主要围绕四种经典解决方案展开,概括出解悖的主要突破路径,笔者认为“存在悖论”的解决靠某个单一切入并不能很好地完成,妥善的解决方案应该是一个理论体系,它需要理清空名的内涵、所指,并在五种世界维度划分的意义上来把握“存在”的跨界谓词的属性。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在绪论中,笔者阐释了研究“存在悖论”的理论意义,主要从哲学、逻辑学两个层面展开;在此基础上交代了本文的工作要点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主要介绍与“存在悖论”相关的基础知识,其中包括何为空名:空名的定义、空名的分类、空名和实名的异同;何谓“存在悖论”、“存在悖论”的表现以及“存在悖论”问题产生的历史渊源。从而为全文探究存在悖论奠定知识基础和理论前提。 第二章主要对解决存在悖论的经典方案进行了重点回顾,并根据解决方案侧重点的不同,将其划归为四类;每一类选取代表性的学者及其相关理论进行介绍,旨在通过比较分析,挖掘出解决存在悖论的主要突破路径并试图找寻妥善的解悖方案。 第三章在总结经典解决方案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存在悖论”的一些思考。笔者认为,以往解决“存在悖论”的切入途径可归纳为以下三类:从空名本身入手(包括空名的内涵和外延);从“存在”的属性入手(具体来讲就是“存在”究竟算不算作谓词);从语义、语用的研究维度入手。结合这几方面考虑,笔者认为,解决存在悖论的妥善方案应该是一个内容完整的理论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几点:空名也是独立的意义单元,它既有内涵又有指称,但涵义主要是为刻画所指服务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出现空名即主要针对它的所指,尽管它的所指并不现实存在;“存在”是一个谓词,并且具有跨界性特征,“X存在或不存在”说的是X在某一世界维度里存在或不存在。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针对存在问题要注意划分五种世界维度的设想。 结语是对“存在悖论”理论的进一步思考。虽然笔者将经典的解决途径统筹起来,提出了划分五个世界维度的设想,但是这个设想的成立是需要很多前提条件的,比如承认名称的主要意义还是为了刻画所指,比如承认可能世界理论等等,这些都增加了它的负担。并且把违反现实客观规律且包含逻辑矛盾的空名的所指全都划归到不可能世界,有些简单划一,可能引发一些逻辑哲学问题,在这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1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作;;摹状词理论对空名问题的解决[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宋荣;高新民;;不可回避的非存在问题[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09年05期

3 张建军;;逻辑行动主义方法论构图[J];学术月刊;2008年08期

4 冯艳;20世纪自由逻辑的产生与发展[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陈吉胜;;专名指达对象何以可能[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陈波;;“是”的逻辑哲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01期

7 高新民;沈学君;;穿越“迈农迷津”——深化本体论研究的一条路径[J];哲学动态;2009年08期

8 杜国平;论作为跨界谓词的“存在”[J];哲学研究;1997年02期

9 王路;如何理解“存在”?[J];哲学研究;1997年07期

10 高新民;宋荣;蒙锡岗;;迈农主义的有无之辩及其对传统本体论的超越[J];哲学研究;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程;邱紫华;;不能不说的话:维特根斯坦与弗雷格、罗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张雪;;杜威的认识论对“二元论”的“克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胡长兵,胡万年;鲁宾逊能有一门语言吗?[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周明;称呼语的语用特征及其语用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5 窦晓光;浅析邓小平关于时间的看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6 周方珠;论社交指示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7 倪荫林;关于概念与其对象及定义的新见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李秀敏;论亚相容逻辑中的“矛盾”——达科斯塔的亚相容逻辑思想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9 夏素敏;试析形式理性与辩证理性之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方刚;名称来源问题的哲学意蕴——论柏拉图《克拉底鲁篇》对名称来源问题的探讨及其哲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波;;逻辑:一个变动和生长着的概念[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金承光;;从法律逻辑学的视角审视规范逻辑[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3 栾育青;;邀请语及应答语的跨文化比较[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4 徐芳;;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English Humorous Utteranc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5 邱林林;;委婉语功能的语用学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6 黄旦;;新闻自由:新闻媒介职业化的政治基础——对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历史发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7 邓华;;略论机械自然观的内涵及其影响[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8 游淑芬;;值得推荐的一本工具书——1995年新版《汉英词典》[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9 向朝红;;英汉词典语用信息处理现状的调查及分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张思洁;;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丹;语言学术语汉译规范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王明亮;人称指示映射现象的认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许丹;英语广告语中语用预设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赵才华;会话含义及其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建军;;逻辑行动主义方法论构图[J];学术月刊;2008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慕泽;多主体认知系统中的互知推理[J];哲学研究;2001年04期

2 张家龙;可能世界是什么?[J];哲学动态;2002年08期

3 刘又知;可能世界理论及其应用价值[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4 李春泰;论莱布尼兹的可能世界[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李秀敏;论可能世界理论中的两个问题[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6 李秀敏;论可能世界理论中的跨界识别问题[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付义,王福敏;论“真”与“可能世界”[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8 王全智;可能世界、心理空间与语篇的意义建构[J];外语教学;2005年04期

9 倪荫林;;跨界个体的同一与识别——基于可能世界特性的分析[J];理论导刊;2006年01期

10 曾柱;;“反逻辑”修辞中的“可能世界”[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韦世林;;可能世界理论与变异修辞[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2 史悦;;浅析关于可能世界本体论地位的三种立场[A];2013年区域经济与河北沿海地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许智平;;侦查假设与可能世界理论(摘要)[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启义;;从形式语意论到二维模态语意论[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文方;王一奇;;对路易士虚拟条件句语意论的一个修正[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钢;[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邹广文;[N];光明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贾玉树;理性与可能世界[D];山西大学;2009年

2 龙小平;可能世界中的名称和同一性[D];西南大学;2007年

3 祝勇;革命语境下的语言暴力[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4 刘张华;大卫·刘易斯模态哲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何朝安;涵义的形而上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麻鹤腾;可能世界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D];河南大学;2011年

2 冯立荣;可能世界的基本问题[D];燕山大学;2009年

3 程平文;可能世界理论中的跨界同一性和跨界识别问题[D];苏州大学;2010年

4 赵新波;论可能世界的哲学问题[D];燕山大学;2012年

5 徐晔翀;论可能世界语义学中的个体跨界的同一性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彭展;S6 系统的语义解释[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国锋;D·刘易斯的可能世界理论——模态实在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陈瑞;逻辑与哲学视野中的克里普克可能世界理论[D];山西大学;2013年

9 马宁馨;论侦查假设中的逻辑可能[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郭喨;“可能世界”中的必然与同一[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存在悖论及其解决方案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42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442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0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