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语言的两个设想——莱布尼茨与弗雷格的尝试
本文选题:莱布尼茨 + 弗雷格 ; 参考:《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摘要】:莱布尼茨的设想似乎为人类建造巴别塔重新树立了信心。后继逻辑学家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而奋斗不已,这个梦想在弗雷格那里得到了实现吗?基于莱布尼茨和弗雷格的关于"普遍语言"和"概念文字"的思想和工作,尝试对这个问题做一个探索性的回答。
[Abstract]:Leibniz's vision seemed to restore confid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bel Tower. Subsequent logicians have struggled to realize this dream. Did it come true with Frege? Based on Leibniz and Frege's thought and work on "universal language" and "conceptual writing", this paper attempts to give an exploratory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分类号】:B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潮,余慧贤;第七届莱布尼茨国际学术会议在柏林召开[J];哲学动态;2002年03期
2 段德智;中国当代莱布尼茨研究述介[J];哲学动态;2003年07期
3 王路;国外弗雷格研究概述[J];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09期
4 刘啸霆;理性的僭越:莱布尼茨的哲学和数学[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5年04期
5 ;莱布尼茨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3年06期
6 苗凡卒;莱布尼茨曾申请加入中国籍[J];中国地名;1999年04期
7 魏薪;莱布尼茨思想遗产的现代意义——柏林两次莱布尼茨国际研讨会综述[J];学术月刊;2002年08期
8 洪成文;近代科学巨匠的再生──评介《莱布尼茨和中国》[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9 柯峰;论莱布尼茨的辩证法[J];克山师专学报;1994年02期
10 刘啸霆;莱布尼茨哲学体系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钢;;莱布尼茨与德国的现代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王路;;弗雷格论概念和对象[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3 王路;;弗雷格论思想和思想的普遍性[A];理有固然——纪念金岳霖先生百年诞辰[C];1995年
4 柴生秦;;论弗雷格的同一性难题[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5 刘奋荣;;略论弗雷格和皮亚诺对数学基础的研究[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6 王学刚;;量词与字母[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7 陈波;;弗雷格的反心理主义及其困境(初稿)[A];第二届分析哲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8 周肆根;;弗雷格逻辑主义的理论反思[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9 徐明明;;论弗雷格逻辑主义的确切含义[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10 ;书讯[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文潮 德国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莱布尼茨档案中的“中国文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本版辑文 晓慧;莱布尼茨及其哲学思想[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3 刘钢;莱布尼茨的思想与中国[N];学习时报;2007年
4 王渝生;“万能大师”莱布尼茨[N];大众科技报;2004年
5 王渝生;“万能大师”莱布尼茨[N];大众科技报;2004年
6 王渝生;“万能大师”莱布尼茨[N];大众科技报;2004年
7 王渝生;“万能大师”莱布尼茨[N];大众科技报;2004年
8 刘钢;莱布尼茨与他的计算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留美学者 生物化学博士 方舟子;牛顿-莱布尼茨之争[N];经济观察报;2008年
10 孙小礼;莱布尼茨挑起的一场争论[N];学习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克苏;大全若缺[D];中国人民大学;1998年
2 刘同辉;中体而西用,,返本以开新—中西人格心理学思想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蒙虎;十七世纪西方数学的自然哲学背景[D];西北大学;2003年
4 余俊伟;弗协调逻辑应用于道义逻辑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萍;试论弗雷格真理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毅;弗雷格逻辑哲学思想述评[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郑允;试析弗雷格的概念论与意义理论[D];河南大学;2003年
4 王新峰;数学视野中逻辑与语言的成功融合[D];山西大学;2006年
5 史t
本文编号:1848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848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