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三相、当代逻辑学与批判性思维
本文选题:因三相 + 逻辑学家 ; 参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摘要】:正文章缘起于笔者在内蒙古民族大学举办的"2013两岸逻辑通识与批判性思维教学论坛"会场上以"从因明学的一个看法看逻辑学的发展"为题的报告,之后,笔者特别阅读了董毓教授的"我们应该教一个什么样的批判性思维课程"[1]5-13一文,以确定这两者之间的联系。笔者另外想要说明的一点则是:笔者主要从因明学的"因三相"之说去引申和评论当代逻辑学的发展,并希望能指出因三
[Abstract]:The main source of the article is a report entitled "viewing the Development of Logic from a Perspective of Invinciology" at the "2013 Cross-Strait Logic General and critical thinking Teaching Forum" organized by the author at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In particular, the author read Professor Dong Yu's "what kind of critical thinking course should we teach" [1] 5-13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n addition, the author would like to explain that the author mainly extends and commen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logic from the theory of "three phases" of causation, and hopes to point out the three reasons.
【作者单位】: 阳明大学心智哲学研究所;
【基金】:国科会专题研究计划NSC102-2410-H-010-008
【分类号】:B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志强;因三相管见[J];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06期
2 阿旺旦增;关于九句因和因三相的逻辑问题探讨[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1998年02期
3 阿旺旦增;关于九句因和因三相的逻辑问题探讨[J];中国藏学;1998年03期
4 张颖;张翠;;以因三相的发展为视角看古因明向新因明的嬗变[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5 黄志强;评因明研究中的几个误区[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林鸿伟;“因三相”、“九句因”及诸“过”与因明的实质[J];学术研究;2002年08期
7 淮芳;;周叔迦的因明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3期
8 徐东来;论因明的为他、为自[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9 曹飞;因三相是保证因、喻真实的规则[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10 沈跃春;佛家逻辑比较研究的重要成果——读《佛家逻辑比较研究》[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剑英;;能立三论[A];因明新探——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3年
2 阿旺丹增;;陈那新因明的论式支分探究[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3 郑伟宏;;“因三相”正本清源[A];2003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3年
4 沈剑英;;关于《“因”的三相可以缺一吗?》[A];因明新探——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3年
5 郑伟宏;;陈那新因明是演绎论证吗?[A];因明研究[C];1990年
6 巫寿康;;论《因明正理门论》体系内部的矛盾及解决矛盾的新途径[A];因明研究[C];1990年
7 周云之;;“因”的三相可以缺一吗?[A];因明新探——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3年
8 阿旺旦增;;关于九句因和因三相的探讨[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9 法称;王森;;正理滴论[A];因明研究[C];1990年
10 末木刚博;孙中原;;新因明的逻辑[A];因明新探——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伟;因明学的因三相论和它的逻辑意义[N];甘孜日报(汉文);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侯涛;汉传因明的因三相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2 石文甲;从形式逻辑角度看法称的《正理滴论》[D];燕山大学;2010年
3 苏友涛;从《正理门论》看陈那的因明体系[D];燕山大学;2010年
4 张颖;从因、喻二支的变化看古因明向新因明的嬗变[D];燕山大学;2010年
5 杨爱华;关于藏传因明为自比量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551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855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