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塔尔寺_《河南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23 16:57

  本文关键词:塔尔斯基真之语义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南大学》 2008年

塔尔斯基真之语义论研究

闫小宇  

【摘要】: 对“真”的研究,是哲学和逻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传统课题。关于“真”,众多哲学家、逻辑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已形成诸多理论如符合论、融贯论、实用论、冗余论等。塔尔斯基指出,虽然在普通语言中“真”的含义相当清楚明确,但精确定义这一概念的企图往往导致悖论。他独辟蹊径,从语义学的视角给真以精辟的解释,构建了真的语义定义。 塔尔斯基的真之语义论是对真概念的精确分析,包括一系列概念、理论和思想,譬如语言层次理论、塔尔斯基定理以及一些语义学概念等等,它们都是真之语义定义的构建中所不可缺少的。真之语义定义是在实质适当性、形式正确性和物理主义这些限制性条件下进行构建的,它以古典真概念为起点,以语言层次理论为基础,以类演算语言为形式语言,运用递归定义的方法,先提出原子语句函项的满足条件,再提出复合语句函项的满足条件,最后借助满足来定义真。这一定义既保留了亚里士多德古典真定义的直观含义,又避免了在语义封闭的语言中受到悖论的威胁,可以说是塔尔斯基意义上“令人满意”的真定义。这一理论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在哲学层面上,语义论是真的一种弱符合论的解释;在方法和技术层面上,语义论建立在物理主义的限制和现代逻辑的成果上,把对真的定义内置于形式语言中的一个演绎系统中,是一种形式化的解释;在逻辑和语义学层面上,语义论中产生了许多重要逻辑成果,促进了逻辑语义学的建立,是一种语义学的解释。 真之语义论运用演绎科学方法解决了一个哲学上的传统难题,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而长期难以解决的一系列语义学上的根本问题,为现代逻辑语义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12;H030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9
  • 第1章 真之语义论产生的背景和理论条件9-13
  • 1.1 塔尔斯基的个人学术背景9-11
  • 1.2 真之语义论的理论条件11-13
  • 第2章 真之语义论中的真概念13-21
  • 2.1 真的界定13-16
  • 2.2 真之载体(TRUTH-BEARERS)16-19
  • 2.3 真与语义学19-21
  • 第3章 真之语义定义阐析21-36
  • 3.1 真之语义定义的限制性条件21-29
  • 3.1.1 实质适当性条件(the material adequacy condition)22-24
  • 3.1.1.1 T-模式(T -schema)22-23
  • 3.1.1.2 约定T (Convention T )23-24
  • 3.1.2 形式正确性条件(the formal correct condition)24-28
  • 3.1.2.1 自然语言的普遍性、封闭性24-26
  • 3.1.2.2 元语言(metalanguage)和对象语言(object language)的区分26-28
  • 3.1.3 物理主义限制28-29
  • 3.2 类演算语言中对真语句的定义29-34
  • 3.2.1 类演算语言(the Language of the Calculus of Classes)29-31
  • 3.2.2 类演算元语言的公理系统31-32
  • 3.2.3 类演算的元语言中对真定义的实现32-34
  • 3.3 塔尔斯基对真之语义定义的推广34-36
  • 第4章 真之语义论的哲学实质36-46
  • 4.1 真之符合论的典型特征36-37
  • 4.2 真之语义论与符合论的关系37-46
  • 4.2.1 T-模式的中立性38-42
  • 4.2.2 满足概念中的符合关系42-46
  • 第5章 真之语义论评价46-54
  • 5.1 真之语义论的多层内涵46-48
  • 5.2 真之语义论的二值性48-49
  • 5.3 语言层次理论的价值和局限49-52
  • 5.4 真之语义论的价值和影响52-54
  • 参考文献54-56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混沌理论对真理论研究的启发意义[J];社科信息文荟;1994年18期

    2 陈中立;开辟真理论研究的新思路[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5年06期

    3 石恒元;传统真理论几个误区辩析[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4 张明仓;社会真理: 深化真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J];社会科学辑刊;1997年03期

    5 王影聪;对“真理论”的有益探索——简评《真理过程论》[J];哲学研究;1985年12期

    6 林源;关于突破真理论视界的商榷[J];哲学研究;1996年08期

    7 杨献珍;杨献珍同志给本刊编辑部的信[J];哲学研究;1979年07期

    8 高九江;真理运用论应是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的重要内容[J];延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9 郝立忠;也谈真理论的视界[J];山东社会科学;1997年04期

    10 张萍;亨普尔真理论研究[J];学术交流;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言立;;冯定学术理论贡献问题汇编[A];平凡的真理 非凡的求索——纪念冯定百年诞辰研究文集[C];2002年

    2 乐时鸣;;齐天乐 迎国庆五十周年[A];铁流——老战士回忆在新四军的日子里(第一集)[C];1999年

    3 马钦荣;;可贵的探索——读《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哲学探析》[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4 余俊伟;;道义逻辑中的“悖论”及道义系统的归约问题[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5 胡伟希;;金岳霖认识论的若干问题[A];金岳霖学术思想研究——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85年

    6 高兴华;;关于真理和价值问题的研究[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C];1996年

    7 周栢乔;;描述、诠释与外在主义[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杨延虎;李宝怀;;坚定理想信念与20世纪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底蕴[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9 张海晏;;杜威的历史方法及胡适对它的诠释与应用[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10 刘叶涛;;克里普克的逻辑悖论研究[A];2004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强;[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汪榕培;[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3 龚福星;[N];上海科技报;2007年

    4 马俊峰;[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陈淮;[N];中华建筑报;2002年

    6 特约记者 包国俊;[N];光明日报;2001年

    7 张国清(浙江大学教授);[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8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李德顺;[N];黑龙江日报;2008年

    9 记者 李杨;[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上海社会科学院 童世骏;[N];社会科学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积平;实用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5年

    2 刘高岑;语言、心智与世界[D];山西大学;2004年

    3 王锡伟;契约真理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董玉整;网络与真理[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小宇;塔尔斯基真之语义论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2 李元元;真理是权宜的[D];山西大学;2007年

    3 张萍;试论弗雷格真理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惠珍;试论真之符合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薛耀华;范·弗拉森的经验适当性真理观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杨洋;波普逼真性思想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7 邹桦;波普尔真理论探析[D];西南大学;2009年

    8 陶日贵;发展:在事实与价值之间——对近代以来发展哲学的思考[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居侠;逻辑语义视域中的真理[D];山西大学;2008年

    10 何文;汽车安全气囊工作过程计算机仿真理论与试验验证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塔尔斯基真之语义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86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886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f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