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中国逻辑史专栏:编者导语

发布时间:2018-05-20 09:53

  本文选题:中国逻辑史 + 类型研究 ; 参考:《逻辑学研究》2015年03期


【摘要】:正百年中国逻辑史研究大致可以归为两类:梁启超范式和张东荪范式。梁启超范式是以西方演绎与归纳逻辑类型研究中国传统逻辑,这类研究基于逻辑的普遍性观念;张东荪范式以文化类型研究中国传统逻辑,这类研究取消逻辑的普遍性。此两种研究范式孰是孰非的争论在中国逻辑史界并没有消停,
[Abstract]:The study of Chinese logical history in the past century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categories: Liang Qichao paradigm and Zhang Dongsun paradigm. Liang Qichao's paradigm is to study Chinese traditional logic by western deductive and inductive logic types, which is based on the universal concept of logic, and Zhang Dongsun's paradigm is to study Chinese traditional logic by cultural type, and this kind of research cancels the universality of logic. The debate over the right and wrong of these two research paradigms has not stopped in Chinese logical history.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哲学系;
【分类号】:B81-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崔清田;;关于中国逻辑史的五个问题[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2 孙中原;;中国逻辑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求解[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崔清田;墨家辩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南开学报;1995年01期

4 邢滔滔;;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现代主义”[J];科学文化评论;2009年05期

5 金岳霖;论不同的逻辑[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41年0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春泉;;《诗经》中的组合问及其修辞价值[J];北方论丛;2010年06期

2 杨岗营;;观念与创新:中国逻辑研究刍议[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3 李德虎;;广义论证的符号学解读[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4 张琳;;基于广义论证的三段论与“五支论式”比较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5 刘飞;王克喜;;《九章算术》刘徽注对盈不足术的论证方法[J];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07期

6 张学立;;论中国传统文化的逻辑困窘与解蔽——兼论逻辑的文化相对性[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7 郭桥;;逻辑与文化——中国逻辑研究中文化范式的提出及其演变[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8 曾昭式;;中国逻辑史研究“五范畴”——崔清田先生口述史片段[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9 张晓芒;李先龙;;逻辑应该是什么——从工具性看逻辑的研究与应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10期

10 郭桥;;逻辑东渐与中国近代时期哲学的革新[J];河池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孙中原;;中西逻辑比较研究[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孙中原;;墨家逻辑是求真工具[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3 孙中原;;论中国逻辑[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周强;当代中国论辩研究的历时及跨文化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邹明灼;归纳在知识建构中的认知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郑连忠;析取关系的语言表达[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4 莫日根巴图;古代蒙古族逻辑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5 张美玲;先秦两汉时期的谬误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6 王X;自然语言层次的伦理政治效应[D];山东大学;2014年

7 孙可兴;《黄帝内经》逻辑思想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沈韬;论清末民初的墨学研究(1895-1925)[D];西北大学;2011年

2 李能惠;崔清田先生中国逻辑史研究试析[D];河南大学;2011年

3 李积萍;近二十年国内墨辩逻辑研究初探[D];河南大学;2003年

4 陈转青;试论沈有鼎对《墨经》逻辑思想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5 杨娟;《墨辩》中凸显的中国逻辑思想[D];山西大学;2007年

6 张凛凛;墨家与亚里士多德逻辑思想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7 华继坤;从学派建构看南开学派的发展[D];燕山大学;2013年

8 张太洲;墨辩三物论式之司法适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纪志刚;吴文俊与数学机械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清田;;关于中国逻辑史的五个问题[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2 ;中国逻辑史的五个问题(英文)[J];逻辑学研究;2011年03期

3 ;第二届中国逻辑史国际会议在南开大学举行[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4 张美玲;李莹;于泉涌;;第二届中国逻辑史国际会议[J];学术界;2013年05期

5 周云之;中国逻辑史讨论会讨论对象和方法问题[J];哲学研究;1981年02期

6 周云之;;中国逻辑史的对象和方法问题——中国逻辑史第一次学术讨论会纪要[J];国内哲学动态;1981年02期

7 刘培育;评《中国逻辑史》(先秦)[J];哲学研究;1989年02期

8 周云之;;中国逻辑史应坚持科学的对比研究[J];哲学动态;1989年04期

9 温公颐,曾祥云;《中国逻辑史》(五卷本)评介[J];哲学研究;1990年06期

10 周云之;中国逻辑史年会暨易经逻辑方法讨论会在上海召开[J];哲学动态;199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延寿;;肯定了别人也就肯定了自己——记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94桂林学术讨论会[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2 ;建国以来的中国逻辑史专著书目[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3 张斌峰;;《中国逻辑史教程》读后[A];2001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1年

4 汪奠基;;关于中国逻辑史的对象和范围问题[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5 孙中原;;墨家的一种反驳方式——“止”[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6 周云之;;名辩学研究与中国逻辑史[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7 陈道德;;试论“名”的符号性质[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郭桥;;温公颐研究中国逻辑史的原则和方法[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9 刘培育;;心香一瓣忆我师[A];理有固然——纪念金岳霖先生百年诞辰[C];1995年

10 曾祥云;;“中国古代无逻辑”论——对20世纪“名辩逻辑”研究的反思[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吴楠 谢方;中国逻辑史何以可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刘美平;汪奠基先生 中国逻辑史之探赜发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春勇;20世纪中国的逻辑争辩与逻辑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华继坤;从学派建构看南开学派的发展[D];燕山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141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9141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9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