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与语言的渊源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与语言的渊源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广西师范大学》 2004年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与语言的渊源关系研究
侯占香
【摘要】:亚里士多德的逻辑研究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而长久的。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是起源于数学的。本人通过研究发现,语言因素在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逻辑学说与他的语言研究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围绕这一论点,本文从语言逻辑的角度分析了亚里士多德逻辑著作中的语言思想,并找出它们之于逻辑的渊源关系: 修辞学方面,《修辞学》是亚里士多德早期的逻辑著作,这一著作的产生离不开智者们对语言的实际应用。亚里士多德从智者的修辞术中总结出比喻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后期的类比推理理论。 语法学方面,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说中的概念、命题和推理都反映了语法与逻辑之间的承递关系,三段论中的逻辑联接词“如果…那么…”的使用则更为直接地反映了这一点。本文重点讨论了“如果…那么…”在语法中的类属问题,并由此引伸出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他的逻辑学说是立足于语法又高于语法的。 语义学方面,本文着眼于逻辑学家分析语义问题时普遍涉及的四个问题:词项的内涵与外延、词项的系统性问题、真实句与谬误句以及词项间的可递关系和互易关系,从概念、判断到推理,逐步分析亚里士多德对这几个问题的语义解释,最后得出结论:他的逻辑学说得益于他对语义的研究。 最后,针对现在流行的“逻辑起源于数学”这一观点得出全文的结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与语言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并简要论述了这一结论的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B81-0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先焜;论语言学与逻辑学的结合[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2 滕定明;从具象到抽象: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说的诞生[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远志,马翔宇;试论辞格的施事功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2 华敏;塑造汉语言文字学学科新形象之我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刘程;邱紫华;;不能不说的话:维特根斯坦与弗雷格、罗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4 袁聚录;;简析认知逻辑与决策逻辑的区别及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孙显元;;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黄春燕;上义词与下义词的选用[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7 胡健;试论模糊语义的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8 刘国忠;隐喻与跨文化交际[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9 刘艳;浅析英语中语境对意义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倪荫林;关于概念与其对象及定义的新见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婷玉;;原型理论在英语学习型词典释义中的应用——以《牛津高阶英语学习词典》(第八版)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谢宏滨;;论法律语言的社会学属性[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3 刘明明;;推类的逻辑性质——基于“类同理同”观念的分析[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Ma Shi Wen Tong and its Theory of Languag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5 孙现瑶;付莉;;《人民日报》50年来文章标题的语言变化[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6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7 任丽丽;;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理论与方法——个案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8 缑瑞隆;;方位词“上”“下”的语义认知基础与对外汉语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游淑芬;;值得推荐的一本工具书——1995年新版《汉英词典》[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10 张思洁;;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辉;汉语借词音系学[D];南开大学;2010年
8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洁;赛、沙《水浒传》英译本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对比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李瑞芹;英汉多义词“手”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启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恒竹;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刘李明;论英语习语中的语言世界图景[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郭天舒;会话中刻意曲解引发的幽默[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周崴嵬;《围城》中人物描写的辞格运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滕定明;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说的“源”与“流”[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慧芳;;语言因素和语境对英语幽默理解的作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罗德民;;应重视和加强语言因素的教学[J];中学教师培训;1990年08期
3 马竞;语言因素及非语言因素对英语听力的影响[J];天津电大学报;2000年03期
4 黄诗玫;方言影视剧创作的语言因素考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熊文华 ,朱文俊;汉英语言学习的社会因素[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2期
6 冯薇;浅析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7 徐太平;;论影响英语听力理解的因素与对策[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9期
8 熊颖;;语言在电影中的效用——以冯小刚贺岁片为研究对象[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陈平;寻根源 求突破——谈英语听力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徐秀芝;异质组合与语言张力[J];学习与探索;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世才;;论修辞的得体美[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2 茅海燕;;交际中的得体性修辞探微[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3 蓝雪霏;;论中国畲族民歌结构的非汉语言因素[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4 李晋荃;;努力探求修辞研究的现代化——评《汉语修辞学》的修辞体系[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5 韦世林;;修辞的最高原则新解——读王希杰先生“得体性原则”有悟[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6 Michael Leff;;公民宗教的修辞:传统与多元化(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7 王希杰;;修辞和修辞学随笔[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8 李华;;谈两种修辞格的“偏离”现象[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9 徐秀芝;;修辞的解构及其审美心理探微[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10 赵峰;;浅谈中学语文的“互文”及其教学[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 丘斐远;[N];光明日报;2005年
2 张巨龄 光明日报社;从“感冒”之于 “感兴趣”说到“嬉戏修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高峰枫;[N];南方周末;2011年
4 张卫国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语言经济学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刘玉珍;[N];中国文化报;2001年
6 记者 李晚成;[N];江西日报;2010年
7 鱼爱源;[N];中国文化报;2004年
8 王秀琴;[N];吕梁日报;2010年
9 周继圣 中国海洋大学中文系教授;[N];中国电影报;2009年
10 曹工化;[N];美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金亭;语言因素对英语过渡语中使用一般过去时的影响[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2 涂家金;英语论辩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汪如东;汉语方言的语音差异对修辞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3年
4 云红;西方修辞论辨理论与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安利红;俄语写作理论与教学[D];黑龙江大学;2004年
6 孟红霞;中文阅读中注视位置效应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7 高明扬;科举八股文专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斯仁巴图;鄂温克语和蒙古语语音及名词语法范畴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9 田英华;语言学视角下的传记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苏祖梅;俄语反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占香;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与语言的渊源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谭善明;从话语修辞到认知修辞[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素格;引用修辞理论初探[D];河北大学;2003年
4 罗建军;黄石民间歌谣修辞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吴燕;俄语青年俚语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康琳;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对学生的文体意识培养[D];吉林大学;2008年
7 肖锋;论叙事作为修辞[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8 万志全;元代散曲修辞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徐强;夸张和低调的英汉对比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10 王云;保罗·德曼的修辞阅读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与语言的渊源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2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92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