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语言哲学、心智哲学与认知科学视野下的逻辑学研究——第四届国际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综述

发布时间:2018-06-08 15:43

  本文选题:认知研究 + 认知基础 ; 参考:《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年05期



[Abstract]:......
【分类号】:B81;B84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P.里德 ,黄育馥;关于社会化研究状况[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02期

2 周筱麟;对“认知”的几种看法[J];心理科学;1984年02期

3 张梅玲;;关于美国某些数学和自然科学认知研究的介绍[J];心理科学进展;1984年02期

4 方富熹;;关于儿童算术的认知诊断[J];心理科学进展;1984年03期

5 李伯黍;儿童友谊观发展调查[J];心理科学;1986年06期

6 周晓林;儿童语言能力的评价:观点与模式[J];心理科学;1986年06期

7 王维成;;语言的发生研究和认知研究论略[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8 陈国鹏,应厚昌,朱曼殊,叶季明;教学对儿童掌握持续时间概念的作用[J];心理科学;1988年01期

9 Isabel L.Beck;Patricia A.Carpenter;谭力海;;关于阅读的认知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1988年03期

10 H·M·Halff;J.D.Hollon;E.L.Hutchins;陈强;秦建健;;认知科学在军事训练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小元;邢达;;光子密度波在正常及异常乳房组织中传输的模拟研究[A];首届粤港生物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郑玉香;魏华忠;;10—14岁儿童对成人评价的认知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范思陆;;多方式神经图像与认知研究——整体脑、复杂心理过程、与无创性方法[A];首届中国神经信息学讨论会摘要[C];2000年

4 辛自强;林崇德;俞国良;;策略的发现与变化:一项微观发生学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邓赐平;桑标;缪小春;;学前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一般认知基础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郭德俊;汪玲;;元认知对动机影响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7 鲁川;;信息处理用汉语句子语序的认知研究[A];辉煌二十年——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编后记[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9 许希明;;英语重音指派与元音变异的认知研究[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10 邱志芳;;模糊语义的认知研究方法与反思——评陈维振、吴世雄著《范畴与模糊语义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静;脑与认知科学将在中国获得大发展[N];科学时报;2001年

2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前景广阔[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3 张伟摘;中国高校人文科学“十五”期间研究什么?[N];社会科学报;2002年

4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 熊明辉;逻辑与认知[N];社会科学报;2002年

5 陈东琪;改进信息和决策效率[N];中国畜牧报;2003年

6 赵路;认知科学:用“计算”“表达”的人类智能[N];科学时报;2004年

7 吴晓波;中国消费者的变与不变[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8 申继亮 鲁志鲲;心理学视野中的教师研究走向[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尧希平;“官者,,公也”[N];江西日报;2005年

10 ;寻找投资者关系的最佳实现路径[N];上海证券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筱;认同与国际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王冬梅;现代汉语动名互转的认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牛保义;相信和怀疑:附加疑问句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4 迟毓凯;文本阅读中情境模型空间维度的非线索更新[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邵光华;数学样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梁晓波;致使词汇与结构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彭建武;语言转述现象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宋文辉;现代汉语动结式配价的认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李劲荣;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秀清;4~7岁儿童对日常生活未来时序的认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翔;[D];安徽大学;2002年

3 傅瑜;名动转用的语法隐喻本质[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4 杜小惠;英汉比喻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周洪彦;预设的语用与认知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6 徐义志;语言的主观性:对情态、及物性和“亲和”的认知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7 范继花;汉语方位隐喻的认知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8 孟丽慧;论化学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尹钟宏;“有”字句[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谭文辉;动物词语及其意义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9963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9963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8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