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语境、“生活世界”与悖论——从语用学和解释学的角度看悖论

发布时间:2018-06-19 08:03

  本文选题:悖论 + 语用学 ; 参考:《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02期


【摘要】:纵观整个思想史,悖论一直是哲学家头痛的问题。哥德尔提出不完全性定理之后,众多解决悖论的方案开始深入语言的领域。20世纪中叶,源自分析哲学的语用学与现象学-解释学一起在语言领域中获得基本的共识,即:人-世界关系的情境性,而在解释学中,人-世界关系的情境性同时也是人-世界关系的时间性。20世纪后半叶以来,悖论的研究就是在语用学和解释学中赢得了新的理解。
[Abstract]: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thought, paradox has always been a headache for philosophers. After Godel put forward the incomplete theorem, many solutions to the paradox began to go deep into the field of language. In the middle of the 20th century, pragmatics of analytical philosophy and phenomenological hermeneutics obtained a basic consensus in the field of language. In hermeneutics, the situational nature of human-world relations is also the temporality of human-world relations. Since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study of paradox has won a new understanding in pragmatics and hermeneutic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哲学系 浙江大学哲学系
【基金】:浙江大学人文社科"曙光"计划项目成果之一
【分类号】:B8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卓萌;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中的宗教存在主义意识——谈托尔斯泰创作中的“死亡”主题[J];外语学刊;2005年02期

2 何煦之;;生活世界与语言功能[J];外语学刊;2007年05期

3 王爱华;;明达语言维度与实在样态[J];外语学刊;2008年04期

4 李洪儒;;西方语言哲学批判——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七[J];外语学刊;2008年06期

5 李洪儒;;疑问话语间接意向的推断——语言哲学系列探索(11)[J];外语学刊;2009年05期

6 易立新;;中西语言观对比研究[J];外语学刊;2009年05期

7 钱冠连;;人自称、人被称与物被称[J];外语学刊;2010年02期

8 李淑娟;论安乐死的困境[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9 付美青;;家族苦难的碎片叙事——评李锐的《旧址》[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李青;;主体间性理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启示[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2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苏建;陈凡;;论技术与法律关系形态的历史嬗变[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赵华;;两种文化的理性解读[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5 孙斌;张艳芬;;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帝国主义——从詹明信文化理论出发的一个考察[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6 张四化;葛宇宁;;从对集合论悖论的剖析看制约逻辑的客体性[A];贵州制约逻辑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性逻辑系统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立新;;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存在论寓意[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8 徐长福;;马克思主义:从建构性理想到调节性理想——借康德的视角来看[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9 邢莉;;蒙古族那达慕的人文精神[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10 周丽昀;;博客生存与人的主体性[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5 董秀丽;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赵广明;理念与上帝[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陈,

本文编号:20391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0391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4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