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用逻辑的术语标准化问题
本文选题:科学传播 + 术语标准化 ; 参考:《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摘要】:语用逻辑是特定语境下,话语表达者和接受者以语言为媒介的有效关联、理性交际与认知。术语建构标准的确定需要引入语用逻辑,术语接受者一定的可接受度应该是术语建构的最终"标准"。较为典型的个案分析表明,术语标准化问题在人文社科领域(文科)和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领域(理科)都存在,术语"标准"的确立是动态的,是与语境密切相关的,都涉及理解和解释问题。基于语用逻辑的术语标准化问题的提出有助于知识表征和科学传播。
[Abstract]:Pragmatic logic is an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utterance and the receiver in the specific context, which is the medium of language, r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pragmatic logic to determine the criterion of term construction, and the acceptance degree of term recipient should be the ultimate criterion of term construction. Typical case studies show that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erminology exists in the field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liberal arts), na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cienc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erm "standard" is dynamic and closely related to context. They all involve understanding and explanati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erms based on pragmatic logic is helpful to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and scientific dissemination.
【作者单位】:
【分类号】:B8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蒋绍愚;;打击义动词的词义分析[J];中国语文;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桂芳;杨晓敏;;对义素分析及其困惑的几点言说[J];北方论丛;2005年06期
2 杨家宽;科技术语的规范和统一刍议[J];编辑学报;2001年01期
3 祝迎新;对应规范在法律术语翻译中的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4 陈宇涵,任汇江;现代汉语双音复合词的语义结构模式[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王政勋;;论刑法解释中的词义分析法[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魏锦虹;低龄儿童词义理解度的发展及其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7 姚鹏慈;;近义成语辨析三说[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韩劢,张积家;汉语亲属词概念结构的实验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9期
9 余小强,邹颖娟;定义与命名:再论英语对等句[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罗昕如;现代汉语同音同形词与词典条目的安排[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伟昌;;汉译外来语言学术语标准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罗思明;;词典使用技能教学的认知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陈晶;;汉俄科技术语词典中若干问题分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金忠;;对建构汉俄科技术语词典编纂理论的思考[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戴玲真;;从《朗文多功能分类词典》看语义场理论在分类词典编撰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徐德宽;;现代汉语双宾构造中两个宾语的题元角色[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润生;;试论新词新义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从新词语“猛料”说起[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孟柱亿;;韩汉孪生词对汉语学习的影响[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9 王强军;张普;;面向术语定义识别的语料库建设研究[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王强军;张普;;基于DCC的术语定义标注语料库研究[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璇;汉语语义知识的表示及其在汉英机译中的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2 李芸;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术语概念体系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3 王强军;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DCC)的信息技术领域新术语自动提取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4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5 芮东莉;上古汉语单音节常用词本义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刘春玲;弱智儿童语义加工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宋永圭;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否定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郑泽芝;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DCC)的汉语字母词语识别及考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9 刘伟;现代汉语代词隐现的动态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10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丘雅;《说苑》实词转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贾爱平;科技文献中术语定义的语言模式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3 吴茂萍;唐代称谓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王寒松;计算机俄文视窗操作系统词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王蕾;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信息技术领域术语通用化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6 张美霞;现代汉语双音节缩合词语语素选择的制约机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7 刘建舟;术语自动抽取系统的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谭秀琼;越南语和汉语的人体部分词汇语义特点的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阿珠(Syeda Arzo Riaz);汉语英语动宾结构的对比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婷;《国语》单音节同义词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彭永东;科学审美与科技传播刍议[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华杰;;整合两大传统:兼谈我们所理解的科学传播[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国屏;古荒;;关于科普文化产业几个问题的思考[J];科普研究;2010年01期
2 王珊;;回溯陈景润的成名史[J];科学文化评论;2010年01期
3 张雅欣;;看见的2009[J];中国电视;2010年03期
4 曲辉;路斐斐;;嵇晓华 让松鼠帮你敲开科学的坚果[J];三月风;2010年04期
5 李立;;嵇晓华:“姬十三”的科学传播江湖[J];大江周刊(焦点);2009年01期
6 ;阔步迈进2009[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9年01期
7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杂志征订及征稿简则[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9年02期
8 李福鹏;姜萍;;科学传播中科学家缺席的原因探析——以“蕉癌”事件为例[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年06期
9 揭春雨;冯志伟;;基于知识本体的术语定义(下)[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9年03期
10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9年第1~4期总目录[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媛;;突发公共事件中“科学松鼠会”的框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范春萍;;数据库:新媒体时代不可忽视的科技传播平台[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郭之文;;跨媒体科学传播初探[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赵颖华;;我们不同于任何报纸——北京科技报全新改版5年的探索与实践(2004—2009)[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沈玉华;;科学博客圈在危机传播中的信息传播特色分析——以“甲型H1N1流感”事件为例[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荣科;崔薇;;新媒体与基于公众的科技传播之实践探析[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许珂;;科学技术传播学研究现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t,
本文编号:20453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045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