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韩非子》中的名辩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09 15:21
【摘要】:自《韩非子》一书问世以来,对它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但这些研究多是集中于其文学性或历史性等方面的问题。因为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并且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因此其法家思想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相比较而言,对《韩非子》中的名辩思想的研究较少。近代以来,随着东西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西方逻辑思想传入了中国。中国学人在接受西方逻辑思想的同时,也对中国先哲的逻辑思想进行发掘。在这样的背景下,名家,墨家,荀子等先哲的名辩思想相继得到了研究和总结。关于韩非的名辩思想,学术界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韩非对中国名辩学的贡献只局限于其提出了矛盾律,在逻辑理论方面明显不足。相比于名家、墨家和荀子,韩非的逻辑理论确有不足,但通过深入研究《韩非子》一书可以发现,韩非对名辩学的研究对象即名、辞(言)、说、辩都有其独到的分析和运用。本论文以《韩非子》一书为研究对象,从名、言、说、辩等方面探讨韩非的名辩思想。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不仅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又吸收借鉴先秦各家各派关于名辩学的思想和观点,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给君主找到一套巩固统治、安定天下的策略。本文首先阐述《韩非子》中的形名思想;其次,就《韩非子》中的“言”进行分析,将其中的“言”进行归类,重点梳理韩非在名辩学意义上对言的使用。韩非十分重视言的作用,认为归于法令的言可以防止辩言的产生,是考察臣民的重要依据,也是君主维护自己统治、安定天下的基础;再次,本文分析了《韩非子》中的辩说思想。韩非对“当世之辩”进行了批判,认为辩言(无论是逻辑论辩还是纵横家的诡辩)是无用的。但韩非生活的时代并不是他理想中的社会,没有“明主”,法家思想也没有得到重视,社会上论辩之风盛行,各种辩说夹杂其中。为了宣扬自己的思想,韩非不得不拿起论辩的武器,参与到这场论辩中来。在论辩的过程中,韩非创立了连珠体的推论方法,并多次运用二难推论、合情论证等方法。特别是韩非提出的“矛盾之说”,被学术界认为是其对中国名辩学做出的最大贡献。最后,本文将韩非的名辩学思想与当世的孔子、墨家以及荀子的名辩思想进行比较,评析韩非的名辩思想,指出其对中国名辩学的贡献,同时分析其不足之处以及产生这些不足的原因。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1-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四丁;;《韩非子》工具性关系剖析[J];云梦学刊;2009年03期

2 熊浩莉;;《韩非子》比喻类型探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廖集玲;论《韩非子》复音词[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4 王宗非;《韩非子》的“道德之意”与“法术之治”[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5 时永乐;《韩非子》注译商榷[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04期

6 张力军;《韩非子》中的交际观浅析[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7 时永乐,王景明;《韩非子》校勘商榷[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02期

8 时永乐,王景明;《韩非子》注释商兑[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杜新艳;《韩非子》中的“可”[J];殷都学刊;2000年04期

10 乌云娜;《韩非子》吏治思想的现代启示[J];领导科学;200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_5壓;;现代《韩非子》研究述评[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九、十合辑)[C];2012年

2 _5壓;;历代《韩非子》研究述评[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3 刘传鸿;;《韩非子》“性急”解[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李新银;《韩非子》权术思想[N];企业家日报;2014年

2 潘湘生;成语“买椟还珠”辩伪[N];光明日报;2000年

3 李品素;《韩非子》的寓言[N];人民政协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张裕;力求柔美与壮美并举[N];文汇报;2008年

5 郭岚;矜伪不长 盖虚不久[N];解放军报;2011年

6 董义昌 孟潇茵;新书架[N];人民政协报;2000年

7 刘俊良;福史话[N];中国老年报;2002年

8 王同江 8660部队;砧在高处莫头晕[N];人民武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关立新;《韩非子》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车淑娅;《韩非子》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刘洋;阐释与重构—《韩非子》研究新论[D];浙江大学;2004年

4 马世年;《韩非子 》的成书及其文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观明;《韩非子》研究二题[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郭娟;《韩非子》语言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韩婷婷;《韩非子》论证结构分析[D];安徽大学;2013年

4 夏成功;《韩非子》科技思想探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5 张超;张觉《韩非子校疏》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6 黄启超;《韩非子》论法叙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舸;《韩非子》寓言的批判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8 常单单;《韩非子》中的名辩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9 高婕;《韩非子》称引故实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安鹏翔;《韩非子》思想的显隐与文学价值的彰显[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46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546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9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